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1449036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5A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5A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5A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5A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课程结构,模板一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模板二 中学课程 模板三 中学教学 模板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 模版五 中学生发展心理 模板六 中学生心理辅导 模板七 中学德育 模板八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中学试卷结构(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试卷结构,1.选择题(21题,共42分,单选) 2.辨析题(4题,每题8分,共32分;不仅要判断也要说明理由) 3.简答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 4.论述题(2题,每题18分,公36分;一般每题包含1-3个小题,理论要点,解释,材料抽取),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 广义的教育:凡

2、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 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 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

3、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

4、经济发展不平衡)。,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现代教育:包括

5、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牢记),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专谈教育, 开而弗达则思

6、(启发原则),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 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雄辩术原理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康德:教育学最早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

7、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 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鲁普斯卡娅: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三)教育和

8、社会的发展关系,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与人口,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 3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4制约学校机构; 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9、,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促进作用: 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与社会文化,制约: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促进: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五)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1教育与

10、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3.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4.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互补性 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个体身心发展动因,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1.孟子:“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 2.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力。 3.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而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成熟努力说”,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期决定作用,双生子

11、的爬梯实验。 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个体身心发展动因,2)外因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而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荀子:“人之初,性本恶” 2.洛克:“白板说” 3.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 4.斯金纳:集成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乃至人格都可以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3)多因素相互作用轮(辐合论) 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施太伦(德国),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

12、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1)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 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3)个体主观能动性 4)学校教育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

13、教育是由专门的教师队伍施教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原因: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助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青春期的发展变化,1.身体外形。明显的外部特征。 2.体内机能。 3.脑发育。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4.性的发育和成熟。第二性征。,教育制度,1西方发达国家学制的纵向发展趋势 1.双轨制:19世纪欧洲。一轨面向资产阶级子女,另一轨面向劳动人

14、民子女。 2.单轨制:美国。 3.分支制:前苏联。,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1、旧中国的学制 (1)1902年,颁布未执行“壬寅学制”。 (2)1903年,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建立新式学校; (4)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壬戌学制”,规定的六三三学制沿用到全国建国初期; 该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 (1)1951年,新中国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幼(3-7)-初(7-12)-中(12-18)-高(18-23) (2)19

15、58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五二二制”、“五三二制” (3)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制改革 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3、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我国当前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010年6月2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020年),21世纪第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3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

16、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的特点: 1强制性。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 2普及性。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的儿童、少年。 3免费性。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免收学费收取杂费是义务教育一个阶段性现象国务院已经明确要在两年内全部免除杂费。,(七)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唯心主义。 2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 看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