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1532423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 生活与哲学,考 点 精 析,考点一,社会发展的规律,基础梳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_,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风俗习惯等。,物质方面,精神方面,(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_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_,社会

2、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辩证统一,相对独立性,对点练习,1“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小悦悦遭遇路人冷漠对待之后,北大副校长这段微博被网友称为“校长撑腰体”,突然火爆网络。“校长撑腰体”的火爆说明 ( ) A先进的思想意识只能出现在先进的社会 B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C社会意识的变化毫无规律可循 D各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解析:“校长撑腰体”突然火爆网络,体现了人们需要传统美德,是对目前社会上道德缺失现实的反映,故D项符合题意。A项违背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B项错误,起积极

3、推动作用的应该是先进的社会意识;C项“毫无规律可循”错误。 答案:D,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应该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_的变革和更替。,基础,社会形态,(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方式中,_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能推动生

4、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最终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生产力,对点练习,2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的哲理是 ( ) A生产工具决定社会的性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解析: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马克思的话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C、D三项与题意不相符,故排除。 答案:B,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_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和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

5、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通过_实现的,_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斗争的基础上,阶级社会的发展可以采取革命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改良的方式。至于到底采用什么方式,要看旧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程度,看阶级之间利益冲突的激烈程度,还要看具体的历史环境。 (3)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但它们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采取_的方式加以解决。,经济基础,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改革,对点练习,3“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同志

6、的精辟论断启迪我们 ( ) A生产关系总是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B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只要解放思想,就能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 D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解析:材料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故B项符合题意。A项“总是”错误;C项“就能”说法绝对化;D项“就能促进”说法绝对化。 答案:B,深化拓展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2)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

7、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作为经济潮流引导者的顺德,也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指向标1992年成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验县”,将5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8个;2009年实施大部门制改革,精简成16个“大部门”;2011年,提出城区开展城市基层管理扁平化改革,建立“一级政府、两级管理、三级服务、社会参与”的“扁平化”行政管理模式和协同共治格局。顺德的行政体制改革过程表明 ( ) 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B辩证否定就是事物自己

8、否定自己 C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D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渐进的,强化训练,解析: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要求进行行政体制改革,体现了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材料不符合;B项“就是”说法绝对化,辩证否定既包括自己否定自己,也包括自己发展自己。 答案:C,考点二,社会历史的主体),基础梳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_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_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_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_,在

9、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推动,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决定力量,(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_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强化训练,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这一观点 ( ) A正确肯定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正确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错误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告诫人民群众一定要拥护杰出人物的领导,解析:梁启超的观点是唯英雄论,过分夸大了杰出

10、人物的作用,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判断错误。 答案:C,深化拓展 中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 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做到:相信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中学生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特别是与工农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深入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更好地锻炼自己,从而更好地、健康全面地发展,为将来参加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良好的基础。,强化训练,全国政协委员李素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化惠民是让老百姓幸福感提升的重要方面。探索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多做实在的工作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所

11、以要实现文化惠民,是因为 ( ) A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B文化建设都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C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D发展先进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解析:材料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B项“都反映”说法绝对化;C、D两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易 错 点 拨,易错点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误区指正: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纠错训练1,某城里人在“乡村游”的时候,发现一些农村墙壁上尚存的标语。如:“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劳动光荣,懒汉可耻”“女儿也是传后人!

12、”“少生快富奔小康,共建和谐新农村”。这些标语不仅见证了农村的变迁,也让人们体会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这体现的哲理是 ( ) A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政治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过程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解析:社会变革导致标语变化,标语的变化反映农村变迁,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属于哲理;B、C两项与题意不符合。 答案:D,误区指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不只存在于阶级社会之中。 注意:这两大基本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易错点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只存在于阶级社会之中。,纠错训练2,(2013惠州二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于保障和尊重人权的需要,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刑事诉讼法做出了修改。这表明 ( ) A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 B价值选择决定价值判断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解析: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围,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导致法律的修改,体现了C项;A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B项“决定”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易错点3:人民群众就是指劳动群众。,误区指正: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

14、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纠错训练3,温家宝总理指出,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中国人民,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创造任何人间奇迹。只要我们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无往而不胜。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 A人民群众不仅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且可以创造规律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不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D劳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解析:A、C两项夸大了人民群众的作用,是历史唯心主义 观点;D项不准确。故选B项。 答案:B,随

15、堂 检 验,一、选择题 1(2012广东卷)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材料中农村学生观念由“农转非”到“非转农”的转变,说明了社会意识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即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答案:C,2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