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艺术教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价值和指导策略初探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1452759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艺术教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价值和指导策略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态艺术教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价值和指导策略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态艺术教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价值和指导策略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态艺术教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价值和指导策略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态艺术教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价值和指导策略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艺术教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价值和指导策略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艺术教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价值和指导策略初探(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开题报告题目名称:生态艺术教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的价值和指导策略初探开题日期:2005年11月16日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关于艺术教育的研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们开始把幼儿的艺术成果视为儿童的自我表现和创造性表达,是幼儿感知与体验的结果,艺术课被视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的课程。艺术从被忽视和单纯的技能教授中摆脱出来。至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西方世界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艺术教育越来越强调培养儿童的个人创造性能力和自由表现能力。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种综合性艺术教育思潮逐渐得到发展和壮大,至90年代,已经成为美国乃至世界艺术教育的主流。人们认识到艺术不仅有利于儿

2、童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艺术教育不仅能教会儿童画画和唱歌,还能使他们有机会接触人类迄今为止的大多数伟大文明成果,对这些感知、理解、欣赏和评论,有利于全面提高儿童的文化素质。在此基础上,艺术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式艺术教育或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学科。1994年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出台,确定今后的艺术教育绝不是像过去的那样,仅仅是学习技能,还应包括从文化、美学、历史的角度感知、体验、分析、欣赏、评价作品的能力和智慧。这一标准的出台,说明世界艺术教育走向了新的时代。二、国内关于艺术教育的研究: 国内对幼儿的艺术教育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很大的误区,(1)首先单纯的技能的

3、教授。(2)认为艺术教育其他方面的附庸,艺术往往失去其本身的特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受教育者本身的感知与体验,教育的结果是从流水线上下来的统一产品或是披着艺术外套的伪者,造成对真正艺术的认识和共鸣的匮乏。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艺术教育开始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和园丁式教育,追求更加合理的,适合幼儿和谐发展的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中逐渐关注并强调儿童的感知和体验,尊重幼儿的自主创造性和表现,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理论,其中最具代表的是生态式艺术教育, 生态式艺术教育认为幼儿创造潜力,只有在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中和师生互动中,才是持续不断的和无穷无尽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正是这

4、样一种师生对话和互动的过程,它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艺术教育不是仅有一种正确答案的课堂,而是使学生在感知与体验的前提下,创造性得以无限发挥的课堂,它是富个性而开放的艺术课堂,是从领域的无限分裂走向新的融合,使领域之间形成一种生态关系,提升幼儿感知和体验的重要作用。这与后来颁布的新纲要不谋而合,意在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幼儿的情趣、兴趣,体验审美感,使幼儿满足和愉悦。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及意义:我国长期以来强调艺术教育的德育与智育功能,忽视艺术教育的本质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素质,发展培养幼儿创造力。这使我国幼儿艺术教育失去了活力与吸引力,幼儿接受的只是一些技艺训练,掌握的也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理性知识和技能技巧

5、。这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失去了艺术学习与创作的兴趣、感知、体验、自信。因此,要实现艺术教育的本质,重新发挥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基于新纲要对于艺术教育的阐述,与以往的相比,更加尊重和强调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感知和体验,从单纯追求技能的提高逐渐转变成活动中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以辨证的生态观涵盖幼儿心理的发展特点和活动应达到的动态的目标。根据新纲要,幼儿园对其关于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但是往往是对于纲要的一种误解,许多艺术教育活动虽然渗透了其他各领域的相关内容,但是实践中存弊端:(1)在教师的控制下,教师有意的在艺术活动之前框定各个领域,幼儿的感知与体验只能寻着教师的

6、思路进行,过程中缺少幼儿的自主感知和体验,或者幼儿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往往也是教师预先设定好的,在设定好的区域可以让幼儿自由感知体验,但是难以对区域外的东西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如果幼儿根本对教师划定的区域不敢兴趣,那么所进行的就是被动的感知体验,这样的艺术教育活动的过程像冗长的流水帐一样。这在相当程度上磨灭了幼儿的兴趣,更有甚不感兴趣的幼儿要被动的强迫自己去感知和体验,这着实是件悲哀的事情。(2)在艺术教育变革中的今天,各方在寻求最合理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事先准备各种各样的环节(内容包括各个领域)和教具,内容的增加服务于形式,一堂活动外表看起来是形式多样,但最终获得的结果往往不如计划中描述的

7、那样,教师以求用环节和教具来阐述对活动中师幼互动、内容渗透和幼儿对艺术的感知、体验、表达的理解。但是纷繁的环节和花哨的教具在短短的活动过程中往往是走马观花,幼儿可能有兴趣,但是没有时间充分知和体验,这其实是对幼儿感知与体验变相的忽视。(3)综合多学科的感知和体验区别于单一的进行感知和体验。幼儿的思维和兴趣点是不确定的,他们运用这种跳跃性的灵感来感知和体验所接触的艺术教育,所以他们的艺术教育不仅是融会了艺术的各个组成因素,更是与其他各个领域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感知与体验的需要,但是往往现在的艺术教育还广泛存在“尘归尘,土归土”的现象,各课,各领域之间老死不相往来针对现实

