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考前心理准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44714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考前心理准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体育考前心理准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体育考前心理准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体育考前心理准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体育考前心理准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考前心理准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考前心理准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体育类考生的考前心理准备钟宏伟( 佛山市禅城区教研室)摘 要:高考体育 类考生的考前心理准 备,与一般学校运动队的赛前心理准备既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所差异。高考的术科考试项目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学校运动队训练,因为它不是几个单项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系 统的、且相互制 约的 训练过程。一方面它所涉及到的训练内容较多、较复杂;另一方面,考试时间长、密度大、思想包袱重、生活休息环境不习惯。如何周密地安排好考试前不同时期的心理训练内容,充分调整好学生对考试的增力性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高考当中,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考生 考前 心理准备随着我区学校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和全民健身

2、运动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体育运动。其中一部分学生为了想终身体投入到体育事业而选择报考高校体育专业;而另一部分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也期望在体育尖子生加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而进入理想的大学。就我区而言,2000 年前每年报考体育类的学生均不到 10 人,往后逐年增加。到去年已有 56 人,而今年更达 64 人,据不完全统计,明年人数还将创新高。随着学生报考人数的增加,对学校里辅导体育高考的教师来说既是一种鼓励,同时又是一种考验。如何使男女混合、不同训练水平的学生,通过在短时间内的训练,在达到一定运动水平的同时,更能够在考试前做足心理准备、调整好考前心态,在考试中正常或超水平发挥出

3、自己的运动成绩,这对于每一个体育高考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本人结合自己十年所带体育术科高考中对数十位学生在考前心理辅导的一些做法进行分析总结,希望从中得出一些经验教训,供同行们参考指正。我以为,要使高考学生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带队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注重考前的心理准备工作。清楚的记得以前我在读大学时,我们上海体院的运动心理学张教授在上第一堂运动心理学课程时就曾说过:“比赛中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运动员才能获胜,如果心理准备不足或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失败” 。考前心理准备,简单地可分为早期心理准备和临考前心理准备。早期心理准备指考前34 星期至考前几小时,

4、它包括思想准备、技战术准备。临考前心理准备指考前几小时至上场的心理准备,它包括思想准备、考前准备活动、器材准备。一、早期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思想准备是调动考生对考试的增力性情绪,增 强考生参加考 试的信心和决心,加 强各方面抗干扰的能力,具体方法有如下几 类:1、树立正确的动机调动考生的增力性情绪,首先要树立考生正确的考试动机。在心理学上,动机分为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一名考生参加考试可能有几个动机,其中有主导动机和附带动机。据资料记载和我个人调查,考生的应试动机一般分为如下三种:1、酷爱体育型,约占调查总数的 50%。2、从众心理型,约占调查总算的 15%。3、找出路型,约占调查总数的 35%。一

5、般地说,正确的社会动机能产生持久、促进的作用,如为学校、为教练、为家人、特别是为自己的理想前途而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能持久地使考生树雄心、立壮志,进行顽强的努力去争取成功(具体数据见下表) 。如 02 年考生何志华,在考完体尖之后,由于连续作战,身体出现疲劳现象,加上旧伤复发,结果在术科考试当中曾几次抽筋,甚至昏倒在赛场上。但由于他动机明确,还是咬着牙顽强坚持,不但考完了所有的比赛项目,而且还在自己的专项 200 米当中,以 23”2 跑出了自己的最好成绩,最后被华南师大录取。而狭隘的个人动机,有时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一旦觉得难以达到目的就会泄气,或已经达到目的就会松劲。参加考试的动机是客

6、观存在的,而且肯定会影响考生的情绪,指导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尺度,必须使动机起促进作用,要注意不要使考生过分去考虑和强化动机,夸大地去思考动机实现后会怎样,因而使思想集中于动机,忽视了实现动机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容易背上包袱,造成准备不足的紧张情绪。我区高考体育类考生考试动机调查统计表动 机 类 型调查年度调查人数 酷爱体育型 比例% 从众心理型 比例% 找出路型 比例%2000 17 8 47.1% 2 11.8% 7 41.2%2001 21 10 47.6% 4 19% 7 33.3%2002 25 13 52% 4 16% 8 32%2003 34 18 52.9% 6 17.6% 10 2

