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446007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82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的理论(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人类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一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1、弗洛伊德生平,2、弗洛伊德心理学思想,心理发展阶段说,(3)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4)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整个身体都是性快感的 源泉,但不同的发展阶段,性快感的集中 部位不同,据此他提出了心理性欲发展阶 段理论。,(1)弗洛伊德的意识结构理论,(2)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5)心理防卫机制,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理论简评,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

2、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关 ; 让人们看到动机、情绪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改变了传统心理学重理念轻意欲、重意识轻无意识的倾向; 本能决定论,过分强调性的作用有谬误,同时将人看得过分消极 ; 研究对象取自少数精神病患者; 缺乏科学依据,难以重复验证。,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埃里克森生平,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埃里克森生平,Erik Erikson (19021994)美籍德国 儿童精神分析医生,当 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 的最知名人物。,心理上的同一性危机 生物学的同一性危机,同一性,1902年6月

3、15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27年受邀到维也纳一所学校工作;,1929年与加拿大籍教师琼谢尔逊结婚;,1939年迁往加利福尼亚,加入美国籍;,1950年离开加利福尼亚,儿童与社会;,1969年埃里克森回到哈佛医学院 ;,1902年1994年,1933年迁往波士顿,私人开业 ;,他的著作有: 1950 儿童和社会Childhood and Society 1958 少年路德: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Young Man Luther . 1964 领悟与责任Insight and Responsibility . 1968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Identity : Youth and Cris

4、is. 1969 甘地的真理:论好战的非暴力根源Gandhis Truth B S*u 1973 共同点的研究In Search of Common Ground 1974 新的同一性维度Dimensions of a new identity: The 1973 jefferson lecture in the humanities . 1975生命历史与历史时刻Life History and the Historical Moment 1977 玩具和理由:经验仪式化的阶段Toys and Reasons: Stages in the ritualization of expericen

5、ce 1979 同一性与生命周期:一种新观点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A Reissue 1982 生命周期的完成The Life Cycle Completed 1986 老年人的重大事件Vital Involvement in Old Age,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1)婴儿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2)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3)学前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4)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

6、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8)成年后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婴儿期:信任感不信任感,此一阶段,如果婴儿能够得到温暖、抚摸、爱和生理的关怀,获得满足,就会形成对他人的信任;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够关心,婴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父母的冷漠或感情上的拒绝,会使孩子形成对他人的不信任。当然这种信任或怀疑要到成年才明显表现出来。,儿童早期:自主羞耻感和疑虑,在这一阶段,儿童产生触摸、探索和自己动手的愿望,表现出自控能力的增强,父母通过鼓励孩子尝试新本领,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但如果对孩子尝试

7、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故”,比如摔跤、尿床等,表现出嘲笑,或者一切包办代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可能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学前期:主动感内疚感,在这一年龄段,儿童开始表现出主动精神。通过让孩子自由地做游戏、提问、运用想象和选择活动,父母可以强化儿童的主动性。如果父母总是严厉地批评儿童,不让他们玩游戏,不鼓励他们提问,孩子会认为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是错误的,从而产生内疚感。,学龄期:勤奋感自卑感,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学习那些社会认为重要的技能。如果儿童在制作、绘画、阅读等学习中因为自己富有成效的活动得到赞扬,他们会形成勤奋的倾向。如果儿童的努力被训斥为添乱、幼稚和胡搞,他们会形成自

8、卑的倾向。,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个体在这一时期主要回答一个问题:“我是谁?”。青少年必须把自己所扮演的学生、子女、朋友、恋人等不同角色在自我感觉上整合,形成统一的自我,即同一性。如果无法形成这种角色认同,青少年会陷入同一性混乱的痛苦中。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信念和重要特征前后一致及连续完整的意识,个人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感。它既包括自我认识,也包括自我的情感体验。,成年早期:亲密感孤独感,这一阶段,个体开始进入亲密的恋爱和正式建立婚姻,开始真正承担社会义务。个体感到自己在生活上有亲近他人的需要。如果个体无法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会陷入深深的孤独中。,埃里克森认

