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影像》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1533460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息影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息影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息影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息影像》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息影像》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息影像》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息影像》ppt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题目回顾,制作过程,深入探究,原理分析,总结分析,pptPlex Section Divider,目录,The slides after this divider will be grouped into a section and given the label you type above. Feel free to move this slide to any position in the deck.,全息影像 Hologram,汇报人:邹路玮 指导老师:徐磊宽,目录页,CONTENTS PAGE,pptPlex Section Divider,题目回顾,The slides a

2、fter this divider will be grouped into a section and given the label you type above. Feel free to move this slide to any position in the deck.,Part,1,题目回顾,Part 1,Part 2,Part 3,Part 4,*,有人认为,刮擦一片塑料可以手工制作一个全息图。制作这样一个带有“IYPT”字母的全息摄影,并研究它是如何作用的。,题目回顾,pptPlex Section Divider,制作过程,The slides after this di

3、vider will be grouped into a section and given the label you type above. Feel free to move this slide to any position in the deck.,Part,2,制作过程,Part 1,Part 2,Part 3,Part 4,*,制作过程,材料 PC板,圆规,纸笔,胶带,尺子,注: 1.圆规最好两头都是尖的 2. 纸上已预先打印了空心的”IYPT”,Part 1,Part 2,Part 3,Part 4,*,步骤一 将PC板和写有“IYPT”的纸用胶带固定,并在字母的轮廓上每隔一

4、定距离点一个点。,制作过程,步骤二 以各点为圆心,10cm为半径在PC板上轻轻划弧,留下较明显的痕迹即可。将PC板置于阳光下,调整角度,即可看到“IYPT”图样。,Part 1,Part 2,Part 3,Part 4,*,注意,制作过程中,一定要一次性完成。切忌完成至一半时,进行其他实验,一旦pc板有了一点滑动,将会产生字母重叠等现象。,制作过程,Part 1,Part 2,Part 3,Part 4,*,成品展示,制作过程,pptPlex Section Divider,深入探究,The slides after this divider will be grouped into a se

5、ction and given the label you type above. Feel free to move this slide to any position in the deck.,Part,3,深入探究,Part 1,Part 2,Part 3,Part 4,*,深入探究,探究图像清晰度与取点间距的关系 方法:在制作时分别每隔1mm和2mm取点 实验对比:,每隔2mm取点,每隔1mm取点,Part 1,Part 2,Part 3,Part 4,*,深入探究,结论 实验中,每隔1mm取点时,刻痕更为密集,且“P”的图样更为清晰,相比之下,每隔2mm取点,较为模糊。 因此,在有

6、条件时,因选择更为密集地取点,效果将有大幅的提升。,Part 1,Part 2,Part 3,Part 4,*,深入探究,塑料膜被刮破,划痕深,划痕浅,探究图像清晰度与划痕深浅的关系,Part 1,Part 2,Part 3,Part 4,*,深入探究,结论 图像清晰度与划痕深浅有关,图像清晰度与划痕深浅成正相关(在不破坏塑料板的前提下)。 因此,为取得更好效果,因尽量使用较大力气,当然,不能将pc板表面的塑料膜刮破。,Part 1,Part 2,Part 3,Part 4,*,深入探究,小结: 1.图像清晰度与取点间隔有关,取点间隔越小,图像清晰度越高。 2.图像清晰度与划痕深浅有关,图像清

7、晰度先与划痕深浅正相关,随着划痕变深,图像清晰度与其成负相关。,pptPlex Section Divider,原理分析,The slides after this divider will be grouped into a section and given the label you type above. Feel free to move this slide to any position in the deck.,Part,4,原理分析,Part 1,Part 2,Part 3,Part 4,*,1,2,3,4,SUGGESTION,原理分析,两束光发生干涉后,干涉条纹的光强分布

8、与两束光的光程差/相位差有关:当相位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光强最大;当相位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光强最小。从光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和差值可以定义干涉可见度作为干涉条纹清晰度的量度。,Part 1,Part 2,Part 3,Part 4,*,原理分析,波在传播时,波阵面上的每个点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单独的次波源;这些次波源再发出球面次波,则以后某一时刻的波阵面,就是该时刻这些球面次波的包迹面(惠更斯原理)。 一个理想的衍射光栅可以认为由一组等间距的无限长无限窄狭缝组成,狭缝之间的间距为d,称为光栅常数。当波长为的平面波垂直入射于光栅时,每条狭缝上的点都扮演了次波源的角色;从这些次波源发出的光线沿所有方向

9、传播(即球面波)。由于狭缝为无限长,可以只考虑与狭缝垂直的平面上的情况,即把狭缝简化为该平面上的一排点。则在该平面上沿某一特定方向的光场是由从每条狭缝出射的光相干叠加而成的。,Part 1,Part 2,Part 3,Part 4,*,原理分析,在发生干涉时,由于从每条狭缝出射的光的在干涉点的相位都不同,它们之间会部分或全部抵消。然而,当从相邻两条狭缝出射的光线到达干涉点的光程差是光的波长的整数倍时,就会发生干涉加强现象。以公式来描述,当衍射角m满足关系dsinm/=|m|时发生干涉加强现象,这里d为狭缝间距,即光栅常数,m是一个整数,取值为0,1,2,。这种干涉加强点称为衍射极大。因此,衍射

10、光将在衍射角为m时取得极大,当平面波以入射角i入射时,光栅方程写为 d(sinm+sini)=m(m=1,2,3,4.),pptPlex Section Divider,总结分析,The slides after this divider will be grouped into a section and given the label you type above. Feel free to move this slide to any position in the deck.,Part,1,总结分析,Part 1,Part 2,Part 3,Part 4,*,总结反思,一.制作过程:

11、取一块pc板和一张写有“IYPT”的纸并在字母的轮廓上每隔一定距离点一个点。以各点为圆心,10cm为半径在PC板上轻轻划弧,并在阳光下调整角度,直至看到图样。,二.影响因素: 1.图像清晰度与取点间隔有关,取点间隔越小,图像清晰度越高。 2.图像清晰度与划痕深浅有关,图像清晰度先与划痕深浅正相关,随着划痕变深,图像清晰度与其成负相关。,Part 1,Part 2,Part 3,Part 4,*,总结反思,三.运用的基本原理: 1.波在传播时,当波峰(或波谷)与波峰(或波谷)相遇时,会使振动加强(或减弱),观察者即会产生亮暗的感觉波。 2.当两相干波的相位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加强;当两相干

12、波的相位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减弱。 3.刻痕可视为一个个的狭缝,当光照射到狭缝时,会产生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光波(即为相干波),就会产生干涉现象。,Part 1,Part 2,Part 3,Part 4,*,总结反思,不足: 1.未能测量图像清晰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由于能力局限,无法详细解释原理及推出相应公式,只能简单阐述。 3.未能测出划痕多深时,图像最清晰。 4.由于材料的缺乏,只能使用一种塑料板,无法比较各种材料对于入射光反射的差异,更无法具体探究对于清晰度的影响。,Part 1,Part 2,Part 3,Part 4,*,总结反思,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ISBN 7-5606

13、-0850-7/O004 Jean Louis Aubert. Memoires pour lhistoire des sciences et des beaux arts. Paris: Impr. de S. A. S.; Chez E. Ganeau. 1760. Sir David Brewster. A Treatise on Optics. London: Longman, Rees, Orme, Brown & Green and John Taylor. 1831. Young, Thomas. The Bakerian Lecture: Experiments and calculations relative to physical optic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04-01-01, 94: 116.,参考文献,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