8、中的种种现状,我们以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幼儿的感知和体验纬度出发成探讨具体实施的教育方法,慢慢初步的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去,从而来逐渐板正现存的误区。 生态式艺术教育意在通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造等多种学科之间的生态组合,通过经典作品与学生之间、作品体现的生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互生和互补关系,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创造能力。这种新型的艺术教育形式意在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培养具有真正智慧的、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生态艺术教育正是填充了我国在艺术教育中多年以来造

9、成的种种漏洞,本文着重从幼儿的感知与体验角度出发,将这种理论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措施,以求探讨一条正确的为幼儿能够接受,从而促进他们整个身心及人格发展的艺术教育改良之路。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并不缺少技能的掌握,事实上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这种技能的发展时时充斥他们的各种活动,但是对于幼儿的感知和体验在艺术教育的作用,我们越来越强调,但是却不能准确的进行把握。幼儿的感知与体验具有显著的年龄特点,幼儿对艺术活动有精辟的见解和独特的体验,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感知和体验,这在整个艺术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符合生态和谐环境下的艺术教育,更能充分的发挥幼儿的这种感知与体验,培养一个真

10、正懂得艺术。具有审美艺术素养的可持续的的人才。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运用已有文献初步了解现有关于在生态艺术环境下幼儿感知与体验的发生发展特点。(2)问卷法。对艺术教育中幼儿在感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提取。(3)观察法。在具体教学过程进行观察。论文的进度:2005年下半年实习完三周内完成开题报告。12月份实习完成问卷设计及调查,阅读有关资料实习完进行材料的整理和论文的构思三月底完成论文的撰写及修改 论文的提纲: 生态式艺术教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的价值与知道策略初探一、生态式艺术教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的内涵(1)生态式艺术教育中的感知与体验(2)生态式艺术教育中幼儿的感知与体验二、生态式艺术教

11、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的价值三、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现状分析四、生态式艺术教育中幼儿感知与体验的教师指导策略参考文献:艺术与创生 作者:滕守尧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论生态式艺术教育作者:滕守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年5 第32 卷第3 期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读后思考作者:张念芸学前教育研究年第期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作者:边霞刘丽玲学前教育研究年第期艺术体验的缺失个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应当关注的问题作者:陈迁幼儿教育年第期论儿童艺术的发生作者:边霞学前教育研究年第期试论“生态式教育

12、“的基本思想作者:边霞早期教育年第期艺术教育与生态作者:滕守尧美术学年第期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有机融合的综合艺术教育,它强调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艺术学科内部的各艺术门类之间、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之间、艺术与生活、文化、情感、科学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对话关系。本文在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与大班教师A老师合作设计了一组关于动物的美术主题活动,研究者希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在探索动物秘密的过程中,加深幼儿相关的动物经验和情感体验,并能引导幼儿关注到人与动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本次主题活动,以美术集体教学活动和美术区域活动为实践渠道,以人文主题线索和学科线索的整合为基本

13、策略,以“可爱的动物”为主题。本次主题活动综合了绘画、手工、泥工等多种美术表现形式,具体包括六个美术集体教学活动和三个美术区域活动,可爱的动物、国画熊猫、毛茸茸的动物、换装真有趣、鱼儿的梦、动物王国属于集体教学活动;动物折纸、立体动物、做鸟窝属于区域活动。这九个活动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侧重点,层层递进,共同组成了“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由活动设计和活动实施两阶段组成,在活动设计阶段以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为切入点,确立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在实施阶段,把设计的活动思路运用于活动实践中,以检验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升幼儿相关的动物经验和情感体

14、验,促进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在“实践-反思-实践”的循环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很多关于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的策略和经验,并引起了研究者对于生态式艺术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如何开展与实施、教师角色如何发挥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幼儿园“生态式”艺术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1、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纲要指出,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艺术可以陶冶情操,纲要要求“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但一直以来,人们将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多地局限在艺术技能和技巧的上,把音乐、舞蹈、美术等专门的艺术活

15、动教育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从而对艺术教育的评价也往往有一个标准化和技能技巧要求的偏向,很少注重艺术的情感功能,即便是渗透了情感方面的教育,也只是象征性地一笔带过,培养目标缺乏系统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纲要)”。显而易见,这样的艺术教育是不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的。2、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中国著名美育家、艺术家滕守尧教授首先提出的。意在通过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造等多种学科之间的生态组合,通过经典作品与儿童、作品体现的生活与儿童日常生活、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幼儿园与社会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互生和互补关系,提高儿童的艺术感觉和创造能力。“生态式”艺术教育以儿童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体目标。儿童的艺术能力,除了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还包括艺术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想象与创造能力、艺术评价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它不再把艺术知识和技能技巧作为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甚至上述完整的艺术能力,也只是艺术教育总体目标的一个部分。在“生态式”艺术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从幼儿园开展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