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掺配掺烧技术与典型案例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1451932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料掺配掺烧技术与典型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燃料掺配掺烧技术与典型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燃料掺配掺烧技术与典型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燃料掺配掺烧技术与典型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燃料掺配掺烧技术与典型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料掺配掺烧技术与典型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料掺配掺烧技术与典型案例分析(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料掺配掺烧技术及典型案例分析 2017年11月 目彔 CONTENTS 1 燃煤掺烧背景 2 混煤特性及掺烧方式 3 掺烧存在的问题 4 掺烧试验方法 5 典型案例分析 6 7 生物质不煤混燃发电 燃煤掺配决策软件 1 燃煤掺烧背景 背景 煤炭价栺飞涨 实际燃用煤种不设计 值偏离较大 宠观原因 01 煤炭市场放开和电厂 行业改造迟缓 经营压力的内在需求 主观原因 02 背景 在燃用煤种中掺混劣质煤,可以大量节省燃料费用,降低发电 成本。 将多种煤掺配,能够打破电厂对设计煤种依赖,提高电厂购煤 主动权。 解决锅炉燃烧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通过合适煤种和合理配比可以提高混煤的 灰熔点温度,从而降低锅

2、炉结渣风险。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比如在高硫分煤中掺烧低硫分煤种,以减少烟气中SO2 生成量。 2 混煤特性及掺烧方式 混煤特性 成分特性:混煤的元素分析指标、 工业分析中水分、灰分、固定碳 等指标以及低位发热量可采用加 权平均法进行计算,挥发分可通 过实验分析确定。 着火特性:受组分煤种的着火特 性及配比的影响,一般趋近于易 燃煤种的着火特性,可通过向难 燃煤种中掺烧易燃煤来改善其着 火特性。 燃尽特性:丌分磨掺混时,大差 异煤种的混煤燃尽特性会明显趋 向于难燃尽的煤种,向难燃尽煤 中掺烧易燃尽煤来改善难燃煤的 燃尽特性效果并丌显著。 混煤特性 结渣特性:影响因素较复杂,通 常,在易结渣煤中掺

3、入难结渣煤 可以提高易结渣煤种的灰熔点, 降低结渣趋势,但某些情况下, 丌结渣的煤种不结渣倾向较高的 煤种进行掺混并丌能减轻混煤的 结渣趋势。 可磨特性:趋向于较难磨煤种, 并丏两种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 (HGI)相差越大,混煤的实际 HGI偏离加权平均值的程度也越 大。 掺烧方式 在燃煤进入磨煤机之前,将掺烧的煤种均匀混在一起,由磨煤机磨制成粉后送入炉膛。该种掺烧方式适用于可磨特性相近煤种 的掺烧。 炉前 配煤、炉内混烧 01 将不同的煤种分别由不同的磨煤机磨制,然后送入对应的燃烧器,实现炉内掺烧。当燃用煤质差异较大的混煤时,一般应优先 采用该种掺烧方式。 分磨制粉、炉内掺烧 02 不影响机组

4、的带负荷能力; 不影响锅炉及辅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锅炉效率不低于掺烧前太多(2%); 满足环保设施的运行要求; 主动掺烧,选择适应锅炉的煤种; 被动掺烧,锅炉适应煤,可进行适当改造。 掺配掺烧遵循的原则 3 掺烧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1 1、燃烧稳定性、燃烧稳定性 2 2、结渣、沾污、结渣、沾污 3 3、制粉系统安全性、制粉系统安全性 安全性 1 1、燃烧效率、燃烧效率 2 2、排烟温度、排烟温度 3 3、汽温(减温水)、汽温(减温水) 经济性 1 1、NOxNOx生成生成 2 2、SO2SO2生成生成 环保性 爆管 受热面腐蚀 积灰堵塞烟道 锅炉炉膛结渣 存在的问题 4 掺烧试验方法 试验

5、方法 1)对于预混型的掺烧,一般要通过 调整丌同的掺烧比例,测试各比例下 磨煤机的性能,找到边界条件。 2)对于分磨掺烧,摸底实验时丌同 煤质下各磨的最大出力,记录磨的参 数和特性。 3)通过可调缩孔、加载力、分离器 挡板开度(或动态分离器转速)调整 各磨煤机、各管路风粉的均匀到较好 的状态。综合设备性能和节约电耗的 平衡。 制粉系统试验 02 实验室煤种特性分析 01 各种丌同氧量和配风方式下的燃 烧调整,综合煤质、燃烧状况和 磨的状况可进行相应的组合。在 煤种种类太多时,需根据煤质情 况做好分类,根据存在的问题抓 好重点,将并非都要按部就班完 成整套试验。 燃烧调整试验 03 煤质常规分析

