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405656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36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二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二(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鹏之徙于南冥,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内容索引,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多读厚积 读优秀作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释文题 “鹏之徙于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原文为“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述了鹏展翅翱翔飞向南海的壮丽画面。文中庄子将大鹏与蜩、学鸠、斥 对比,言明小与大的区别,然后由物及人说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而算不上逍遥的道理,最后指出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逍遥,并得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逍遥: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游:各处从容

2、地行走;闲逛。“逍遥游”即不借助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限制地自由自在地遨游。它旨在说明人应当摆脱一切外物的牵累,追求绝对自由。庄子认为,只有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知文明理,明主旨 本课选文先借“鹏之徙于南冥”的故事将大鹏与蜩、学鸠、斥 对比;然后由物及人讲述了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从而从反面阐述了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算不上逍遥的道理,为从正面表明自己的观点蓄势;第二段庄子从正面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只有“无己”“无功”“无名”才能逍遥。庄子认定的这种逍遥的理想境界和理想人

3、格,是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超越,是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状态,是对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其中蕴含的一层层不断向更高的境界追求的思想,却是值得我们汲取的。,语言积累,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北冥有鱼 通“_”,_ 其翼若垂天之云 通“_”,_ 而后乃今培风 通“_”,_ 三飡而反 同“_”,_ 同“_”,_ 小知不及大知 通“_”,_ 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_”,_,溟,海,陲,边陲,凭,依靠,凭借,餐,饭,返,回来,智,智慧,矣,了,此小大之辩也 通“_”,_ 而征一国者 通“_”,_ 旬有五日而后反 通“_”,_ 通“_”,_ 而御六气之辩 通“_”,_ 而

4、爝火不息 通“_”,_ 藐姑射之山 通“_”,_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通“_”,_,辨,分别,能,能力,又,表示补充,追加,返,返回,变,变化,熄,熄灭,邈,远,诳,欺骗,犹时女也 通“_”,_ 世蕲乎乱 通“_”,_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通“_”,_ 世世以洴澼 为事 同“_”,_,汝,你,祈,祈求,皲,皮肤冻裂,纩,指新丝绵絮,也泛指绵絮,(2)一词多义,息,去以六月息者也:_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_ 齐谐者,志怪者也:_ 博闻强志:_,呼吸时出入的气,这里指风,气息,志向,立志,记,记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_ 名之者

5、谁:_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_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_,名,置杯焉则胶:_ 置币遗单于:_,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_ 复前行,欲穷其林:_,穷,名字,命名,名声,说出,安放,购置,买,尽,生活贫困,走到尽头,彼且奚适也:_ 处分适兄意:_,适,尧让天下于许由:_ 公子让之曰:_ 争货财,无辞让:_,让,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_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_ 不治将恐深:_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_,治,往,依照,让给,让位给,责备,退让,谦让,前“治”,治理;后“治”,太平,安定,部署,医治,整理,

6、备办,举,其坚不能自举也:_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_ 戍卒叫,函谷举:_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_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_ 鸟不暇举:_ 明主在上,所举必贤:_,胜任,全,被攻下,提出,举出,举行,实行,起飞,振翼飞去,推荐,推举,选拔,(3)古今异义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_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_ 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海动。,虽然这样。,众人匹之 古义:_ 今义:大家;许多人。 腹犹果然 古义:_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

7、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穷发之北 古义:_ 今义:头发。,一般人。,饱的样子。,草木。,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古义:_ 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_ 今义:羊的角。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_ 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奋起、奋发。,指羊角状弯曲而上行的旋风。,田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_ 今义:虫子;称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 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_ 今义:农历十二月是30天的年份;指春节;丰收年。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古义:_ 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泛指著作。,泛称动物。,寿命长的

8、。,错综华美的色彩以及花纹。,(4)虚词归纳,其,其翼若垂天之云:_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_ 彼其于世:_,而,化而为鸟:_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 水浅而舟大也:_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_ 夫列子御风而行:_ 而御六气之辩:_,代词,它的,副词,表揣测,代词,它,代词,他,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_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 之二虫又何知:_,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往,指示代词,这、此,2.词类活用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9、_ (2)置杯焉则胶:_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 (4)不过数仞而下:_ (5)而征一国者:_ (6)而我犹尸之:_ (7)我树之成而实五石:_ _ (8)夫子固拙于用大矣:_,名词作动词,南行,向南飞,名词作动词,搁浅,名词作动词,向上飞,名词作动词,落在地下,使动用法,使信任,名词作动词,指在其位而无所作为,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实:形容词作动词,,充满、填塞,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大的作用,(9)与越人水战:_ (10)彼于致福者:_ (11)德合一君:_ (12)适莽苍者:_ (13)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_ (14)吾惊怖其言:_,名词作状语,在水上,使动用法,使到来,使动用

10、法,使满意,形容词作名词,指近郊,名词作动词,发光,为动用法,为感到惊讶、震惊,3.特殊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_ (2)齐谐者,志怪者也。_ (3)是其言也,犹时女也。_ (4)名者,实之宾也。_ (5)海运则将徙于南冥。_ (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 (7)鹪鹩巢于深林。_ (8)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_,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 (10)奚以知其然也?_ (11)彼且恶乎待哉!_ (12)之二虫又何知!_ (13)物莫之伤。_ (14)归休乎君。_ (15)剖之以为瓢。_ (16)偃鼠饮河

11、。_ (17)与越人水战。_ (18)请买其方百金。_,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4.语句翻译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_ _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_ _,鹏鸟向南海迁徙,翅膀击打起三千里高的水,它鼓动翅膀,积聚风力,乘风上飞,直冲九万里的高空,大鹏飞向南海是凭借六月的大风。,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那么极厚的风就在它的翅膀下了,然后才凭借着风;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能够阻遏它,然后才能够谋划飞向南方。,(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