历史学变法与北宋的灭亡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615754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变法与北宋的灭亡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历史学变法与北宋的灭亡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历史学变法与北宋的灭亡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历史学变法与北宋的灭亡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历史学变法与北宋的灭亡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学变法与北宋的灭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变法与北宋的灭亡(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变法与北宋的灭亡,宋跪拜俑,一、庆历新政,王禹偁(9541001),宋代诗人、散文家。山东巨野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 文学上,反对唐末以来的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为后来欧阳修、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 政治上,在真宗朝初年, 就针对时弊, 上疏要求“改辙更张, 因时立法”。未被采纳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进士出身。当过中央下、中级文官和开封、苏州等地知府,宋夏战争时曾任陕西边帅,使沿边防守有一定起色。他敢于“言朝政得失”,在士人中有较高声望。 宋仁宗天圣三年( 1025年),范仲淹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庆历三年(1

2、043),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任参知政事,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推行新政。范仲淹上疏提出10个方面的改革方案,10条大部分为仁宗接受,先后以诏书形式颁行全国,史称“庆历新政”。其中心内容是整顿吏治。庆历五年初,范仲淹等被迫罢相离朝,新政实行一年多而夭折。,韩琦(100875),范仲淹 (9891052),富弼(100483),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庆历五年初,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相继出朝,新政夭折。,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

3、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著天下的重任。 他们开始高唱华夷之防。又盛唱拥戴中央。他们重新抬出孔子儒学来矫正现实。他们用明白朴质的古文,来推翻当时的文体。他们因此辟佛老,尊儒学,尊六经。他们在政制上,几乎全体有一种革新的要求。他们进一步看不起唐代,而大呼三代上古。他们说唐代乱日多,治日少。他们在私生活方面,亦表现出一种严肃的制节谨度,而又带有一种宗教狂的意味,与唐代的士大夫恰恰走上相,反的路径,而互相映照。因此他们虽则终于要发挥到政治社会的现实问题上来,而他们的精神,要不失为含有一种哲理的或纯学术的意味。所以唐人在政治上表现的是“事功”,而他们则要把事功消融于学术里,说成一种“义理”。“

4、尊王”与“明道”,遂为他们当时学术之两骨干。 国史大纲第三十二章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钱穆先生(18951990),二、王安石变法,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危机却日益加剧,士大夫要求改革日益高涨。,1058年(嘉祐三年)冬,主张变法的王安石任三司度支判官。次年春,他到了京城开封,上万言书。他指出,法度必须改革,以求其能“合于当世之变”。他认为变法的先

5、决条件是培养人才,因此他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官吏应从基层(“乡党”)选拔。他认为当时财政困难的症结,不在于官吏之多和俸禄之厚,而在于“理财未得其道”。理财应从增加社会财富入手。王安石把理财作为变法核心,和范仲淹等人的变法主张有所不同。这封万言书虽未被宋仁宗所采纳,但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王安石上万言书,王安石像,1067年,18岁的宋神宗即位,他急于求治,决心变法。,王安石变法(熙丰新法),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续资治通鉴

6、长编卷二二,王安石手迹,王安石的改革,是以富国强兵,扭转积贫积弱趋势为目的。,1、财政经济方面的改革(富国) 2、军政方面的改革(强兵) 3、教育和科举方面的改革(育才),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 王安石,王安石手迹,变法失败 由于变法的各项内容触动了官僚地主集团的既得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激烈反对。王安石的改革也有操之过急之处,一些新法在执行过程中也对下层人民产生了危害。王安石性格上又过分固执自信,造成变法派阵营屡次分裂,使自己日益孤立。1076年(熙宁九年),王安石不得不第二次辞去宰相之职。此后,宋神宗为了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将抑制官僚地主的措施加

7、以削弱,更多地重视增加赋役收入和加强军备的措施。 北宋两次对西夏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导致宋神宗于1085年忧忿而死。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司马光像,变法的成效: 就安石富国强兵之初衷而论,新法主要实现了前一半目的,即富国。变法扭转了国家财政的困难局面,不仅消除了财政赤字,而且积聚起大量钱币谷帛,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势 。“强兵”方面,则成果甚微。,元丰改制,制衡: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 宋史范镇传,宋朝的中央官僚体制,以元丰改制(10801082)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两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体制 后期: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枢密院体制,宋神宗元

8、丰年间改革中央官制: 分中书门下为 中书(出令)、 门下(审覆)、 尚书(执行)三省 保留枢密院(军政) 官员“居其官不知 其职”的情况逐渐 改变。,元丰改制,司马光 (10191086),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苏轼) 司马温公元丰末来京师,都人叠足聚观,即以相公目之,马至于不能行。谒时相于私第,市人登树骑屋窥瞰。人或止之,曰:“吾非望而君,所愿识者司马相公之丰采耳。”呵叱不退。屋瓦为之碎,树枝为之折。 (王明清),治天下譬如居室,弊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改元绍圣,取绍述神宗事业之意。重新

9、起用变法派章惇、曾布为相。变法派东山再起,逐步恢复新法,稍有调整。1100年徽宗即位,向太后主持朝政,旧党复起。至1102年徽宗亲政后,任用前变法派成员蔡京为相。,哲宗绍述后,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日益激烈,新法成为他们进行派系倾轧、扩大自己权势的一种工具。至此,变法运动也就完全失败了。,四、北宋的朋党之争,北宋的党争随着北宋的政治发展而有所不同,可分为四个时期: 1、太祖、太宗、真宗 由于政局相对稳定,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党派。 2、仁宗至英宗(10231067) 主要是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与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的斗争。 3、神宗、哲宗(10681100) 主要是改革派与反改革派的斗争。 4、徽宗、钦宗(

