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基础知识90112927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531562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143 大小:7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基础知识90112927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税收基础知识90112927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税收基础知识90112927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税收基础知识90112927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税收基础知识90112927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基础知识901129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基础知识90112927(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税收基础知识,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 陈庆萍,2,第一章 税收内涵,第一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3,第一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一、税收的产生 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产生生产资料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出现 税收产生,4,国家是税收产生的直接原因,有了国家就 有了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当国家不直接所 有统配生产资料,不生产物质财富,而与生 产资料私有制和法人占有制之间形成利益差 别甚至尖锐矛盾时,税收的产生就成为必然 的历史现象。,5,税收产生的条件: 1、社会条件国家(国家公共权力) 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是国家公共权力建立,即国家的产生和存在。首先,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

2、的物质基础;其次,税收是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的一种产品分配方式。 2、经济条件私有制 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私有制的存在。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则有两种权力,国家凭借其自身的财产所有权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的收入,是国家的公产收入。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分配。国家征税实际上是对私有财产行使支配权。,6,二、税收的发展 税收同其他财政范畴和经济范畴一样,存在从萌 芽到定形的发展过程,税收的起源是一个过程的概念,而不是时点的概念。 奴隶制国家刚形成时,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有靠拥有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地租”性质的收入、直接支配的奴隶的劳动成果、战败国献贡品和掠夺性收入,当时的财政形式是非常古老和不典型的

3、,作为典型的税收是在国家公共权力日益增强、奴隶主或自由民土地私有制形成后产生。,7,1、我国税收的起源和发展 (1)我国税收的起源 夏(贡)两种:一种是王室对其所属部落 所强制征收的土贡 另一种是平民因耕种土地向 贵族或王室交纳的贡纳 商(助)是与井田制相联系的一种力役课税 制度 周(彻)每户农奴或平民耕种的土地,在收 获之后,要以其中一定的产量交纳 给王室。,8,(2)我国税收的发展 我国税收在西周至春秋的井田制时期处于萌芽状态,在鲁宣公“初税亩”时期随土地私有制的确定成为成熟的、定型的财政分配形式。 第一阶段是萌芽期:夏、商、周的贡、助、彻三种低级形式。 第二阶段是发展期: “初税亩”首次

4、从法律上承认私有制并按田亩征税,成为税收发展的里程碑。,9,税收产生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税收从形式到内容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古代税收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发展期): 征收对象:单一土地税制度复式税制; 征收范围:单一赋税和徭役名目繁多的税种; 缴纳方式:实物税货币税; 征管机构: 形成中央集权制官僚体系。 在经历了“贡、助、彻”、“田租、口赋、力役”、“租庸调”、“两税法”和“一条鞭”等一系列税制变革后,税收逐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最终实现了由赋役制走向租税制的重大转变。,10,第三阶段是嬗变期:清朝灭亡,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国的税收是一种畸形又复杂多变的半封建、半买办、半殖民的税收。 第

5、四阶段是过渡期: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二阶段是成熟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1,(3)新中国税收的改革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今天,我国税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改革开放以前的税制(19491978年) 第二、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1978 1993年)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94 年以后),12,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的税制改革 (19491978年) 1950年建立新税制 1950年1月30日,周恩来签署政务院通令,发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全国共设立14种税收; 1958年、1973年简化税制 1958年,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主要内容是简化

6、税制,试行工商统一税; 1973年,新中国第三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主要内容是简化税制,试行工商税,至此,中国的税制一共设立13种税收。,13,第一阶段成果(1978年) : 全国的税收收入519.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2%。 税收收入结构情况是:货物和劳务税收入434.3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83.6%,所得税收入54.0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0.4%,财产税收入1.2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0.3%,农业税、牧业税收入28.4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5.5%。,14,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改革 (1978 1993年) 税制改革的酝酿和起步 从

7、1978年底到1982年期间,是中国税制建设的恢复时期和税制改革的准备、起步时期; “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的实施 1983年第一步“利改税” 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15,第二阶段成果(1993年) : 1993年,全国税收收入4255.3亿元,比1978年增长 7.2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7.8%,比 1978年提高51.9个百分点,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为12.0%,比1978年降低2.2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结构情况是:货物和劳务税收入3 054. 9亿元, 占全国税收收入的71.4%,比1978年降低12.2个百分 点,所得税收入756.7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7.