7、9.4%2004 40 19 47.5% 6 15% 15 37.5%2005 49 25 51% 8 16.3% 16 32.7%2006 56 27 48.2% 8 14.3% 21 37.5%2007 64 33 51.6% 8 12.5% 23 35.9%合计 306 153 50% 46 15% 107 35%2、不要过分去考虑考试的结果考生在考前各种思想活动中,动机和效果是有密切联系的。经我多年观察发现,在他们中常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对考试中实现动机过于乐观,因而忽略了具体技术、战术的准备工作,对困难条件考虑不足,造成轻敌或遇到困难措手不及而产生惊慌、忙乱、急躁;另一种较为普遍的倾

8、向是担心“考不好怎么办”?以至背上包袱,畏难、害怕、紧张。这两种倾向都会造成考生的精神紧张。为此必须努力使他们端正思想,将思想集中到比赛的准备工作上去。也可以作好准备工作后将注意力及时转移到其他的兴趣爱好上去,如听听音乐,阅读文艺作品等。数年的实践证明,正确的方法是作最坏的打算,作最困难的准备,向最好的方向去争取。3、增强比赛的信心和决心参加高考和平时参加比赛一样要有信心和决心。有信心,就是要在战略上藐视困难;有决心,就是应该在战术上重视困难、要有在困难条件下争取胜利的准备。只有信心而缺乏在困难条件下争取胜利的决心,一旦碰到困难就会失望。如 04 年考入暨大的体尖生霍健斌,在考前就有了坚强的信

9、心和决心,他经过在我指导下的两年艰苦训练,在 03 年的“区中小学生田径赛”上获得了 100 和 200 米跑的第一名,使他感到所谓强手并不可怕,有了信心。高考前夕,他又抓紧时间训练和休息,准备在比赛中拼搏。就在正式考前一晚,他跟我说做了个跑赢了与他同组的一个南海的高水平选手的梦。据心理学家认为,这就是良好赛前状态的表现。增强决心就是要做好切实实地作好考生的思想准备,要设想在困难的条件下去争取胜利。此外,对技术、战术要作好分析。有些考生由于轻敌和对困难估计不足,临场时造成比赛失误,强手败于弱手。记得我国许多的优秀运动员对待比赛前的思想准备有句耐人寻味的格言:“成绩只代表过去,一切从零开始。 ”

10、我自己在省队做运动员时,教练也曾在赛前对我说过“在比赛中,不是要让人家拼你。而是应该你去拼人家”的赛前思想准备,所以当年的我也屡获佳绩。赛前思想准备必须从最低点、最困难的条件下着手。4、正确的自我估计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实力是树立信心的重要条件。过高地估计自己就会在困难面前失望;反之又会丧失信心。5、准备应付可能产生的各种干扰高考考生在考试中可能遇到各种干扰:诸如裁判漏判、错判、判罚不准确;器材故障,场地不利,观众哄叫和对手态度粗暴等。运动员若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因情绪波动而遭致失败。前年的篮球体尖考生甘艺在比赛中面临同组四个广州考生,根本没人与他打配合的情况下,产生了短暂的思想波动,但他遵

11、我所嘱,随即又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凭借自己努力地拼抢和突出的表现,同时被几所高校的教练相中,最后顺利地进入了广工就读。6、教练员要启发诱导考生在考前一般都会产生各种思想波动,作为指导教师要善于发现情况,及时地从心理因素上引导考生们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倾向性和情绪,并要根据各考生的个性特点来激发有利于考试和比赛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有经验的指导教师还能根据各个考生的不同特点,恰如其分地激发他们奋发的情绪,产生争气或不服气的想法,从而激起强烈的自信心和有利于比赛的增力性情绪。二、技战术准备(一)技术准备要通过考前训练的科学安排,使考生 们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技 术,而且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

