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都城(秦汉至宋元明清)考古讨论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602792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8.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都城(秦汉至宋元明清)考古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中国古代都城(秦汉至宋元明清)考古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中国古代都城(秦汉至宋元明清)考古讨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中国古代都城(秦汉至宋元明清)考古讨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中国古代都城(秦汉至宋元明清)考古讨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都城(秦汉至宋元明清)考古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都城(秦汉至宋元明清)考古讨论(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书目: 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考古2000年第7期; 刘庆柱:中国古代宫城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文物1998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考古研究所汉唐宋元考古二十年,考古1997年第8期。 俞伟超: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发展阶段性,文物1985年第2期。 徐苹芳:关于中国古代城市考古的几个问题,文化的馈赠,北大出版社,2000年。 刘庆柱: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 阎崇年:中国历代都城,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中国古代都城考古讨论课,中国古代都市规划的发展阶段 俞伟超,商和西周都城遗址的各种活动区分存在的特点,是初期阶段

2、都城的形态。 东周至两汉都城的密封规划,是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后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第二阶段。 从曹魏邺都北城到隋唐两京城的棋盘格形封闭规划,是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后封建等级制森严时期的城市形态。 北宋汴梁至明清北京的开放式街道布局,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最后阶段的形态。,六朝时期的都城,曹魏邺城 中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遗 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处。遗址由南北相 毗连的两座城址组成。 邺北城在今漳河之北,北临漳河故道。东汉建安九年 (204)魏王曹操大规模营建该城,后作为王城。 邺南城大部在今漳河南岸,始营建于东魏天平二年 (535),毁于隋。 南城建成后,北城仍继续修

3、缮使用。至北齐亡 (577),邺 城始衰落。,邺北城: 据水经注记载:邺北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城门 7座,南面 3座,东西面各 1座,北面 2座。 从左思魏都赋里的描述看,该城的特点是:一条东西大道将全城分南北两区。北区中部建宫城,宫城以东为贵族所居戚里及官署,以西为禁苑铜雀园,苑内置武库、马厩、仓库,西城垣中部偏北以城垣为基础筑金虎、铜雀、冰井三台。南区大部分为居民里坊,只有少数官署,在全城中轴线的位置上辟南北干道,南通大城正南门,北达宫城。 经实地勘探的东、南、北三面城墙和城西北的金虎台、铜爵台基址,城南北1700米,东西2400米。城墙宽1518米。现已确定门址位置的为:南面自西而东的

4、凤阳门、中阳门、广阳门;东面的建春门;西面的金明门;北面的广德门。城内发现大道 6条,分别通向各面城门,并将城内划分为几个功能不同的区城。,曹魏邺城平面复原图 1,司马门 2,显阳门 3,宣阳门 4,升贤门 5,听政殿门 6,听政殿 7,温室 8,鸣鹤堂 9,木兰坊 10,楸梓坊 11,南止车门 12,延秋门 13,长春门 14,端门 15,文昌殿 16,大理寺 17,宫内大社 18,郎中令府 19,相国府 20,奉常寺 21,大农寺 22,御史大夫府 23,少府倾寺,特点: 邺北城以宫殿区为中心的平面规制,采用中轴线对称形式,在全城的中轴线位置开辟南北干道,南通大城正南门,北达宫城。布局区划

5、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利,改变了汉及以前宫殿南北分散的形制,也改变了以前都城不规整的布局。 对以后隋唐的都城规划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西汉以前都城布局为坐西朝东,是继承过去维护宗法制度的礼制。东汉以后都城改为坐北朝南,是推行皇权统治的需要,当时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为推行皇权的需要,把皇帝祭天之礼作为每年举行的重大典礼,规定在国都南郊举行,从而迫使都城布局发生改变。为皇权的需要,逐步将中央官署集中在宫城附近,发展到唐代,则出现了集中办公的城皇城。,邺南城: 据邺中记记载:邺南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文献记载邺南城有14座城门,南北面各3座,东

6、西面各4座。城市布局大体继承了北魏洛阳内城的形制。 经实地勘探,已探出东、南、西三面城墙,其北城墙利用了邺北城的南城墙。城址东西2800米,南北3460米;城的西南角和东南角,均为圆角;在东西南三面城墙外部发现有加强防御的“马面”设施,并有环绕城墙的城壕。北面的 3座城门系利用邺北城南面的城门。其他三面已确定门址位置的有南面的启夏、朱明、原载3门,西面的纳义、乾门、上秋3门,东面的仁寿、中阳 2门等门址。城址北部中央为宫城,已探出宫城的西、北、南三面有宫墙,南北约 970米。在宫城内有建筑基址10多座。,汉魏洛阳城,东汉洛阳城:全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约汉代九里,东西约汉代六里,故称“九六城”。