9、为,只有具有自我同一性的青年才敢于和他人建立亲密 关系。,成年中期:繁殖感停滞感,此一阶段,个体保持平衡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指导下一代的兴趣。繁殖不仅指生育和照料孩子,而且指在工作中创造事物和思想。发展的任务是要形成创造力感,避免自我关注和停滞不前。,成年晚期:自我完善感失望感,这是一个反省的时期。一生充实和对自己负责的人会有一种完美感,自尊自重,这样他可以带着尊严面对衰老和死亡。如果带着遗憾看以前的生活,老年人会产生一种绝望感,觉得生活中失去了很多机会,自己失败了。,弗洛伊德强调人的生物性,埃里克森既考虑生物学影响也考虑文化和社会因素,抛弃性本能中心 。 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看作是贯穿终生的渐进

10、过程,分为有固定顺序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与社会文化的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的。 每个任务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端点, 个体的发展水平就处于两个端点之间,健康人格倾向于积极的那一端。 解决每阶段的发展危机个体就顺利地发展至下一个阶段 ,否则个体将会遭遇到适应的困难,并进而影响到以后各个阶段的发展。,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简评,与弗洛伊德的区别 强调自我和理智的力量; 更强调文化的影响;,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1、华生生平 John B.Watson,一、华生的发展心

11、理学理论,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一个农庄中。,1894年福尔满大学学习哲学,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08年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1913年、1914年、1915年、1919年,1920年(42岁)离开学术界,1958年9月25日逝世,“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1913) 宣布了行为主义学派的三个原则: (1)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比如观察法; (3)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2、华生的心理学思想,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

12、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 . 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的联结。(S R) 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究SR的科学,任何复杂的行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 .,(1)否认遗传。华生否认遗传的原因 行为取决于刺激,而刺激是客观的不是遗传的 生理的遗传并不引起机能的遗传 华生理论以控制为目的,而遗传是不可控的 (2)夸大环境和教育 教育万能 学习理论:用外部刺激塑造行为 (S-R) (3)儿童情绪发展研究,小艾尔伯特的条件性恐惧形成的实验, 以证实情绪也是后天习得的

13、。,简评: 华生主张对儿童心理进行客观研究,使得心理学的科学意味更浓,这点是应当值得肯定的;但他忽视生物因素和认知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否定意识、否定儿童主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则是错误的。,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斯金纳生平,2、基本心理学思想,B. F.Skinner,19041990 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之一。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 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 应用。,1、斯金纳生平 (19041990),1904年3月2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1922年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1926年毕业,转入哈佛大学心理系。,1930年获硕士学位,1931年又获博士学位,

14、19371945年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心理学,19451947年任印第安那大学心理系主任,1947年重返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终身教授,1975年 退休,1990年8月18日逝世,桑代克(Edward.Thorndike 18741949) 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 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桑代克对猫的学习实验笼,主要著作:,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的分析 (1938年) 沃尔登第二(1948年) 科学与人类行为 (1953年) 言语行为 (1953年) 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 教学机器 (1968年) 自由与人类的控制 超越自由与尊严 (1971年) 。,2、

15、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斯金纳区分出应答性和操作性行为,更强调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用 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强调及时强化 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比较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实验有什么不同?,(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儿童行为的

16、控制 1.育婴箱的作用 2.行为矫正 3.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机器教学原则:小步子呈现、及时反馈、 学生主动参加,简评: 现代认知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教学辅助机,新行为方法等,都受到了强化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但斯金纳过分强调由外部刺激所塑造的操作行为(强化物和惩罚物),而忽视了认知因素对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同时,与华生一样,斯金纳否定意识,否定儿童发展的主动性等,这些都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指出:“如果人只能从尝试的后果中进行学习,如果没有人教给孩子怎样游泳,没人教青少年怎样开车,如果学医的学生只能凭借从成功和失败的后果掌握必需技能来做手术,那么人类生存的希望会很小。”,1、艾伯特班杜拉的生平,Albert. Bandura 1925/12/4出生在加拿大 1949年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 1951年美国衣阿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51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53年夏天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