8、5%,比1978年提高7. 1个百分点,财产税收入1 50.7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3.4%,比1978年提高3.1个百分点。此外,农业税、牧业税收入90.2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1%,比1978年降低3.4个百分点。,16,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税制 改革(1994年以后) 1994年税制改革(1994年-2000年) 主要内容:第一,全面改革货物和劳务税制,实行规范的流转税;第二企业所得税改革;第三。改革个人所得税制;第四,大幅度调整其他税收; 至此,中国的税制一共设立25种税收。,17,第三阶段(1994年-2000年时期)成果: 2000年,全国税收收入12581.5亿元

9、,比93 年增长200%,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93.9%, 比93年降低3.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为12.7%,比93年提高0.7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结构:货物和劳务税收入8952.8亿 元,占全国税收收入68%,比93年降低3.4个 百分点,所得税收入2439.5亿元,占全国税收 收入18.6%,比93年提高1.1个百分点,财产 税收入528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4. 1%, 比93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业税、牧业税收入 298.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3%,比93 年提高0.2个百分点。,18,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税制 改革(1994年以后)(续) 2001年以后

10、分步实施的税制改革 2001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个五年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继续完善税制,分步实施了 下列重大改革: (1)逐步推行农村税费改革。2005 2006年,先后 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屠宰税,农业特产税的烟叶产 品改征烟叶税; (2)完善货物和劳务税制。增值税从“生产型” “消费 型”; (3)完善所得税制。2007年统一内外资所得税; (4)完善财产税制,19,第三阶段(1994年以后)的成果: 2008年,全国的税收收入达到54 223.8亿元,比2000年增长330%,占财政收入比重为88.4%,比2000年降

11、低5. 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比2000年提高5.3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结构:货物和劳务税收入32634.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下降到58.9%,比2000年降低9.1个百分点;所得税收入16454.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上升到29.7%,比2000年提高11.1个百分点;财产税收入3 594.0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上升到6.5%,比2000年提高2.4个百分点。,20,总之,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决定的第20条款中,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内容被慨括为如下八个项目(1

12、)改革出口退税制度;(2)统一企业税收制度;(3)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4)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5)改进个入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6)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7)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8)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21,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展望 税制应改革和完善的两个方面: 1、完善地方税制 2、统一城乡税制 开征新税种 1、环境保护税 2、社会保障税 其他税种改革 1、城市维护建设税 2、证劵交易税和印花税 3、取消过时税种,22,2、西方税收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国家的税收起源于古

13、希腊、古罗马时期,在中世纪得到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多种税制模式,但总的说来未有健全的税收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其税制发展经历了从以消费税和关税为主体到以所得税为主体的三个阶段。现行税制除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外,还大力推行和征收社会保险税和增值税。即 消费税主体关税为主体所得税为主体,23,三、税收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般过程:自愿贡纳强制课征立宪征收 基本规律: (一)税收发展方式的变化 四个时期:自由纳贡时期承诺时期专制课征 时期立宪课税时期。 (二)税收主体税种的变化(税制结构变化) 四个阶段:简单直接税为主间接税收为主所 得税为主所得税和间接税并重的税收制度,24,(三)税收缴纳方

14、式的变化 征收形式:(力役)实物货币 名称上:非税税收 (四)税收法制的发展变化 专制课征法制课征 (五)税收地位发展变化 从忽视税收对经济的调节重视税收对经济的 调节,25,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税收本质是税收学最基本问题,说明税收存在的原因及其职能和作用、税制改革以至税收工作的根据,研究税收内在的必然联系即最一般规律,因此明确认识税收本质对于稳定税收的地位、发挥税收的作用至关重要。,26,一、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国家(政府)凭借其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按照预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征税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税收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

15、(2)税收征收目的是为满足公共需要。(3)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征税体现强制性特征。第(4)征税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给国家。(5)税收征收结果是国家以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27,1、税收的目的满足公共需要 人类需要分为两类: 一是私人需要,指社会成员的个体需要 由市场满足 二是公共需要,指在一定社会整体范围 内,为保证人口或劳动力再生产与物质 资料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外部条件的需要 由一个代表大家共同利益的组织(政府) 满足,28,公共需要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主体整体集合性 公共需要是所有消费者的共同需要,它们是一个完整整体、无法分散; 二是

16、效用非排他性 满足公共需要时无法将不缴费者排拆于对公共物品消费之外; 三是消费非竞争性 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29,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 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30,区分公共物品和私入物品的两个基本标准: 即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 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竞争性是指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