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71473642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人物对话和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3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理清叙事长诗的思路的能力。 2通过对铺陈、起兴等手法的理解,鉴赏诗歌的艺术形象。 3理解背诵及知识牵移。 三、德育渗透目标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诗歌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古今第一首长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

2、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因此,理清本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把握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理解字词也应摆在首位。 解决办法 1诵读理解,疏通诗句。 2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 3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本诗的主旨。 4按练习要求背诵7节诗。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二三课时,让学生诵读理解,疏通诗句,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 2第四课时,设置讨论题,分析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从而得出诗的主旨。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二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疏通诗句;理清情节。 二、整体感知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3、。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诵读诗歌,疏通诗句 (1)诵读: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 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疏通诗句。(借助注释、字典等) 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略) 2把握情节发展与结构 全诗除开头两句起兴外,依照情节的发展,可分五个部

4、分。 第一部分(第2节):开端,兰芝被遣。 第二部分(第312节)发展,夫妻暂别。 第一层(第37节):写仲卿求情,遭母训斥,只得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让兰芝回娘家。 第二层(第810节):写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显出她的坚决、镇静。 第三层(第1112节):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第三部分,发展(第1321节):兰芝抗婚。 第一层(第1318节):母亲能理解、体谅女儿的处境,谢绝媒人。 第二层(第1920节):哥哥利欲熏心,毫无兄妹之情,强逼妹妹改嫁。 第三层(第21节)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 第四部分(第2231节):高潮,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第32节):结尾,

5、以鸳鸯双飞作结,寄予美好愿望并告诫后人引以为鉴。 四、总结、扩展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可见它又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乐府诗起于汉武帝时,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人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由于乐府诗是来源于各地的歌谣,而这些歌谣又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以,内容的社会性和形式的叙事性就成了乐府诗的显著特点。如孔雀东南飞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父母不应干涉儿女的婚事。又如陌上桑写罗敷严辞拒绝太守的调戏,就反映了官占民女为妾的事实。可见,汉乐府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

6、情,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学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和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如本诗取自真人真事,叙述描写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符合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诗尾以鸳鸯双飞作结,通过美丽的幻想形式,表现了仲卿夫妇争取婚姻自由的不可战胜的意志,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1请结合诗句回答:刘兰芝为什么要自请回去?为什么婆母不能容她?从中可以看出刘兰芝性格的哪些方面及当时封建社会的哪一弊端? 2男女主人公真挚情感表现在哪里?请在诗中找出并加以体会。 3焦仲卿是个怎样的人?你喜爱这个角色吗? 第四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

7、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2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 二、整体感知 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就是反面形象如焦母和刘兄的塑造也各有特色,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这得力于人物对话的个性化。前人曾评论道:“历述十许人口中语,各各有其声情,真神化之笔也。”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讨论题1: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具有叛逆精神,这些是他们的共性。请结合诗句,分析他们的个性。 以下分析仅供参考: 刘兰芝最突出的性格就是她的刚性,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然不可犯的尊严感。虽然作者也极力写她的善良和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

8、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象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这种刚性广泛地散布在兰芝全部行动的细节里。当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图之后,不等对方开口,但自请“遣归”;拜母别姑,态度十分从容;夫妻誓别时,她明白自己的处境,“何言复来还”,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尊严,但又因夫妻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点幻 想,幻想“团聚”;当哥哥逼嫁时,刚性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再嫁期定时,裁衣作裳乃至“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没有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恶劣的环境低头。这的确是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生辉人格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美的表现,使作品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当然,诗中还描写

9、了刘兰芝其他方面的优秀品德,使这一形象熠熠生辉,成为劳动人民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 焦仲卿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仲卿深爱着妻子,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时,先是婉“启”,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他就“默无声”地退了出来。一面劝兰芝暂回娘家,一面约定将来再去接她。其实他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兰芝被逼将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兰芝死后,他以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诗中写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活画出了这个怯弱书生的性格和面貌。他一直忍辱负重,消极抗争,这最后的反抗,使人感动。他是诗中值得称道的人物形象。 讨论

10、题2:成功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是本诗的又一特色。请找出来并谈谈其作用。 分析:纵的铺陈如第2节按年序突出刘兰芝的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横的铺陈如第9节写兰芝离家时的打扮: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意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又如写太守家办喜事的豪华排场,显示了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的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布置作业 1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个词作陪衬,这就是偏义复词。请找出课文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偏指什么。 2在连贯的话语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谓之互文。请指出课文中运用此手法的句子。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信息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