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43807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党员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党员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党员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党员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党员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党员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党员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村党员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新形势下,如何按照“三个代表” 的要求,有针对 性地做好农村发展党 员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在此就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谈一些对策和建议。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是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一定提高,党员队伍分布、文化、年龄结构也得

2、到了一定改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农村的党建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缺乏深刻的认识。当前农村存在发展党员难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极少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对农村党员队伍现状认识不清,对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这一点:一是我 们有些基层党 组织在指导思想上,重经济、轻党建,错误地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一切工作都上去的错误思想,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忽视对青年农民的引导、教育和培养,导致了农村楼房越来越多,入党积极分

3、子越来越少的结果。二是有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农村青年党员存在戒备心理,害怕培养、发展了年轻党员后,会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对培养发展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三是有2些基层党组织存在重申请入党时间长短、轻现实思想表现,重视个人资历、轻视工作能力的倾向,影响了对一线农民的发展工作。四是有些基层党组织的支部活动不正常,一年到头都很少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和组织进行集体学习等活动,党员的权利得不到保证,党员长期没有任何学习材料发放,支部与党员的唯一联系,就是收缴党费,有人认为“ 党员不党员,只差二三元(党 费)” ,在这些支部,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就是要不要缴纳党费,这导致有些农村青年觉得是不是党员无所谓;有些村党支

4、部长期处于没有发展党员状态,甚至有个别村党支部几年都未发展一名党员。他们在思想上认为发展党员工作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在行动上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下功夫落实实践。(二)、发展党员业务操作不熟悉、不规范。发展党员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所以党员培养时间跨度大,各阶段时间间隔控制很严,操作程序规定很细。可是有部分村支委甚至支部书记对业务不熟悉,知其甚少,加上其它工作要花不少精力,在发展党员工作上,出现很多纰漏和错误。如个别村党支部在没有召开支委会、支部大会的情况下,就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有些村党支部在上报审批的材料里随意涂改日期,而基层党委却又把关不严;有些村党支部发展共青团员入

5、党不经过“ 推 优” ;有些基 层党组织、培养 联系人没有切实负起培养、教育和考察的责任,导致在发展党员中出现与发展程序和要求不相符的种种现象。(三)、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不平衡。部分村党支部由于发展党员工作不力,党员队伍出现“老龄化、老面孔、老资格” ,长此以往,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将逐渐减弱。随着年龄的自然增长,农村党员中存在着严重的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三偏” 现象,在年龄结构上,以中年党员为主;在文化结构上,以低学历为主;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3还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党群干群关系比较融洽、各项工作积极主动的村,农村青年入党的积极性比较高,发展党员的质量较

6、高,党员队伍的素质、结构都比较好;反之,经济发展较慢、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各项工作比较被动的村,农村青年入党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够正常,党员队伍的素质、结构难以得到优化。(四)、新发展党员的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近几年来,通过不懈努力, 新发 展党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广大群众的满意程度并不是很高。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党员群众对新党员的整体素质持否定态度的占不小比例,他们认为党员的整体状况是好的,但对致富帮富能力的评价持否定态度的较多。这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对农村党员干部在“双带” 能力上的要求也比 较高

7、。(五)、农村发展党员源头不足。一是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青年农民缺乏共产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发生偏差,一切向钱看,不愿入党。如有的人认为, “入党后工作要带头 ,经济上没甜头,政治上没奔头,党员没当头” ;有的认为 共产主义遥远,入党吃亏,当党员规矩多、不自由,受约束,影响发家致富。二是对党认识片面,不想入党。一些青年农民,尤其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农民,对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看不惯,把少数党员和干部存在的党性观念淡薄、群众观念淡薄等不正常现象,看成是党组织的整体问题,把特殊问题普遍化,对党丧失了信心,逐渐淡化了入党愿望。三是缺乏党的基本知识,不敢要求入党。有的青年虽有入党愿望。

8、但他们不了解党员应具备的条件,总认为党员标准高不可攀,怕自己入党条件难以具备,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有的对党组织的一些制度规定、组织纪律和接纳党员的程序不大清楚,靠近组织不知从何做起,担心个人的努力归于徒劳。五是很4多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就不再上学了,个别高中毕业生也不安心在农村当农民,来到城里寻找职业,高中以上文化的青年农民在农村已很难找到。同时,由于受文化教育程度的影响,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小富即安、老守田园的心理根深蒂固。这些,都给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使农村发展党员的源头不足。六是有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成天忙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上,没有把工作重

