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宝典之一例多用(学会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材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44243 上传时间:2017-09-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宝典之一例多用(学会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宝典之一例多用(学会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宝典之一例多用(学会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宝典之一例多用(学会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宝典之一例多用(学会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宝典之一例多用(学会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宝典之一例多用(学会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身在宝山,撷珠采华谈一例多指,提升课内事例的价值人生处处是坎。对于学生,写作就是一道坎。作文二字,令多少学生哀叹,哀叹赤手空拳搏虎,家徒四壁待客,枯肠遍搜,终无一物!即使有些许箱底货,终也羞献程咬金之三板斧,囿于“陈芝麻烂谷子”中!然而,笔者要说的是:宝山在眼,珠翠纷呈,灼灼宝华,琳琅满架,殷殷盼有心人来拾掇;莘莘学子,身在宝山,茫茫然目不视物,“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徒自跌入用例的困境,惹来江郎才尽的浩叹,真是冤哉枉也!何为宝山?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语文课文与读本,甚至关乎所有科目涉及的人文知识!此山内,随手即脍玉石宴,弯腰便撷五色花,即可为写作之活化材料也!但脑海中能记住的事例毕竟有限。这

2、就需要我们学会在宝山里披沙拣金,就地取材,并灵活化用,掌握一例多用的窍门。一、举例以证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要求:挑其中一个事例尽情发挥,感受“一例多指”的魅力。如:“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1)在灾难中站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孙膑被庞涓骗到魏国被施以膑刑,他不屈服于命运的魔掌,而是坚强的斗争。为了生存,他在监狱中装疯卖傻,让庞涓放松警惕,齐国使者把他带回齐国后,作为齐国军师在马陵之战中使庞涓中计兵败身死。而孙膑这一在逆境中崛起的英雄

3、从此扬名天下,并写下了孙膑兵法,而泽被后世。(2)嫉妒是杀人的刀。(要善于包容)妒忌是一剂毒药。庞涓与孙膑同门师兄弟,本来感情和睦,按照正常的方向发展,可以同朝为臣,共同效力,把一个国家搞好。但由于庞涓心胸狭隘,不能容忍崭露头角的锋芒已露的孙膑,以致于施出毒计,残忍的剜掉了孙膑的膝盖骨而自己也最终难逃兵败自刭的下场。(3)作恶的下一步就是毁灭。庞涓本人也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但是他却用他的才学来陷害比他聪明的孙膑,这换来怎么样的结果了?是桂陵之战的惨败,是在马陵之战中被活活逼死,是可悲可怜的被毁灭,被耻笑。(4)轻易相信他人容易受害。具有如此聪明才智如孙膑者,还好似忘记了这样一句话:防人之心不可

4、无。这样就让他无视庞涓的险恶用心, 让自己掉进了陷阱。轻易相信他人的结果是什么呢?(5)感情影响了理性认知。孙膑抱稀世之才而惨遭膑脚之祸,是因为他太相信他奸诈的师兄庞涓所致。同窗手足之情蒙蔽了他的眼睛,使他无法理智地看到庞涓的险恶用心。(6)团结人才的重要性。魏惠王求贤,却反而葬送了自己的富强。魏国本是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国家。当时魏文侯身边聚集了一干贤臣。像李悝、吴起等人,都是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而到了魏惠王时期,由于驸马相公公叔座的排挤,挤走了吴起;又由于魏惠王的不信任,放脱了商鞅;由于庞涓的忌妒,致使孙膑跑到了齐国,成为魏国的劲敌。如果 这些人不走,孙膑和庞涓能协作共进,魏国的强大不知还会

5、多保持多少年,而秦国的第二次崛起又不知要费多少功夫,至少是从新摸索,不能直接享受魏国改革的成果和他们发展的思路。历史上有太多的魏国人才外流,以致造成了秦国的强大、魏国的被 动。二、根据上例提炼方法,为学生支招A、 顺蔓摸瓜 由表及里,开掘取意即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只有通过由表及里的开掘才能获得。这种方法反映作者思想的穿透力,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让思维像水向低处流那么自然。如:(1)(2)(4)B、 另辟蹊径不走常路,别有风景转换角度,有所发现即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之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采用

6、转换角度的方法,就要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一孔之见,或一隅所感,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有时反弹琵琶,反求其意,别出心裁。如:(6)C、即小示大见微知著,小处落笔从小处立意,把意义引申发挥到成为大问题,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主旨。这不仅要求作者具备比较深刻的思考能力,而且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联想拓展能力,使主旨显出特色。如:(3)(5)三、练习求证“一例多指”:1.廉颇与蔺相如 2.勾践灭吴 3.触龙说赵太后四、高考成功作品见证课内材料的活化(4 个事例)A、刘备与诸葛亮角度一:山东卷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历史长河中浪花朵朵,每一朵浪花都是一个由凭借到创造奇迹的

7、过程。“ 良禽择木而栖”,诸葛亮在乱世隐居,是刘备的三顾茅庐让他把毕生的心血注入汉室,注入蜀国。刘 备借诸葛亮成就了“三国鼎立 ”的局势,建立了蜀国一时的辉煌。三 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也借助了刘备这位英主的器重施展了自己的才华,让后人有了“千载谁堪伯仲 间”的赞叹。是诸葛亮与刘备的相互凭借,打出了三国的一片天下,成就了两位伟人。唐太宗以魏征 为镜, 创造了一个大唐盛世;魏征借唐太宗成就了自己一心为民、清正廉明的抱负。是他 们之间的相互凭借,让史书上有了一段明主忠臣的佳话。 方法 A:顺蔓摸瓜角度二:伯乐慧眼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刘皇叔 识才爱才重才。 方法 C:即小

