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必修4示范教案(6.苏轼词两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47777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必修4示范教案(6.苏轼词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必修4示范教案(6.苏轼词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必修4示范教案(6.苏轼词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人教必修4示范教案(6.苏轼词两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人教必修4示范教案(6.苏轼词两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必修4示范教案(6.苏轼词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必修4示范教案(6.苏轼词两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苏轼词两首从容说课没有人敢否认,苏轼是一个天才,是文学史上的一代天骄。他的文学成就,甚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但命运对这位旷世天才太不公平了。仕途不顺,几度遭贬,颠沛流离,坎坷多灾。所以提起苏轼,我们除了崇拜和仰慕,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苏轼本人的不幸恰恰是文学的幸事。如果没有坎坷的命运,我们就不可能看到一个如此旷达洒脱、乐观坚韧的苏轼。如果没有被贬的经历,我们就不可能读到如此之多的传世佳作。本课所学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朗读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要深入地品味这两首词的妙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这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另外,这两首词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唯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品味各自不同的妙处,而且这两首词都是要求背诵的,故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诵读;此外两词中作者的情感均表达得含蓄深沉,必须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中特定的人物和景物,深切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拟定两课时。第一课时,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想: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创设氛围,引起学生对苏轼的倾慕和同情,然后诵读全词,感知内容,再以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领略豪壮宏伟的景物,扣住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最后背诵全词。第二课时,教授定风波 。教

3、学设想:检测第一首词的背诵情况;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从小序入手,通过分析作者在遇雨这件小事中的言行心态,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人生态度;背诵全词;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的异同。教学重点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时安排2 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2.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3.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培养诗词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1.合

4、作学习,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新课词风分婉约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 ,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悲戚, “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今天我们来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品豪放之味。 推进新课【创设氛

5、围,合作学习】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苏轼,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我在布置大家预习时也特地叫大家去找一下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下面谁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宋代的旷世大文豪。(学生一边展示多媒体资料,一边讲解)多媒体课件展示: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22 岁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 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

6、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 年) ,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 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

7、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 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学生热烈鼓掌)师看来你的预习非常认真,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已经告诉我,他们对你的介绍非常满意。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念奴娇”这个词牌名。多媒体课件展示:1.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苏轼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苏轼“乌台诗案”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 ,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

8、岐亭等地。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 45 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2.关于词牌来历: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师好,了解了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和词牌之后,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词。(学生朗读课文,展示诵读节奏)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9、师读得很不错,不过有几个字音要注意。 “羽扇纶巾”中“纶”这个字不念“ln” ,念“gun” ;“早生华发”的“发” (f)读第四声,跟上面“雄姿英发”的“发” (f)不一样;最后, “一尊还酹江月”中的“还” ,读“hun” ,不读“hi” 。(幻灯片放映重要字音)故垒(li) 羽扇纶巾(gun) 樯橹(qing l)早生华发(f) 还酹江月(hun li )师读音解决了,接下来我请同学个别地朗读一下,如能背出来更好,注意,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一女生自告奋勇,读得不错)师看得出她是用了心在读的,读得很不错。这首词是豪放词,本来更适合男生读的,却让女生占了先,可有点说不过去哦,下面哪位男生

10、愿意为我们班的男同胞们争口气?(一男生也要求朗读,是背出来的,男生热烈鼓掌)【深入探讨】师背得非常好,节奏和情感都把握得很不错,没有辜负男生对你的厚望。好,读过课文,我们开始解读这首词,词的题目为“赤壁怀古” ,大家找一找,词中都写了赤壁的哪些景观?生大江、故垒、乱石、惊涛、雪。师很好,但有一点要搞清楚, “雪”是不是词中所写的景观,作者看到雪了吗?生没有看到雪, “雪”指的是惊涛拍岸后溅散开的水花,并不是真的雪。师对了,作者是用雪来比喻水花,突出惊涛的气势。 “大江” “故垒” “乱石” “惊涛” ,词的上阕写了这么多景,大家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好在何处?生我最喜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11、人物”这一句。师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好在何处?生开篇就劈头一句“大江东去” ,若万丈高楼忽起平地,先声夺人。写江而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只这一句,就足以名垂词史,想起苏轼,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 。师说得很好。我们知道,苏轼是豪放词派的鼻祖,其开创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改词靡靡之风,开豪放之气的第一句,就是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有如此磅礴的气势,开篇就震撼人心的诗句很少有人能够

12、写得出来,但也不是没有,大家能不能想一句出来?生我想到一句,写黄河的,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很好,二者都大气磅礴。还有没有? 生我也想了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师不错,这一句也是写长江的。好像还是歌曲哦。 (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学生热烈鼓掌)生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师对,这段歌词就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大家看看,这两句跟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不是很相似?生是,完全一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 , “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真的一样吗?好,那么我们就用三国演义的这两句来代替、改写苏

13、轼这两句,看看行不行。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 ,大家觉得可以不可以?生可以!师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生“风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 ,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师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见?(学生热烈讨论并争论起来)生我同意!“风流人物”和“英雄人物”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如果“风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 ,那么,苏轼为什么不干脆写作“英雄人物”呢?生可能出于音律考虑吧!师读一读, “英雄”和“风流” ,分别是几声?生都是第一声和第二声。师对了,音律上完全一样,可见苏轼不用“英雄人物”而用“风流人物”不是出于音律的考虑,而是另有原因。生(急切地)什

14、么原因?师(笑)原因迟早会出来的,我们不必急着回答,学完整首词后自然就会明白了。先回到刚才的问题,来听听有没有同学喜欢其他写景句的。生(很多人异口同声)最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认为这一句写得最好,那么这一句究竟好在何处?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热烈讨论)生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壮观画面: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用寥寥数语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生这一句中几个动词和形容词都用得极妙:“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

15、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整句才十三字,便描绘了一幅极为壮观的画面: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师分析得极好。从题目“赤壁怀古”可知,作者游赤壁的目的并非看景,而是怀古。那么面对如此磅礴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生看着如此壮美的景象,词人的视听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回到三国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三国时代的英雄纷纷在脑中涌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所以,他情不自禁地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师说得很好。锦绣山河,必

16、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作者从大自然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慨。那么你能不能再深入地分析一下,作者如此深沉的感慨后面,隐含着怎样的一种情感?他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生隐含着一种失落和伤感。他是通过集中笔墨塑造周瑜,借周瑜的形象反衬自己,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和壮怀难酬的伤感。师哦,作者是借周瑜来反衬自己,那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生风流倜傥,英姿勃发。生儒雅、潇洒,年轻有为。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从“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句可看出来。 “羽扇纶巾”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过程。词中只用“灰飞烟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