7、东汉洛阳城南北长九里七十步,东西宽六里十步,通称“九六城”,平面为长方形,有12座城门。 城的总体布局是在纵向轴线上,依西汉旧宫经营南北二宫,两宫相距一里,其间以三条复道相连。南宫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1000米;北宫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200米。以后又陆续添建东西二宫。主要宫殿在南宫,规模较西汉长安的宫殿为小。主要官署设在南宫附近,太庙等祭祀建筑划在城南。全城有街道24条,大致为方格网形,分划出 100多个闾里。 城内外各有皇家苑囿七八处,如芳林苑、上林苑等,以单圭灵昆苑为最大,周围11里。还有一些贵族的私家园林。,魏晋洛阳城: (曹)魏(西)晋洛阳城都是利用东汉旧城改建的。

8、北魏洛阳城,除继续利用(曹)魏(西)晋洛阳城以外,并在城外四面兴建了外郭城。 曹魏至北魏,洛阳城的城垣,基本上仍沿袭东汉旧制,绝大多数的城门位置,历代相沿不改。汉魏西晋时洛阳城有十二门,门皆双阙。北魏建都洛阳后,曾对汉晋的旧门进行修缮和改建,并在西北角金墉城南边新辟承明门,实为十三门。 洛阳城西北角筑金墉城,始建于曹魏。为洛阳城的军事要塞。其方位与作用,都与邺城铜爵三台相似。魏晋时,还在洛阳城及金墉城城垣外侧附设城垛(亦称“马面”) 曹魏时,东汉南北宫制已不复存在。曹魏西晋北魏三朝都在汉北宫故地营建皇宫。北魏时,洛阳城从北到南已逐渐被宫城、衙署、寺院和高官宅第所占据。宫城位于全城正中而稍偏西,

9、平面整体作长方形。宫城共探出四门:南面一门,西面二门,东面一门。南门即宫城正门阊阖门。宫城内北为苑区,南为宫殿区。宫殿区夯土台基密集,主要集中于阊阖门直北的南北线上。 北魏洛阳城内的街道共发现东西横道四条,南北纵道四条。其中的第三条南北纵道,系由宫城直通宣阳门的主干大道。这条南北中轴线,应即北魏的铜驼街。在铜驼街两侧,发现有大面积的建筑遗址,应是中央衙署和庙社的遗址。 洛阳城内的居住和商业区仍是封闭的里和市。随着魏晋实力的增强,洛阳的城外也出现了市和居住区。北魏统治者在城外四周拓建坊市,形成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的外郭。北魏洛阳外郭有墙,其内也划分为封闭的矩形的坊和市,并形成方格网状街道。,隋

10、唐城市遗址,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隋唐洛阳城遗址 隋唐扬州城遗址,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兴衰状况: 隋灭北周后,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营造新都,隋文帝命宰相高颖总督,宇文恺负责设计。582年兴建,583年迁入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83.1平方公里。唐建国后,改名为长安城,仅作了局部扩建。904年朱全忠强迫昭宗迁都洛阳,并命令拆迁长安宫室,自此长安城衰落废弃。,西安都城史的演变和周围的水系图,三礼图中的王城图,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长安城的影响: 长安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据特殊的地位,其形制是中古城市的典型,对当时边疆地区的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产生影响。同时还影响了邻国都城的形制,特别是日本的

11、平城京和平安京,它们不仅形制和布局仿效长安,而且宫殿、城门和街道的名称也袭用长安城。,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考古现状。目前基本完成对隋唐长安布局构架的了解,如平面布局、坊市的形制、宫殿的分布及其建筑基部的结构。遗址方面有:大明宫、兴庆宫、芙蓉园、含元殿、麟德殿、西市、青龙寺、西明寺、明德门、兴化坊等。 尚存问题。如何复原当时的长安城。对长安城的人口数量、官人住地、庶民生活区、商业区域等职能区的形成和转化的研究有待深入。,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布局: 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构成。受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城影响,将宫城、皇城和居住里坊严格分开,且采用中轴对称布局。 外郭城平面为长方形,周长达35.

