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51074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年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年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年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年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体( 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 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6、写三味书屋生活: A、肃穆气氛。 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

2、、读难理解的古文。E 、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7、中心。 重点背诵: (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 似乎”与“确凿” 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 似乎” 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 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 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三件趣事具体哪三件? 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

3、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 也不必说 ”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 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

4、上”中的“ 伏” 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 ”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表现“ 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9、文中用了“ 不必说”,“也不必说” 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这样的

5、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二) 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 时间 、 地点 、 工具 、 条件 、 方法 、收获 。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3课文记叙“ 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 ,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4课文第 9 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 ; 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

6、的不情愿 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复习重点 1、 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 A、- 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 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 ”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 ”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 “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 爸

7、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重点背诵: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方面指生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至少一个) “快回家去 为什么呀?”“ 旁边的夹竹桃很不像样。” 3 “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从课文中摘抄语句) “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4、 “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8、? 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 花落” 但“果熟” ,我的成长,我在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5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花,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很重感情。 第七课 最后一课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对比。、前呼后应。、以小见大。、烘托手法。 重点背诵: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 人物

9、:文章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小弗朗士出是一个怎么样的儿童? 由贪玩不爱学习但能管住自己慢慢开始热爱法语,热爱祖国,民族自尊心不断升华憎恨敌人的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儿童形象。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热爱学生,热爱祖国,道德高尚的老师。 2.情节:本文 “宣布下课”属于小说的哪个情节? 高潮结局 3.环境: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1.韩麦尔今天为什么穿戴的和平常不一样? 纪念最后一课,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镇上的人的表现为什么又和平常不一样? 感谢老师

10、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 24-29 段 1课文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 “忽然”表明了什么? “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增强了悲怆的气氛。 3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什么?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

11、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4韩麦尔先生“ 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5. 韩麦尔先生“ 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表现出了他对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5文中“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6、24-29 段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表达了韩麦尔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7、选文中哪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8、 亡了国当了亡国奴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12、,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对红体字的理解?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监狱指普鲁士兵的控制,钥匙是祖国的语言,母语可以让人萌发爱国之情,可以使人民团结起来抵御,结束外国的统治、侵略。 9、 最后一段写出了韩先生怎样的心情? 无奈,悲痛,伤心等。 10、 如何理解“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比喻的修辞方法,本体:字帖;喻体:小国旗。经老师的影响唤醒了学生爱国主义真情。 11、如何理解“ 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现了对普鲁士士兵不让学法语这种控制手段的蔑视,以及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憎恨,对祖国语言

13、的热爱。 第十一课 邓稼先复习重点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 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 、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重点背诵: 一、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邓稼先先生喜欢 “纯”字,你认为 “纯” 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 说服两派群

14、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5、 “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

15、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二、阅读我不能走片断、回答问题: 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2、一句我不能走 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 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4、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5、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 、叙事线索 说和做。 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 、夹叙夹议。 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重点背诵: 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 他要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