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考试整理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1611109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考试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考试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考试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考试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考试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考试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考试整理(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一)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找到了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1、中国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1)孔子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他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2)高觉敷主编的中国心理学史对孔子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作了全面分析:孔子在学习心理方面提出了“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七个学习阶段的思想;在德育心理方面,“把品质的形成也看成一个过程”,包括“知、情、意、行”四个阶段。 (3)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大约在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11年。该书提出的许多教学原则,如“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长善救失”等,都闪耀着光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4)孔子和学记中许多光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所著的灵魂论(De Anima,又译精神论)一书,是一本最古老的心理学论著。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 (2)欧洲文艺复兴后,自然主义的教育运动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起了推动作用: 1)夸美纽斯强:调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所说的人的自然本性是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并提出在发展的每一阶段应有相应的教育机构和教育目标。此外

3、,他还斥责传统经院式的教学方法,认为这些方法不顾儿童的学习愿望,强调儿童呆读死记。他用食欲来比喻儿童的学习动机。 2)裴斯泰洛齐: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他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仍是教学实践必须遵循的。 3)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巴特: 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他著有普通教育学(1806年)和心理学教科书(1816年)等著作。在统觉论的基础上,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提出了许多至今还在学校教育中有影响的教学原理。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对教育的最大影响是,他在统觉论指导下提出教学过程的阶段论。他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

4、方法。以后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预备、呈现、联系、统合、应用。五段教学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对全世界中小学的教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二)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在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欧洲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开始利用实验、统计以及测量的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上的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个实验教育学派。实验教育学派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例如,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E.Meumann)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法国实验教育学派

5、的代表人物比纳(A.Binet)和西蒙(T.Simon)于1905年制定了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则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他于1903年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而后又发展成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于1913年1914年出版。从此,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开始确立。桑代克的这些观点支配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长达50年之久。 (三)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一百年走过的曲折道路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以冯特(W.Wundt, 18321920)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大约1

6、00年间,科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走过了曲折的道路,这也是教育心理学走过的曲折道路。梅耶(R.E.Mayer)将西方科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比作三种道路:单向道、死胡同和双向道。(Mayer, R.E.(1999). The Promis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912.) 单向道时期 梅耶用“单向道”比喻20世纪初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这时期,心理学家看到了科学心理学原理对教学的作用,对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持非常乐观的看法。他们深信,科学心理学原理,即使是从实验室的动物研究中得到的,都是可以运用于教育实践的。 2、死胡同时期 梅耶用“死胡同”来比喻20世

7、纪中期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他认为到20世纪中期,心理学与教育之间关系的“单向道”观已被心理学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死胡同”观代替,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原理的教育运用持悲观的态度。 3、双向道时期 “双向道”观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和90年代,这种观点逐渐占优势。持“双向道”观点的人认为,心理学与教育这两个领域是相互促进的。教育情境给心理学提出了挑战性问题,要求心理学家去阐明,从而有助于心理学理论接近其真实世界,教育心理学整理,1,2,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分野 (一)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 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两

8、种不同的定义和三种看法。 第一,宽泛定义,以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1980)的提法为代表。该书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缺点是其研究对象难以与为教育服务的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相区分, 第二,非宽泛定义,即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限定为“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的探索”。 我们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好处:第一,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因为教育中包括师生的双向活动,不仅有学生的学,也有教师的教。教育心理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同时又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第二,我们这里提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

9、理学规律,便于明确区分教育心理学与学科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与教的一般心理学规律,而学科心理学研究各种学科学与教的特殊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关于学方面的研究 广义的学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各级各类学校中学生的学习以及其他各行各业在职培训中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是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具体地说,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如下任务: 第一,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第二,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第三,阐明学习的过程。第四,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 (2)关于教方面的研究 从教的方面看,教师要完成如下任务 1)激励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有组织的信息; 3)引导学

10、生对呈现的信息作出适当反应; 4)对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和纠正; 5)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诊断和评估,必要时给予补救教学; 6)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便于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各种交流。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从心理学观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分野 1、学习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分野: 1)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规律;而学习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学习时的心理规

11、律。 2)教育心理学既研究学的规律,也研究教的规律;而学习心理学只研究学的规律。 2、学校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分野: 1)目的不同:学校心理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心理学服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2)服务对象不同:学校心理学为学校服务;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服务。 3、教育社会心理学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分野: 1)研究对象不同: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 2)服务对象不同:前者为

12、社会服务,后者为教育服务。 4、教学心理学 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正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在历史上出现较晚。加涅(R.M.Gagn)于1969年在美国心理学年鉴上首次提出“教学心理学”这个术语。1978年格拉泽(R.Glaser)主编的教学心理学进展丛书出版,宣告这门新的分支学科诞生。 分野: 1)范围不同: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比教学心理学广,如教育心理学涉及儿童的家庭教养。 2)两者涉及的研究领域大部分是相同的,因为两者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展开的。目前教学心理学已经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很难完全分开。 三、学习的科学含义及其

13、生物与社会意义 (一)关于学习的定义 1、广义的学习: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活动 。 A.人类从事的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叫做工作;一类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叫做学习。 B.人类对学习的研究始于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记忆研究。 2、狭义的学习: 定义1: 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定义) 3、新的定义:“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加涅(1985) 4、学习定义中的三个要点: 第一,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我们才能作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也就是说,仅有练习不一定产生学

14、习。 第二,这种变化是能相对持久保持的。 第三,主体的变化是由他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4,3,(二)学习定义中的两难困境 1、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A.“学习”是经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 B.优点:这个定义容易观察和测量,我们很容易判断某些情况下是否发生了学习。 C.缺点:不能覆盖所有的情况。有些学习是没有外在变化的。 2、认知心理学家 A.“学习”是经过练习产生的内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 B.优点:定义比较严格、全面,反映了学习的本质。 C.缺点:不够直观,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只能根据外在的行为变化来推测内部的变化。 3、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定

15、义: 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发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变化。 这是从内部进行定义的。 (三)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 1、学习的生物意义 : 有机体适应环境有两种方式: A.先天决定的反应倾向;(动物主要采用这种方式) B.适应环境的方式,即学习。(人类主要采用这种方式,特点是迅速且广泛。) 2、学习的社会意义: A.社会的快速发展逼迫人必须学习。 B.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发展和领先,必须学习。 C.对学习的研究可以帮助提高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职业培训的成效。 D.对学习的研究还可以用于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 四、学习的分类 (一)研究学习分类的目的意义 任务分析教学论认为:

16、 A.人类的学习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也不同。 B.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规律来进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 (二)几种重要的学习分类 1、我国流行的分类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 知识学习:包括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环节,要解决的是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如知道什么是三角形) 技能学习:其中又分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要解决的是会不会的问题。(如会画三角形,能把三角形从一堆图形中挑出来) 社会规范的学习: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其学习既包括社会规范的认识问题,又包括规范执行及情感体验的问题。 (如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班级纪律等),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 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符号记忆,包括人名、地名、外语单词、数学符号等的记忆,如知道上海又名“沪”,苹果在英文中叫“ap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