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复习:诗歌鉴赏-自用终极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1611415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复习:诗歌鉴赏-自用终极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轮复习:诗歌鉴赏-自用终极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轮复习:诗歌鉴赏-自用终极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轮复习:诗歌鉴赏-自用终极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轮复习:诗歌鉴赏-自用终极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轮复习:诗歌鉴赏-自用终极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复习:诗歌鉴赏-自用终极版(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f,诗词鉴赏专题,诗歌的主旨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表达技巧(手法) 诗歌的语言,高2013级第一轮复习诗词鉴赏,鉴赏古诗读懂始,一、读标题 (一)把握标题信息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咏素蝶诗 2.鹊桥仙七夕 3.征人怨 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对象、咏物诗、托物言志,写作对象/内容/写作缘由、暗示写作内容和情感,写作对象、情感基调、边塞诗,写作缘由、目的、情感基调/类别,写作缘由、诗歌类别,写作内容、目的、诗的体裁、浪漫主义,(二)带着标题去读诗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

2、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柳宗元,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的第六年。 PS:古人的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即诗的开头句往往是扣住标题来写。,二、读正文 (一)结构章法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绝句:前两句写景(次) ,后 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近体诗 律诗:前四句写景(次) ,后四句 抒情(主) 首句:渲染气氛 上片 主句:写景 写景(次) 尾句:过渡 下片:抒情(主),诗,有的讲究起承转合,词,(二)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

3、即写景与抒情)对应一致,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相关、相反、相衬,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 (三)反复品读关键词(即揭示情感的字词) 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三、挖掘暗示信息 (一)注释的暗示 例: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注解的诗,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三、挖掘暗示信息 (二)题干的暗示 1.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 2.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

4、3.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或结合全诗) 例: 1.前人有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请试作分析。 2.这首诗写景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是怎样写菊的? 4.请分析颔联描写牡丹的角度。,(一)诗歌的主旨,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二、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一组(按诗体或内容分类) (一)咏史类,(二)边塞诗,(三)山水田园诗,(四)离别诗,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一)忧国伤时,(二)建功报国,(三)思乡怀人,(四)生活杂感,(五)送别之情,专题一: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例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 燮 衙斋卧听萧

5、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注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包大中丞,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大,表示尊敬。郑燮,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号板桥。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潍县县令。,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思路分析 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 (1)确定这首的题材是什么,此诗可归入“忧国伤时”类,具体来说是同情人民的疾苦。 (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如 “一枝一叶” 是什么意思要分析清楚。 (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确定题材) (2)“一枝一叶

6、”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概述内容) (3)表现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揭示主旨/情感),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导与练P152:2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 万岁山、

7、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渴望建功立业之作。(确定题材)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等(概述内容) (3)表达了对昔盛今衰的悲慨。(揭示情感)表达了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揭示主旨),一、“概括内容主旨型”解题技巧,1.确定诗歌题材,如可确定它属于古诗常见思想情感类型第一组中的“咏史诗”“边塞诗”等,也可以确定它属于第二组中的“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等。 2.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 形式是“句写了”。 3.揭示

8、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二、“概括内容主旨型”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类型一 抓关键字词】 例3(2011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导与练P152:1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思路分析解答本题可结合全诗,抓住每句的关键性词语“几问津”“忙于我”“孤枕”“乡国梦

9、”“交游落落”等表达的意思。,参考答案 奔波忙碌, 孤身在外, 思念家乡, 朋友零落。 (几问津、忙于我) (孤枕) (乡国梦) (交游落落),=客,愁什么?,【类型二 抓住景物形象】 例4 (2008全国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思路分析本题分析思想情感,前两句主要可抓住“雨”字来

10、分析。雨丝而及网,由网字可分析出诗人的愁绪。后两句可抓住“鸟”字分析,由“门前几可罗雀”分析世态的炎凉。,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点明情感)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世态冷暖的感叹。(分析:每句内容+表现情感),例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导与练P152:3 小重山 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11、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路分析本题分析重大行为透露出的思想情感,实际上是要对这一重大行为进行探原因,找到情感原因。,参考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探原因);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找情感)“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所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探原因) ,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之情。(找情感),一、“分析思想情感型”解题技巧 1.抓诗题,定基调(喜/怒/哀/乐) 古诗的诗

12、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 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2.抓关键词,品情感 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上面的例3渡江。,3.抓题材类型,定基调 人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古诗常见的思乡情感就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成了两大类。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就可快速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分别表现“乐景”和“哀情”,如上面的例4春日即事就是据此分析。 PS:古诗常用“以乐景写

13、哀情”的手法。如杜甫旅夜抒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6.抓注释,解暗示 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如:,5.抓意象,品情感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 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所以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 诗人的情感。,二、“分析思想情感型”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步骤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试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3.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 “描

14、写了抒发了”,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借古讽今之作(确定题材)。抒发了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表达情感) 。全诗通过写诗人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回想起当年秦国何等强大,而如今的唐王朝却国势衰微,眼前一片荒凉(概括内容),顿生 “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导与练即讲即练 评 讲,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

15、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这是一首抒写生活杂感之作(确定题材)。下片紧扣江行特点,写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概括内容),抒发自己旷达自适的情怀(表达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苦寒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热官:指有权势的大官僚。帏箔

16、:帐幔和帘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参考答案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寒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归雁横秋:“横秋归雁”的倒装。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为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