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3.2《直书》ppt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451108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25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3.2《直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3.2《直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3.2《直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3.2《直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3.2《直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3.2《直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3.2《直书》ppt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关读物 直 书,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刘知几(661721),唐代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20岁考中进士,任获嘉县主簿19年。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先后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史职,撰修国史。刘知几长期在史馆供职,能够接触大量的史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史学观点,再加上与史馆中的人观点不同,遂发愤著书,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写成史通。 此后,刘知几名声大扬,迁官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加银青光禄大夫。唐玄宗时,又迁为散骑常侍。他的官职屡迁,但一直兼任史职,先后参与撰修姓族系录则天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玄宗实录等。,聆听作

2、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直书选自史通。“直书”就是不隐讳事实真相,不饰恶虚美,如实记载历史事实。中国史学的两个高峰都出现在唐以前。尤其是从东汉至隋末,史学逐渐从经学的附庸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总结前代史书,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通。在当时皇权专制“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下,直书精神一直顽强地承担着其应有的历史使命。传统叙事史学因为直书精神的保持,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中国过去的文明留下了大量可靠的历史见证,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诸国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记载。,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2.识通假

3、(1)励其匪躬之节(“匪”同“非”,不) (2)私存嘿记之文(“嘿”同“默”,沉默,闭口不言),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6.明句式 (1)邪正有别,曲直不同(判断句) (2)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介词结构后置) (3)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被动句) (4)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4、被动句) (5)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被动句),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古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1.用介词“于”字引进主动者。如“不拘于时”(师说),在这种句子中,并不是“于”字本身表示被动,而是由于“于”字引进了行为的主动者,进一步明确或改变了主语和宾语的施受关系,从而使全句具有了被动意义。 2.动词前加助动词“见”,有的加“见”后再用“于”引进主动者。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3.用介词“为”引进主动者,也有的“为”直接加在动词前面,形同助动词,有的后面再加“所”。如“不为酒困”(论语子罕)。“为所”,如“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史记魏公子列传)。,

5、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4.用“被”字的被动句式。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被”也可以和“所”合起来使用,构成“被所”式被动式,“被”后引进主动者,“所”则加在谓语动词前。如“吴县顾士端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使,每怀羞恨”(颜氏家训杂艺)。,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1.文脉图解 刘知儿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史通直书:不隐讳事实真相,如实记载历史事实观点: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2.主旨归纳 本文以丰富的史实材料对中国史学中“直书”这一优良传统作了深入论述。作者认为,敢于奋笔直书、彰善贬恶是史学

6、家的最高境界,“直书”就是要善恶必书,不虚美,不隐恶;在具体叙述中,要避免个人好恶。他称赞历史上那些秉笔直书的史家,认为正是他们敢于彰善贬恶的精神,才体现了历史的公正无私,而对那些“曲笔阿世”“谀言媚主”的人,作者则持批评态度。,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译文:俗话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死在路边;不正直的谄佞奸徒,反而能封侯。”所以人们宁可顺从(权势)来保持自身平安,也不违逆(权势)而遭受祸害。况且史书的要义,就是要申明勉励惩戒,树立好的风气。 点评:作者首先引用俗语,说明

7、行君子之德的不易;然后指出世人为了生存,大都选择了明哲保身的消极处世态度,由此明确了修史“申以劝诫,树之风声”的重要意义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至此,作者亮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下文进一步展开论述张本。,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译文:世事就像这样,却要责怪史臣不能保持刚直不屈的性格,激励自己舍己尽忠的节操,这样的要求确实也难做到啊。 点评:在第二段中,作者列举了历代很多史家的例子。这里都是正面人物,都是秉笔直书的典型,但其命运却各有不同董狐生前

8、身后独擅令名;齐太史及其两个弟弟记载“崔杼弑其君”而被杀害;司马迁善恶皆书,结果史记被诬为“谤书”;崔浩监修国史,因内容详备,且据事直书,遭到怨恨,最终惨至灭族。这些史官,都秉笔直书,最终多数却因书获罪。因此,作者说世事如此,要求史臣刚直不屈、秉笔直书,实在是太难了。作者通过大量的事例说明了直书之难,从而突出了史家直书精神之可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历代厚诬,一朝始雪。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 译文:历代的欺骗蒙蔽,到了这个时候才得以洗雪。考究习凿齿记载的历史,大概就是近代遗存下来的直录精神吧? 点评:六朝是我国史学的发达期,史家用曲笔或隐讳事实真相的例子却比比皆是,也许

9、因为六朝时政权更迭太过频繁,史学家也有些无所适从,乱世中只能苟全性命了。对“死诸葛气走活仲达”、司马昭派成济杀死魏帝曹髦这些事情,陈寿、王隐、陆机、虞预等人都是三缄其口,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三国志晋史晋纪晋书中都没有记载。到了东晋的习凿齿,才在自己的著作汉晋春秋中如实地记载了这些事情,使后人得见历史真相。在这里,作者一方面用各种事例说明直书之难,另一方面也用丑行最终都会大白于天下的史实来晓谕那些用曲笔写作的史家。,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为提出中心论点,采用了怎样的引出方式? 参考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文章为了引出中心论点,先从

10、人的本性谈起,认为世人为了生存,都选择了明哲保身,“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接着,笔锋一转,提出作为史官,修史却有自己的要求,要“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即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从而亮出了本篇的中心论点,并暗示了能秉笔直书的不易。,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直书和曲笔的认识。 参考答案:,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互文用典,语言俭省 这篇文章是骈文,骈文的两大特点互文和用典在本篇表现得都很突出。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具体地

11、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共同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意思。直书一文中便多处使用了互文,如“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这些语句,内容上互为补充,形式上整齐美观,而且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作为骈文,本文用典的特色也相当突出。所谓用典,即写诗作文时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本篇不仅用了大量事典,还有很多语典。比如第一段的童谣出自后汉书五行志,第二段的“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出自扬雄解嘲,第三段的“刚亦不吐”出自诗经大雅烝民,第四段的“宁为兰摧玉折”出自世说新语语言等。用典的好处,是用极省俭的语言表述极丰富的内容。从本篇的大量用典,不难看出刘知几对前代书籍特别是史书的熟悉。可以说,正是由于博览各种史书,再加上独立思考,刘知几才最终写出了史通这部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