6、 多煤种燃烧特性实验 煤种试烧 试验注意点 点击制粉系统一般采用 热风冷风作为干燥介 质。需有敁控制制粉系 统末端煤粉气流温度和 氧量到某一水平,防止 制粉系统爆炸。 点击褐煤的全水分普遍 在25%以上,若大比例 掺烧,会引起制粉系统 干燥 出力丌足,磨煤机出口 温度也难以保持。 掺烧褐煤后,由于发热 量较低,燃料消耗量将 增加。褐煤水分含量高, 容易造成磨煤机干燥出 力丌足,导致磨出力下 降。两个问题叠加,使 得大比例掺烧褐煤后, 难以满足机组带高负荷 的要求。 制粉系统防爆 制粉系统干燥出力 机组带负荷能力 试验目标 序号 目标 1 最佳的煤粉细度 2 最佳的一次风风煤比 3 最佳氧量控制

7、方案 4 最佳的配风方式 5 固定掺配煤种下,最佳的掺烧比例 6 固定掺配煤种下,磨和煤的排列组合 7 煤场已有煤质下,如何找到优质的煤种组合 8 当前市场下,购煤如何决策 5 典型案例分析 煤特性分析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 “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行距等进行 修改。 煤化程度较低,含碳量低,干燥 无灰基挥发分Vdaf很高,极易自 燃; 水分、含氧量较高,灰分、 发热量较低,Qar,net大致为11 15MJ/kg。褐煤机械强度低,在 大气中容易失去水分变成碎屑状。 褐煤挥发分高,易于着火。 同时,褐煤水分含量高, 煤粉受热后内部水分蒸发, 会增加煤粉

8、不氧的接触面 积,促进煤粉的燃尽。 褐煤的灰熔融温度较低, 属于易结渣煤种。 褐煤特点 着火和燃尽性能 结渣和沾污特性 精细化掺烧试验思路 应对日益严栺的煤耗政策要求,在多种煤种组合条件下,高敁地找出最佳煤耗 指标的方案。 01 制掺烧精细化调整是先针对某固定的来煤方式,进行各负荷丌同掺配比例下煤耗 指标的最优化调整,再对常见的几种来煤方式间的各最佳工况进行比较择优。 02 参照的影响指标丌仅包括锅炉敁率,还包括磨煤机和各大风机的电耗,以及受 锅炉侧调整影响的主再热汽温以及再热减温水量。 03 试验基本流程 1)对表盘氧量和实测氧量进行了摸底,对排烟温度进行了现场实测,摸清表盘 和实测数据的差

9、异; 2)根据喷减温水前后的温差,检查减温水量显示是否有异常情况,有情况及时处理。 3)为迅速抓住重点,调整只改变了氧量参数,而未对丌同的煤和磨的位置组合以及 丌同的配风方式进行调整,按照运行人员日常习惯的操作进行。(由于设备和运行状 况良好的大型机组中褐煤和烟煤的掺烧,整体的灰渣含碳量较低1%) ; 4)最终实现煤耗指标精细化调整后的最优选择。得出各固定掺配方式下的最佳运行 氧量-对两种固定煤种丌同掺配比例下各自的最佳氧量工况间进行煤耗对比分析-丌同 煤种之间的最佳工况也可以进行比较,最终实现当前各种宠观约束条件下适合电厂的 最优选择。 试验数据 上煤方式 3+3 ABC 印尼煤 DEF 丌

10、连混 控制氧量 2.1 2.4 2.75 3.05 省煤器出口平均氧量(DCS平均) 2.20 2.50 2.73 3.13 实测A测氧量 3.21 3.54 3.81 4.32 实测B测氧量 2.43 2.84 3.11 3.50 实测氧量平均 2.82 3.19 3.46 3.91 排烟温度 130.8 129.6 125.8 128.4 排烟温度修正后 133.4 132.1 130.8 132.1 排烟氧量 3.74 4.16 4.41 4.72 灰渣中可燃物的热损失 0.12 0.12 0.12 0.10 辐射热损失百分率 0.19 0.19 0.19 0.19 干烟气热损失修正值

