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宣讲材料: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法制教育宣讲工作法制教育内容有哪些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1480001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制教育宣讲材料: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法制教育宣讲工作法制教育内容有哪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法制教育宣讲材料: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法制教育宣讲工作法制教育内容有哪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法制教育宣讲材料: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法制教育宣讲工作法制教育内容有哪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法制教育宣讲材料: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法制教育宣讲工作法制教育内容有哪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制教育宣讲材料: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法制教育宣讲工作法制教育内容有哪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制教育宣讲材料: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法制教育宣讲工作法制教育内容有哪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制教育宣讲材料: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法制教育宣讲工作法制教育内容有哪些法制教育宣讲工作法制教育内容有哪些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每当我们接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卷, 看到他们小小年纪就触犯法律, 身陷囹圄, 大家都会感到非常痛心。目前,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未成年人也时常受到无辜伤 害,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一些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经常 受到无辜的伤害呢?经过深深的思考与总结, 我们发现, 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对法律 无知,不懂得什么是犯罪,有的是对法律漠视,故意以身试法而误入歧途,有的则是 因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成为犯罪分子的猎物。

2、首先介绍一下三个概念,即“未成年人”、“少年”、“青少年”。“未成年人” 这一概念从法律上说是以年龄的划分为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 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少年”,是指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未成年人中特定的一个年龄段;“青少年”是一个笼统的、习惯 性的称呼,既包括成年人,又包括未成年人,它不是法律上的概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称同学们为未成年人、少年或青少年时都不算错。但是在适用法律时, 我们的提法都是用“未成年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国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做 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刑法第 17 条第 1 款规定:“已满

3、十六周岁的 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还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 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我们的同学们就要改变以往所认为的“小孩干点 坏事没事,最多被批评教育一下就行了,不会被判刑的”这种想法了。从我国的刑法 规定来看,即使你们是未成年人,是小孩,当你们的违法行为触犯法律规定,达到一 定度的时候,也是要受到刑事处罚的。一、当前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我们知道,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和政府以及 全社会都十分关注未成年人的教育成长,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

4、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面加 强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总的情况看,我市青少年精神面貌和道 德风尚的主流是好的, 广大的青少年正在健康成长, 绝大多数都将成为未来祖国建设 的栋梁。但是,在总体向好的同时,我们也痛心地看到,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各方面的原 因,小小年纪就以身试法,做了令自己抱恨终身,令亲人痛彻肺腑的事情,也给他人 和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根据统计,2009 年我市未成年人犯罪 33 件 86 人,2010 年是 29 件 95 人,而今年上半年未成年人犯罪就已经有 17 件 52 人, 由此可见,我市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

5、上升趋势。在青少年犯罪当中,聚众斗殴、寻衅 滋事等争强斗狠性案件突出。147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的共 80 人,占总数的 。这类案件最令人惋惜,不少青少年一失足成千古恨,仅仅 因为一点小事就伤害他人,致人伤亡,面临极为严重的刑罚,给他人造成极大的伤害的同时,也毁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在这里有必要让同学们了解寻衅滋事罪和聚众斗 殴罪的相关情况。1、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他人或任意毁损、占有 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寻衅滋事在客观方 面表现为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 坏公共秩序等,其客观行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随意殴打他人”,是指出于耍威风、取 乐等不健康动机,无故、无理殴打他人。这里的“情节恶劣”,是指随意殴打他人手 段残忍,或多次随意殴打他人,或造成被殴打人自杀等严重后果等等。(2)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是 指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不健康动机,无故无理追赶、拦挡、侮辱、谩骂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