12、56公里。城墙宽12米左右、高5米,城墙外侧有与城墙平行的城壕。外郭城每面三门,除明德门5个门道外,余皆3门道。明德门是南面正门,北对皇城的朱雀门和宫城的承天门,是长安城的中轴线。,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宫城。 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北接禁苑,南接皇城,平面为长方形,周长8.6公里。宫城南面正门为承天门,门基铺石条或石板,这是其它门址未发现的。宫城中部为太极宫,正殿为太极殿,是皇帝的正衙,位于宫殿区的南部,与承天门南北相对。宫城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宫城西部为掖庭宫,为宫女居住之所。,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大明宫 在太极宫东北面禁苑内的龙首原高地上。始建于太宗贞观八年(634)。

13、高宗龙朔二年(662)又经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听政,取代太极宫,成为唐代的主要宫廷 。 兴庆宫 在外郭东城春明门内街北。开元二年(714)因兴庆坊(旧称隆庆坊)是玄宗藩邸置为宫,十四年扩建兴庆宫置朝堂,十六年竣工,玄宗即常在此听政。天宝十三年(754,旧唐书作十二年)又筑兴庆宫城,并起城楼。,大明宫图,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含元殿是唐代举行国家仪式、大典的地方,唐代有诗句“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唐帝举办宴会、非正式会见和娱乐的场所),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皇城 为军政据构和宗庙所在地,位于宫城之南,北与宫城相接,中隔横街而无北墙。东西两墙与宫城的东西两墙相接。平面为规整

14、的长方形,周长9.2公里,南面三门,正门为朱雀门,其北对宫城的承天门,南为朱雀大街直通外郭城明德门。东西有两门。,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宫城皇城以外为里坊区 由11条南北向大街和14条东西向大街将其分为棋盘式格局,其间布置110坊及东西两市。坊多为长方形,四周环筑高墙,坊内设置横街或十字街道,四面开门。坊门早开晚闭,并设兵把守,宵禁后禁止开门进出,以便控制管理。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市内开辟井字形街道,临街开店铺,市中心为管理机构,市周围有版筑土墙。,唐长安城里坊复原图,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意义: 长安城在总体设计上是以宫城承天门、皇城朱雀门、郭城明德门所在德南北线为中轴,按照左右对称的原则规划

15、出来的。加上结构严谨,区划整齐,显然是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布局的发展和完善。 将宫城置于轴线北端为沿袭前代传统,但在宫城南面筑皇城为开创之举。将宫城与其它区域隔离,既把一般居民与宫城隔得更远,又把宫城与其它大小统治者得宅第严格分开,从而加强了宫城的防卫,也符合封建统治者“建中立极”的都城建设理想模式。,隋唐洛阳城,在规划设计与长安城不同: 第一,皇城与宫城不在郭城北部正中,而位于郭城的西北角,说明这样的规划是下京城一等的; 第二,宫城除南置皇城外,北建重城,西邻禁苑,东接东城。皇城宫城本身内外砌砖。皇城之南并界以洛河。说明其戒备坚固严密远在京师之上。 第三,里坊面积缩小,市场的位置也不像长安那

16、样左右对称,在城东部洛河两侧设南北两市,于城西南置西市,城市面积比京城小但设三市,而三市均傍可通舟船的河渠。说明在设计上比长安城更多考虑繁荣工商业的问题。,隋唐洛阳城,外郭城。 全城共设8门,东、南各3门,北面2门,西面无门。定鼎门为一门三道,宽28米。定鼎门大街为郭城主干道,现存宽度为121米。街道两侧有水沟痕迹。里坊103个,坊平面为正方形,周围有坊墙,墙正中开门,坊正中设十字街。有3市。,隋唐洛阳城,宫城。在郭城的西北角。城垣夯筑,内外包砖。南面正中为应天门。宫城北部有陶光园,西北部有九州池。 皇城。围绕在宫城的东、南、西三面,东西两侧与宫城之间形成夹城。宫城、皇城周围的小城有三部分:曜仪城与圆壁城;东城与含嘉仓城;东西隔城。,隋唐扬州城,以往中国古代城市多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缺乏商业性质;而扬州则出现沿街开店,出现繁华的夜市。 扬州作为唐代的州城,形制和规模明显与京城存在差异,说明州城不能超过京师,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 受京师影响,将内城放置在外城的西北,外城内有规整的里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