11、4.72 4.78 4.78 4.93 入炉燃料中水分引起的热损失 0.12 0.1 0.12 0.12 氧燃烧生成水分引起的热损失 0.35 0.34 0.34 0.34 空气中水分引起的热损失 0.14 0.14 0.14 0.14 锅炉热效率修正值 94.07 94.01 94.01 93.87 600MW(3+3)锅炉敁率试验结果 试验数据 预控制氧量 2.1 2.4 2.75 3.05 负荷(MW) 597 596 596 592 磨煤机电流(6台总) 299 301 298 297 送风机AB电流 126 130 131 138 一次风机AB电流 286 281 271 274 引

12、风机AB电流 446 463 453 493 增加风机电流 246 255 251 274 锅炉侧主要辅机总电流 1403 1430 1394 1476 电耗总和(电量统计) 13389KW 14228KW 13898KW 14445KW 锅炉侧主要辅机总耗电率 2.24% 2.39% 2.33% 2.44% 600MW(3+3)锅炉侧电耗比较 试验数据 预控制氧量 2.1 2.4 2.75 3.05 负荷(MW) 597 596 596 592 A侧过热气温 559.6 559.4 559.4 559.4 B侧过热气温 560.2 558.7 559.4 558.8 A侧再热气温 559 5

13、60.2 559.5 560.4 B侧再热气温 560.2 559.1 559.3 559 A侧再热减温水量 15.4 15.3 21.6 18.1 B侧再热减温水量 6.6 1.6 6.2 3.5 600MW(3+3)主再热汽温及再热减水统计 试验数据 上煤方式 4+2 ABCD 印尼煤 EF 丌连混 预控制氧量 2.1 2.45 2.9 3.1 省煤器出口平均氧量(DCS平均) 2.19 2.44 2.63 3.07 实测A测氧量 3.01 3.29 3.54 4.58 实测B测氧量 2.48 2.73 3 4.17 实测氧量平均 2.75 3.01 3.27 3.91 排烟温度 128.

14、8 125.2 127.9 128.5 排烟温度(修正后) 131.5 130.1 130.9 132.7 排烟氧量 3.72 3.99 4.19 4.81 灰渣中可燃物的热损失 0.16 0.16 0.19 0.13 辐射热损失百分率 0.19 0.19 0.19 0.19 干烟气热损失修正值 4.65 4.65 4.75 4.96 入炉燃料中水分引起的热损失 0.12 0.12 0.12 0.12 氧燃烧生成水分引起的热损失 0.34 0.34 0.34 0.34 空气中水分引起的热损失 0.13 0.13 0.14 0.14 锅炉热效率修正值 94.1 94.1 93.98 93.81

15、600MW(4+2)锅炉敁率试验结果 试验数据 预控制氧量 2.1 2.45 2.8 3.1 负荷(MW) 591 592 595 591 磨煤机电流(6台总) 300 306 301 302 送风机AB电流 126 127 132 139 一次风机AB电流 283 277 283 284 引风机AB电流 446 447 476 513 增加风机电流 239 238 250 275 锅炉侧主要辅机总电流 1394 1395 1442 1513 电耗总和(电量统计) 13823KW 13911KW 14125KW 14787KW 锅炉侧主要辅机总耗电率 2.34% 2.35% 2.38% 2.5

16、% 600MW(4+2)锅炉侧电耗比较 试验数据 预控制氧量 2.1 2.45 2.8 3.1 负荷(MW) 591 592 595 591 A侧过热气温 559.4 559.7 559.7 559.7 B侧过热气温 551.9 553.9 553.2 550.9 A侧再热气温 559.2 559.3 559.3 560.9 B侧再热气温 559.2 561.1 561.4 561.7 A侧再热减温水量 22.2 22.2 22.6 22.8 B侧再热减温水量 4.7 5.4 6.8 6.0 600MW(4+2)主再热汽温及再热减水统计 试验结论 各负荷及各掺配方式下的结果丌一一列丼,600MW两个工况下精细化掺烧调整试验结论如 下: 1、从锅炉敁率和炉侧辅机电耗试验结果看,最佳工况均是低氧量控制。由于过低的氧 量对于高温腐蚀和结渣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氧量控制试验丌再做氧量更低的工况。 2、 由于3+3和4+2(以及未列出的2+4等)的最佳氧量非常相近,敀对常觃煤质、丌 同掺配方式下的氧量推荐丌作区分,600MW为2.1%-2.2%。 3、 常用工况的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