10、11011127),元祐党人,五、北宋的灭亡 徽宗统治的25年间(1101年1125年),徽宗看中王安石变法时朝庭的财物充裕,改年号“崇宁”,表示尊崇“熙宁”,要恢复新法。但他最宠信的官僚是被称为“六贼”的蔡京、王黼 、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以及杨戬、高俅等人。他们借新法打击异己,聚敛搜刮,无恶不作。 宋徽宗把自己对艺术的爱好付诸于奢侈,为了修建宫殿、园林,宋徽宗命令在苏州、杭州设“造作局”,集中工匠几千人,制造各种工艺品,所用原料器材,都是从民间搜刮而来。宋徽宗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门从东南各地搜罗各种奇花异石,用船经由大运河输送到开封,每十船组成一纲,叫做“花石纲”。,宋徽宗作品听琴

11、图中的作者本人,蔡京等打击异己而炮制的元祐党籍碑,宋徽宗书法,宋徽宗书法,蔡京书法,宋徽宗作品瑞鹤图卷,宋徽宗作品芙蓉锦鸡图,宋徽宗作品听琴图,张择端金明池竞标图,“花石纲”遗物,“宣和殿宝”印,帝鉴图说任用六贼,蔡京 王黼 朱勔 童贯 李彦 梁师成 杨戬 高俅 张邦昌,蔡京及其书法,宋江起义 在方腊起义前后,宋江领导的起义军出没于河北、京东、淮南一带。 他们武艺高超,作战勇敢,能以少胜众,屡败宋军,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121年,宋江接受了宋廷的招安,参与攻打方腊。宋军镇压了方腊起义以后,宋江等人再度起兵反宋,至1122年被俘杀。,明人画宋江像,方腊起义 从1120年(宣和二年)十月到1

12、122年三月,在江浙地区爆发了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北宋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方腊是睦州青溪县(浙江淳安)人,雇工出身。青溪及其附近地区盛产竹木漆茶等经济作物,造作局和应奉局每年从这里勒索成千上万斤的漆,其他竹木花石的数目也极为庞大。小生产者和一般劳动人民的生活陷入绝境,怨声载道。于是在1120年,方腊发动群众,宣告起义。 方腊自称“圣公”,建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利用当地秘密流行的摩尼教来组织群众,起义队伍很快便扩大到数万人。起义军所向披靡,三个月内,攻下了包括杭州在内的六州六十多县,队伍扩大到近百万人,“东南大震”。徽宗接到方腊起义军逼近杭州的消息之后,立即派童贯统率官军南

13、下镇压起义。接着,宋徽宗又“下诏罪己”,宣布撤消“造作局”、“应奉局”,停运花石纲。,童贯率领准备征辽的15万大军前往镇压,这时各地的地主武装也纷纷出来配合官军进攻。起义军兵力分散,抵挡不住宋军的反扑。次年四月,方腊被俘,就义于开封。浙东的各支起义军到1122年以后也被镇压下去。 方腊起义失败后,宋徽宗立即又恢复了苏杭“应奉局”,并在开封重新设置了“应奉司”,加紧搜刮“四方珍异之物”,宫殿、园林等巨大土木工程也照旧进行。,花石纲遗物,海上之盟,1120年,宋徽宗派赵良嗣(原名马植,改为李良嗣,赐姓赵)泛海出使金国,与金约定:宋金夹击辽,宋军取燕云,金军攻中京,灭辽后,燕云地区还宋,宋送给辽的岁

14、币转送金国。史称此为“海上之盟”。,靖康之变与北宋的灭亡,靖康之变与北宋的灭亡,位于今北京囚禁过宋钦宗的法源寺,1126年(宋靖康元年)年末,开封被攻破。宋徽宗、钦宗都做了俘虏。1127年(靖康二年)春,金军扶植北宋投降官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国号为楚,然后把徽、钦二帝和后妃、公主、大臣3000多人及各种宋宫财物押解北撤,北宋亡。此事史称“靖康之变”。,邓广铭 教授,邓广铭(1907-1998),邓广铭,字恭三。中国宋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36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毕业论文陈龙川传,深受指导教授胡适的赞赏。留校任教。从1954年起,先后担任北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1980

15、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 著述中,最主要的四传二谱,即陈龙川传、辛弃疾传、岳飞传、王安石和韩世忠年谱、辛稼轩年谱。还有稼轩词编年笺注,漆侠(19232001),1944 年考入西南联大历史系, 1948 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旋入读研究生。 长期在河北大学任教。曾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农民战争史、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著有王安石变法、宋代经济史、辽夏金经济史(与乔幼梅教授合著)以及包括求是集、知困集、探知集、两宋政治经济问题(与邓广铭先生合著)在内的上百篇论文。,8,7,6,3,5,4,1,2,北宋積弱、變法、黨爭

16、三者的關係,形成 黨爭,重文 輕武,思考题,名词解释:澶渊之盟,1004年辽圣宗、萧太后率兵二十万大举南侵。北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等人的促使下亲临前线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军士气大振;而辽初战不利,统帅萧挞览阵亡,又有后顾之忧,于是宋辽双方议和:约为兄弟之国,宋岁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靖康之变,靖康之变是指1126年金國攻陷北宋首都汴京,致使宋朝失去中國傳統政治中心華北的事件。由於事年發生於宋欽宗靖康年間而得名。,思考题,论述题:试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性质及意义。,(1)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 财政经济方面的改革 (富国),均输法、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募役法 ( “免役钱”; “助役钱”,均平赋役。)、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二 ) 军政方面的改革 ( 强兵 ),置将法、保甲法,另外, 还推行保马法和在开封府设军器监等。( 三 ) 教育和科举方面的改革 ( 培养和选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