12、、强烈的求胜愿望等,以适应比赛和考试的需要,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1、 提高机能适应能力正式考试前的训练应有一定的训练量,使考生们能适应大型激烈比赛的体力要求,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各种训练后身体恢复状况。一般来说,经过一定程度的疲劳之后,稍加调整,会产生超量恢复。如 2004 年,因区运会的需要,有几个考生在三月份曾进行过一阶段大运动量的训练,后因考虑到即将高考了,我就将他们的训练量比平时提早了一个星期左右进行调整。但自从区运会比赛后,有些队员感到体力还很好,训练上有使不完劲的感觉。这就是超量恢复的作用。训练要安排得好,就应根据各位考生各自不同的特点,合理地安排运动量,使其在比赛时到达最佳状态。考前

13、训练或调整不好,会使考生过度疲劳而产生松懈、疲倦甚至失眠,临考时精神不振,从而影响比赛成绩。2、 要增强信心赛前训练要使全体考生们增强信心,除了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战术训练外,还应着重加强特长,补其不足。要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动作,切不要在赛前临时改动作,该打法,急于求成,使新动作用不上,旧动作又拿不出,反而影响考生们的情绪。但可巩固和加强动作,甚至学习几个新的技战术动作以对付一些对手,这对增强考生的信心是有益的。为适应考试和比赛,适当地安排一些实战比赛是需要的,但要注意考生的情绪、特点,以及对手强弱、类型和比赛经历。每次实战一定要作认真的准备工作,认真比赛,赛后及时小结。目的是使考生们在比赛中的动作

14、能运用成功,增强信心:实战失败了也可以汲取教训采取补救办法,提高考生的信心,但同时也要防止实战过多。3、进行适应性训练考前要训练适应大考的环境和气氛,提高抗干扰能力。考前训练最好安排在与正式考试相仿的时间、气候和有一定观众的情况下进行;有可能的话,可换场地进行训练,如能提早去正式考试的场地做做适应训练更好。没有条件,也要在相近条件下训练;不然的话,正式考时会感到不习惯而影响成绩。譬如原来场地小,注意力容易集中;一旦到开阔的场地上比赛,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场地、距离都会不习惯。(二) 战术准备战术准备与技术准备有联系,也有区 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要了解自己考生们应具备清醒的战术头脑,要深知自己

15、的思路、心理、技术和弱点,在考试中如何有效地扬长避短,在考前就应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2、要掌握客观情况还要有应变能力能预先准确而详细地掌握比赛对方的情况,就能准备对策;但也要应付可能发生的变化,包括对方和场上的复杂情况。在任何情况下,考前情报只能作参考,在不顺利的条件下要尽力发挥所长,克服所短,临场要尽力捕捉对方弱点,有时甚至能用自己的短处和不成熟的技术去战胜对方。考前的技战术训练,就是加强这方面的训练。3、对容易引起临场紧张的因素加强预防训练技战术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针对比赛中容易引起考生心理紧张的因素,如篮球考试中的罚球、临场比赛中的技战术以及非专项篮球、素质项目中的铅球、专项中跳高项

16、目的战术等等。这些特殊的情况在考试中都会使考生产生紧张情绪。通过训练使考生们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具有正确的场地感和时间感,并能控制紧张的局面。三、临考前的心理准备1、保持冷静与自信临考前的思想准备应有争夺比赛胜利的强烈愿望。考生们应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保持适度的兴奋状态。要求有冷静而清醒的思维能力,善于克服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排除各种不良的干扰。这些要在考前作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坚信自己的技术、战术能力和对比赛充满信心。2、训练集中注意力的思维方法上场前想些什么,对比赛能否发挥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考生上场前要使注意力集中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在考试中发挥水平,仔细考虑自身的特长和弱点。对抗性的项目还要了解对方的特点和弱点,规划好相应的战术措施和在困难的条件下的应变措施。绝不要担心失败会产生的后果,免得引起精神紧张。前几年有个考生,平时本来水平还可以的,可由于太过紧张,在第一项 100 米的素质考试当中就考砸了,这一来,他信心大减,结果后面三项,一项比一项考得差。而前年考上军体院的梁浩昌同学则恰恰相反,他在前面三项考试中都发挥平平,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