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447868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科学认识和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之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分化和改组,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根据这样的判断,在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下,中国不仅对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继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且对建

3、立和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他还指出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

4、断,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世界和平是各国人民的愿望。和平与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也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本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毁灭了数不清的财产。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在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此,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国家要稳定,民族要和睦,社会要进步,人民要安宁,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二,大国间的相互制约限制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首先,“核恐怖平衡”制约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大国竞相开发具有毁灭性力量的核武器,导致多个大国均具有毁灭对方的核武器,造成

5、一种“核恐怖平衡”。核武器使得核大国间的战争已经没有了胜利者,战争的目的无法以战争手段实现,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均不敢贸然动手发动战争。其次,冷战结束后,美国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仅不得人心,而且力不从心,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此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明显增强,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三,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和地区合作不断加强,各种地区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各国都清醒地意识到,本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离不开国际合作。各国之间联系日益密切,利益日益结合在一起,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强。,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

6、策,第四,发展问题是影响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南北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和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强。因此,发展问题已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全球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战略问题。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非洲饥民,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邓小平以其深邃的洞察力,透过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现象,改变了“不是战争引起革命,就是革命制止战争”的传统观念,确立了和平

7、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论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论断,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新的科学判断,是对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和时代发展潮流的科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新发展。,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二,在实践上为新时期中国内政外交方针的调整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一些重大决策失误都是从这个判断出发的。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确立以后,中国内政外交之间的关系理顺了。对内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对外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坚定地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总目标,努力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

8、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中国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论断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经历20世纪全球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洗礼后,各国都认识到:战争难以获益,互利与合作才是出路。这样,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成为时代的潮流。,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战后世界格局主要体现为“两极格局”,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对抗。,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个时期,两

9、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末)。,第二个时期,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转变(从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第三个时期,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苏东剧变至今)。,两极格局演变的三个阶段,三个演变阶段,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50-60年代的两极格局,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70-80年代的两极格局,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政治上表现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对立。 (2)经济上表现为两种类型的经济并行发展,交往较少,并伴随着相互间的封锁与反封锁。 (3)军事上表现为两大集团

10、全面对抗(“冷战”)和局部的“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4)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5)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两极格局的特征,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剧变,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两种政治制度的对立、两种思想体系的斗争已经烟消云散。 华约和经互会已经宣告解散,欧洲两大军事和经济集团的对立不复存在。 两德统一,苏军宣布从德国东部撤军。德国既然统一,雅尔塔体系自然宣告终结。 俄罗斯内外交困,再不可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了。,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98

11、9-1991年的世界格局,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两德统一,1989年,两德统一,苏军宣布从德国东部撤军,雅尔塔体系宣告终结。,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柏林墙的倒塌,出售柏林墙碎片,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世界并不安宁,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12、转移的。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新的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模式在全球一统江山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高潮。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各国的经济资源如资金、技术、管理、资源、劳动力和市场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有效组合,优势互补,使各国经济运行效益最大化。因此,经济全球化必将进一步加强各国经济在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的一体化。,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其一,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各国经济运行的速度和风险。在全球化背景下,技术更新更快,产品寿命周期更短,资本流动更频繁,市场和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因而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更大。,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其二,经济全

13、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主权提出了挑战。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避免“边缘化”,各国纷纷加入全球性和区域性合作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原属于民族国家主权范围的部分权力(如关税和汇率决定权等)不得不让渡给国际组织,从而使原本至高无上的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限制。,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其三,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引起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各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化,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各国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相对减少,而对技术、信息和人才的依赖大大加强。控制了大量的资本和高新科学技术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分工体系

14、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目前不公正、不合理的旧国际经济秩序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处境更加险恶。,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其四,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各国的国际合作观念。各国都认识到,本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离不开国际合作。过去国际关系中的“零和”思维模式(“非赢即输”、“非得即失”),被“相互依存”新理念(“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双赢”)所代替。国际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国际形势在竞争与合作中趋向缓和。,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布什与萨达姆

15、,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其五,经济全球化使经济利益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使各国争夺资源的斗争加剧,甚至导致地区的政治、军事冲突。,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两极格局终结以来,各种政治力量经历了重新分化组合。在这一过程中,实力雄厚的大国和大国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但世界政治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以美、俄、日、欧、中五大力量为基本框架的“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已初见端倪。,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苏联崩溃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凭借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梦想建立一个由美国控制

16、的单极世界。它不顾世界人民和多数国家政府的反对,甚至绕过联合国,到处干预别国的内政,先后出兵科索沃、伊拉克。2001年“911”事件后,为了建立反恐怖主义国际联盟,美国需要各国的支持和配合,不得不加强与各国的接触和磋商。与此同时,美国通过动员一切资源、使用一切手段进行反恐怖斗争,强化了它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其他国家实力的增长和主体意识的增强,美国对世界局势的控制、影响能力也有所下降。这促使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成为可能。,实力超强的美国,本拉登,拉姆斯费尔德,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复兴中的俄罗斯,俄罗斯在综合国力上不再是一个可以与美国争霸的超级大国。但是,作为原苏联的法定继承者,俄罗斯仍具有一定政治、经济实力,仍是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大国。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不甘心充当二等大国,并积极谋求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目前,俄罗斯经济正呈上升趋势,政治外交上以重振大国地位为目标,其发展潜力不可低估。,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欧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