9、点转移到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上来,影响了党在青年农民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党组织的吸引力。七是部分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有些党员责任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足,把自己视为普通群众,没有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发挥模范作用不明显。一些党员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部分党员发家致富后,没有处理好先富与共同致富的关系,不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些现象都影响了党的威信,挫伤了农村青年入党的积极性。还有,就是现在在家耕种劳作的多为妇女、老人和儿童,而青年农民外出打工、经商的多,他们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没有固定的地点,给党组织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这也是农村党员源头不足的一

10、个主要原因。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念不适应,拓宽不了发展党员工作的入口。一是急功近利的思想。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发展党员主要是为了培养村干部给村里办事,发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入党,是为他人做嫁衣,徒劳无功。这种思想严重限制了发展党员的视野,使相当一部分村的党员干部把发展党员的重点局限于在本村务农的农民群体,很多优秀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被挡在了党组织大门之外。二是坐等上门思想。一些村党支5部书记认为,农民入党必须主动申请,主动进行思想汇报,村党支部没有必要去动员、启发农民入党。这种思想观念抑制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

11、的主动性。同时,不少农村青年认为,如果党支部不授意,自己不敢贸然写申请,时间一长,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在渴求和等待中逐渐消磨了信念,放弃了入党的念头。三是求全责备的思想。一些 村支部书记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潜力,总认为缺点太多、条件不够,不给那些虽不够成熟,但有潜力的青年以培养锻炼的机会。同时,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落后、观念守旧,总是以自己入党时的标准来衡量入党积极分子,使一些有经济头脑和发展经济能力的青年难以在支部大会上通过。 (二)责任不到位,摆正不了发展党员工作的位置。一是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虽然建立了发展党员的工作责任制,但责任定位还不够明确,没有可操作性的办法,责任

12、制的约束力不强。致使虽长期不发展党员,但责任无从追究。二是经济和党建工作关系处理不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基层干部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了抓经济上,而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往往重视不够,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三是乡镇干部交流过于频繁。近年来,乡镇干部调整交流力度加大,给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发展党员工作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经常性等特点,一个党员从培养、考察、预备期到转正,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而乡镇领导一地、一岗任职一般不超过三年。 (三)方法不创新,解决不了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一是不能适应流动党员队伍管理的要求。人口流动是改革开放、农村城镇化

13、和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如何在人口流动过程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现在看工作方法创新还远远不够。二是不能有效地解决长期不发展党员问题。据调查,近年来,有相当数量的村连续几年不发展党员。这些村6发展党员工作难开展,往往原因复杂,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三是不能满足党员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要求。在确定培养和考察过程中,群众的参与程度低,发展党员工作公开程度不够,难以发挥党员群众有效的监督。 (四)、共青团组织“推优”工作不够到位。农村的共青团组织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村一级的团组织工作绝大部分基本瘫痪。同时,有些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不注重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思想品德等课程形同虚设,学校只是草草应付,学校团支部工

14、作也是“有名无实” ,这就必然造成青年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难以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信念。(五)、部分党员放松自身标准,破坏了党员形象。有些农村党员反映,党组织对农村党员要求的多,给予的少,有事时党员要带头,没事时与普通群众没两样,关心不够。导致有少数农村党员出现牢骚话,非但不去思索如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反而参与打麻将、玩扑克等赌博活动,在行动上放松自己,出现与党员标准不相符的行为,破坏了党员的形象。同时,由于小部分党内的高官纷纷落马,其生活之腐化,贪污受贿金额之巨大,影响之恶劣,都使群众深恶痛绝,而农村青年由于素质等方面原因,不能客观去看待,负面影响很大。个别村支部书记工

15、作不积极,私心重,为了稳住自己的位子,压制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入党,只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发展党员,使群众意见很大。三、发展农村党员的主要对策为解决发展农村党员问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后劲和活力,我觉得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党员,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要着眼于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对班子建设、农村政权稳定7和社会安定的影响,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党员工作的紧迫性;着眼于农民价值取向和客观环境的变化给发展党员工作带来的困难,认识发展农村党员工作的艰巨性。农村党组织要把发展党员列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要加强调查研究,对农

16、村中青年进行逐人分析,研究对策,制订措施。要处理好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和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的关系,对那些虽然年龄大一点儿(四五十岁)、文化低一点儿(初中文化),但政治素质较好、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经验,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及时吸收到党内来。要把发展农村党员作为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来抓。要及时把农村青年中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这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做好在农村中发展党员工作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保证后继有人的长远大计,各级党组织应当在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视。 (二)、树立全新理念,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在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观念、思路、内容和方式要实现五个转变:在观念上,要变过去坐等上门的消极被动状态为积极地去发现、启发、培养;在标准上,要变以往片面强调“正派” 、“老实”为“ 靠得住”与“有本事”相结合,让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发展对象上,要打破“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格局,拓宽选人视野,重视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培养发展党员;在工作方式上,要改变“由少数人选人” 的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