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1586147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 节 物质世界,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通俗的解释:爱智之学。,希腊文:Philein(爱) sophi(智慧),哲:明智,philosophy,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什么是哲学,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存在,(普遍、一般),哲学,有机化学,生物学,动物学,科学,有机物,生物,动物,马,(特殊、个别),哲学为什么要将万事万物的本质抽象到这么高? 哲学为什么需追问世界的终极本体?,这是由哲学自身的性质决定的。,追本溯源 穷究会通,这是由哲学“爱智慧”的性质决定的。,承认一切是一,那就是智慧的。 -

2、古希腊罗马哲学p23,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信仰化、非理性化,宗教,哲学,理论化、系统化,感性的、零碎的,哲学,常识,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关系:,区别:,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问题 方法论主要解决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事物和问题须“怎么办”问题,联系:,第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 第二,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基本问题,为什么?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们在实际活动中必须解

3、决的基本问题,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谁是本原,谁决定谁,谁依赖谁(哲学的最高问题) 不同回答产生: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基本问题,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五行说,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谁是本原,谁决定谁,谁依赖谁(哲学的最高问题) 不同回答产生:唯物主义 唯心

4、主义,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 不同回答产生: 可知论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之间没有同一性,人们不能认识或不能完全认识世界。,人只能知道自己的感觉,在感觉之外的不可知。,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无法认识到它的本质。,休谟,康德,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人们能够认识世界。,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 荀子,唯物史观认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认为: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5、和方法论,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 和 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对子”,是什么?,怎么样?,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世界观,方法论,三,3、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确定为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 存在的,整个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这个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代表: 朱熹:理在事先。 柏拉图:感觉世界

6、是永恒的、超经验的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 黑格尔:“绝对精神自我辨证地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评价:以哲学语言精致装扮的宗教创世说。,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而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个主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代表; 中国陆(陆象山)王(王阳明)学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外无物”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评价:夸大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必然导致唯我论。,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时间:古希腊罗马奴隶制时期,中国奴隶和封建制时期。,基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却把

7、世界的物质性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代表,泰勒士;水,阿拉克西美尼:气,赫拉克利特:火,恩培多克勒:水、土、气、火,德谟克利特:原子,中国古代:“五行”说,东汉王充:“元气”说,范缜:形成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夫之:“天下唯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评价: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世界观,他们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对世界本原的探求,不是诉诸神灵,而是在物质世界本身去寻求答案,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水平的限制,还带有直观和猜测的性质,显得笼统和粗糙,他们虽然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把它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

8、不能科学地说明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而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评价: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变革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要求。但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限制,也存在局限。表现:第一、机械性,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第二、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事物。第三、不彻底性,其社会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形态,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9、,事物发展的动力来自事物内部的矛盾。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彼此孤立和静止不动的,即使有变化,也仅仅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事物的变化是外力的推动。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不动的,用片面、静认止的观点看问题。,古代朴素辩证法,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韩非:“夫物之一存一亡,乍生乍死,初盛而后衰,不可谓常。”,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一切都是在斗争中变化、发展”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区 别,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从康德到黑格尔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 法是辩证法的第三种历史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