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71475512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课题名称: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时间:45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回忆鲁迅作品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关系,帮助学生整理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3. 情感目标:学习爱国青年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熟悉刘和珍的相关事迹教学难点:通过对刘和珍事迹的了解分析作者写作的原因以及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深厚感情教学设想:本文所叙事件距今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隔阂,因此应帮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同时也应该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2、。基于学生的具体学情和认知过程,我决定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建立在对刘和珍相关事迹分析的基础之上,由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引向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教学内容与步骤: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的记叙文.上小学时,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又酸又甜的覆盆子,还有那张刻着“早”字的书桌,想必大家都记忆犹新。上中学时,他的小说故乡让我们认识了在月夜下戴着银项圈刺獾子、在雪地里用竹篮扣鸟的少年闰土。可以说,他的作品是伴随着大家成长的,他就是鲁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其记叙文的魅力,随着他一起去记念刘和珍君。二检查预习(

3、多媒体展示)1生字词长歌当哭(dng) 不惮(dn) 殒身不恤(yn) 菲薄(fi) 浸渍(jn z) 桀骜(ji o)尸骸(hi) 噩耗() 立仆(p)2形近字悼念 丢掉 绰绰有余编辑 通缉 揖让 修葺菲薄 斐然 蜚声文坛 受益匪浅喋血 牒文 菜碟 间谍殒身不恤 陨落暗淡 黯然神伤 惊诧 叱咤殚精竭虑 肆无忌惮桀骜 好高骛远 趋之若鹜 三 合作学习,整理信息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一组负责整理课文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资料。第一小组任务:“三一八”惨案第二小组任务:大沽口事件第三小组任务:刘和珍其人第四小组任务:作者创作背景(具体资料见高中新课标人教版新课程新练习语文必修1)四 提出问题,组织刘

4、和珍的信息,体会作者的深厚感情(给出任务,协助学生完成。)1 既然文章是纪念刘和珍的,那么刘和珍一定有很多特异的事迹,请找出这些事迹。明确:“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就是我的学生。”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 “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待到偏安于宗帽

5、胡同,凭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下午便得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了,这是真的,有她的尸骸为证;”2 既然作者相当看重这篇文章,寄予了深厚的情感,那么除了刘和珍的平凡之处,还应当有他的伟大之处。请找出刘和珍不平凡的事迹。明确:“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

6、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 “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3 既然这篇文章浓缩了作者的真切的感情,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搞清楚这种情感是什么。请找出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深厚感情。明确:“我也早觉得有写些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

7、,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学生去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五 小结这节课我们整理了课文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这些资料有助于大家进一步理解文章。而要理解课文内涵则需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所以对于刘和珍相关事迹的组织是打开课文理解之门的钥匙,在此基础之上,希望大家能逐渐走近作者,走近这些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国青年。附:板书设计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刘和珍作者的深厚感情生平事迹不平凡事迹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