8、示大角度三:才能与机遇 方法 B:另辟蹊径B、李密陈情表角度一:2003 年全国卷作文以“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为话题人非生而知之者,然而人生而有情。感情是构成人的重要元素。李密陈情表句句含情字字有泪,不仅当时打动了皇帝那颗威严而冷酷的心,而且也感动了无数后世读者。何以致此?不正是因为一个情字吗?“文 为心声” ,多少篇千古奇文,因其情真意切而流传后世啊,文学如此,艺术亦如此。艺术大师倘若没有激情没有足以让观众共鸣的激情,而大师则沦为工匠、艺术亦只剩技巧了。所以,人无时无刻不为感情而“ 呼吸”。 这正为受感情所困扰埋下了伏笔。 方法 A:顺蔓摸瓜角度二:以“人生关怀”为话题 (

9、此例为学生习作,以作对照)人非生而知之者,然而人生总有情,关 怀是构成美好情感的重要元素。李密的 陈情表句句含情,字字有泪,“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这字里行间,体现了祖母对李密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流露了李密对 祖母的反哺之大孝。 试想,倘若祖母不是对他倍加关怀与爱护,他又怎能写出这样千古流传的至孝之文? 方法 B:另辟蹊径C、屈原的不屈角度一:2005 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看图作文)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 们胸中自有乾坤。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 辙 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

10、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 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 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方法 A:顺蔓摸瓜角度二:以“纪念”为话题(2005 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纪念是历史的回音,通过翻阅历史那本厚重古老的手册,在庄重的纪念中,我 们明白了历史的使命是什么。徜徉在汨罗江畔,想起了“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的三闾大夫,眼前仿佛出 现了这位宁赴常流而葬身江鱼腹中的爱国政治家的形象,于是我们知道,亘越千古还可以看到疾风中招展的那株香草的不屈与高洁! 方法 C:即小示大角度三:以“感

11、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为话题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悠游而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屈原放弃一切而忠 诚于国,却赴清流而为保全自己的清白。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 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已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 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 方法 B:另辟蹊径D、李白的傲岸角度一: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看图作文)“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

12、红尘妃子笑” 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 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 仅仅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方法 A:顺蔓摸瓜角度二:以“吸收与给予 ”为话题给予源自于吸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豁达,是因为苏轼经历仕途坎坷,家人离散,他领悟了有些事不能勉强,现实改变不了,心 态却可以改变。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浩叹,是因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 辈岂是蓬蒿人” 的自视,以及空有一腔报

13、国志,仕宦无常不我 时,李白激愤了,还有深深的无奈。春风得意的人不会如此叹息,胸无大志的人不会如此 叹息,锦衣玉食的二世祖不会如此叹息,温室的花朵不会如此叹息。千古名言的产生全因为诗人吸收了生活丰润的养分,才有这宝贵的馈赠;是善于吸收,让诗人傲岸的风骨不废江河万古流啊。 方法 B:另辟蹊径小结:其实冷静看一看,文章中的素材都集中在语文课本和读本一到六册中,顶多再加上语基手册中的一些名句,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考生只要对一个或多个名人、一部或多部作品吃透,就可以为我所用。不用刻意追求事例上的新颖,走常道也能出精彩。五、学生笔下的亦见春秋(事例展示)材料:秦一统六国角度一:以“优势” 为话题 过分的凭

14、借自己的优势,不辨形势的发展,只会故步自封,甚至招致 灭亡。战国七雄中,秦国是后起之秀,位居中原西缘,地形不是十分优越,财力不及 齐国,军力不及楚国,但秦国却能最后一统天下,吞并六国。齐国富庶,优势在焉,却没有注意 发展,秦国来犯,只会妥协,并在险恶的政治风云中轻易相信对方的友善, “与嬴而不助五国”,致使秦国能在卧榻之侧大行蚕食鲸吞的饕餮,最终亦难免自膏虎狼之吻。楚国兵多将广,不屈骁勇之豪俊如云,但却自恃雄厚的祖 业,高估自己的实力,连犯险着,最终 覆水难收,长河落日。他们之所以有强大优势而灭亡,就是因为他们太依仗了他们的优势,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之上。所以优势不等于成功。但是如果恰当的 发挥自

15、己的优势,就能在 风云际会中成为叱咤纵横的英雄。秦国, “蒙故业,因遗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尽成秦国囊中之物!谁说优势只会成绊脚石,君不见, 优势运用得当,就是一 块坚实的垫脚石!秦与六国,“攻守之势异也 ”,优势在其中扮演了截然不同的角色!这不正启示我们应该正确的运用自身的优势吗?方法 B:另辟蹊径角度二:以“优势” 为话题 拥有优势并不等于拥有绝对的优势,或许就是这曾经让你沾沾自喜的优势给你带来致命的一击。秦国“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信臣精兵把据要道,自以为 凭借关中之固,成就子 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因为有了君临天下的优势,如月满山冈,水溢堤 围,得意洋洋,不可一世,而忘记仁义治国,“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焚百家之言,削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倘若始皇没有被 优势蒙蔽双眼,而是善于运用优势,历史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