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案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71471968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铜鼓中学历史组【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即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巨大成就,又有严重失误,而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2、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新情境与谈话分析法,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资料搜集、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

2、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判断或评价经济建设探索中的是与非,提高学生的解析、论证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教学重点】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教学思路】 如何把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变成自己自觉的教学习惯。这就要求自己必须充分解放思想,把主要备教材转变为主要被学生,把以讲为主变为以组织学生活动为主,真

3、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还要注意把新课改理念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主干知识结合起来。【学法指导】 1、在知识探究环节上指导学生以历史发展阶段整合归纳历史知识 2、在总结反思环节上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使中国富强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新中国的成立,为这个梦想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恢复发展了经济,然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却并不平坦,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曲折,展示了党在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包含着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讲

4、授新课(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思维引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到1952年,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思维探究】: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1)表现: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2)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战争的严重破坏 (3)意义: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第一个五年计划【思维引领】:(1)开始时间:1953年(2)措施:优先发展重工业(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5、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思维探究】:(1)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 现实原因:帝国主义包围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力量; 外部原因: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经验。(2) “一五”计划的重大企业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工业建设项目基本上都分布在东北(3) 为什么会集在东北? 首先,东北地区资源非常丰富,交通十分发达; 其次,工业基础好; 此外,背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 :伴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从1953年国家开始对

6、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社会主义改造【思维引领】:(1) 表现: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通过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了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手工业合作社;资本主义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2) 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成功标志着社会主义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思维探究】: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

7、期,此后的十年,党在经济建设领域既进行了正确的探索,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二)探索与失误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 主要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 评价: 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其

8、路线未能坚持下来。 :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八大的正确方针在党内未能牢固确立,一些重要思想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坚持下去,因此,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2探索失误:中共八大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思维引领】:(1)背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内容: “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人民公社化:一切财产由人民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3) 评价: 两者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9、。【思维探究】:(1)如何理解评价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第一,主观上讲,它的提出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客观上讲,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由于总路线的指导作用,“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 试举例哪些现象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如今养了一头猪,肥头大耳壮如牛;我和妹妹骑上它,赶上田间去放牛;肥猪赛大象,只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稻粒赶黄豆,黄豆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象山芋,山芋超冬瓜。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

10、冲云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青年干部赛赵云,壮年力气赛武松;少年儿童赛罗成,老年干活似黄忠;干部策划胜诸葛,妇女赛过穆桂英;到处都是新李杜,到处都是新屈原;荷马但丁不稀罕,莎士比亚几千万。(3)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到1958年底,全国共生产钢1 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经济效益低下,1958年农业丰产而没有丰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生产关系

11、方面急于过渡的一次典型实验,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 【思维引领】:(1)内容:在农村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2)成效:1962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思维探究】: 如何理解“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调整”

12、: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 “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 “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思维引领】:1原因:“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1)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2)两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3恢复:(1)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1975年,邓小平主

13、持中央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迅速回升。【思维探究】:(1)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什么?系统纠正文革中的“左”倾错误。(2)“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什么损失?“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的干扰和全方位的破坏。1967、1968两年的时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李先念同志曾说过:“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 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合作探究】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给我们留下什么经验与教训? 第一,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

14、事求是,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 第二,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第三,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难探索的历程。20年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过严重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时期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为党继续领导经济建设的提供了宝贵的财富。【板书设计】 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一五”计划:(1953-1957年)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探索时期(1956-1966年)探索失误: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结果: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文革时期(1966-1976年)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经济遭到全面破坏调整:经济好转:(19621966年)正确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课后作业】思维拓展同步练习【课后研讨】1956至1966年这段历史,距离我们今天的生活很近,五六十岁以上的人都经历过,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亲身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也看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