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理论及其弹性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405370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求理论及其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供求理论及其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供求理论及其弹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供求理论及其弹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供求理论及其弹性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求理论及其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求理论及其弹性(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家好,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主讲教师:马建峰 北京科技大学,教材及学习要求,教材: 经济学教程, 何维达、赵晓主编。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8/2009,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占30%: 考勤 课堂参与 作业和总结 期末闭卷考试占70%,参考书目,1、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版。 2、 美曼昆:经济学基础第2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3、美瓦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版,2007年版。 5、卢锋,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

2、版社,2002年版。 6、Mas-colell A. Whinston M.D. & Green J.R. Microeconomic Theory . 7、Varian H. Microeconomic Analysis .,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经济学的内容 第四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经济学的简要回顾,第一节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萨缪尔森(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经济学并非要让你变成天才;但若不学经济学,命运就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我们不是为学经济学而学经济学,而是为了它给我们的启发。 布坎南(1986年诺贝尔经

3、济学奖获得者):研究经济学不会使你脱离领接济食物的穷人队伍,但是至少会使你了解你为什么会站在那个队伍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理解周边的经济现象,分析周边的经济问题;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进行个人决策; 学习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国家和地区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学就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的学科。 2. 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 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 社会必须有效地加以配置和利用,即有效配置和利用,其目的是追求效率。,资源的种类经济资源和自由资源,一是经济资源(Economic res

4、ource) :又称生产要素,指生产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所必须的东西。 世界上一切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使用它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在经济学中,资源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 二是自由资源(Free resource):指无需付费就可得到的物品,如大自然中的空气和水。 看起来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有时候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稀缺性(Scarcity) 是否存在?,人的欲望和需要是无限的, 相对于人的需要来说, 用以生产各种产品和劳务的资源是有限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效率(Efficiency),效率是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

5、缺性是现实存在的,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组织,以便有效地利用资源,这一点是经济学的独特贡献(萨缪尔森)。,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 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比如:一亩地可产稻谷600公斤,价值240元;而花费同样的劳动和资金在这块地土地上可以产出100公斤棉花,价值215元;或者产出油菜150公斤,价值200元,那么,一亩地用来生产稻谷的机会成本,就是该地用于另一最佳途径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具体来说,就是100公斤棉花或215元。,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 假定一个国家欲将其既定的 资源用于军用品与民用

6、品两种 产品的生产。在技术条件不变 情况下,在既定的资源得到充 分利用的情况下,该国要想增 加军用品的生产,就必须减少 民用品的生产。增加一单位军用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民用品生产的数量。一国所进行的这种选择以及这种选择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就如图所示。图中的曲线就是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或称为产品转换曲线。,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微观 研究稀缺资源的利用宏观,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计划机制 市场机制,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个社会既定的稀缺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我们这门课程主要以介绍西方经济

7、学为主,因此研究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现实社会中实际上经常有些劳动者陷于失业状态,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也经常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办法改进这种情况?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三节 经济学的内容,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1)含义 微观经济学把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运行作为考察对象,重心在于了解厂商、产业、家庭的行为,以及其交互作用的方式。,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 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居民或厂商)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 经济主体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

8、,不存在经验型的或随机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完全信息 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和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得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清楚地了解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和后果,因而经济活动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2)要点,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供求理论 (第二章 供求理论和弹性理论;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9、) 生产理论 (第五章 生产理论;第六章 成本理论) 价格理论 (第七章价格理论,包括竞争和不完全竞争) 分配理论 (第八章 分配理论),市场机制结构图,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公 众 (消费者),企 业 (生产者),要素供给,要素收入,要素需求,成本支出,消费支出,产品需求,销售收入,产品供给,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1)含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分析的是整个经济社会中的经济总量及其变化,如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怎样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等。,(2)要点,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

10、理论。 (一只有形的手),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经济理论,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可以分别被比喻为树木和树林。前者是“见树”,后者是“见林”。只有将两者结合研究,才能对整个森林有一个充分、全面的认识。 (1)联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 (2)区别:二者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都不同。,第四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经济研究与规范经济研究 2、边际分析方法 3、均衡分析方法 4

11、、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5、进行经济思考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1、 根据研究方法性质不同,经济学可分为实证经济研究和规范经济研究两大类。 实证经济研究(Positive Economics)是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它要说明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它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 规范经济研究(Normative Economics)则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边际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

12、边际分析方法。 西方经济学家普遍非常重视“边际分析方法”,把边际分析法的发现和应用看成是一场“边际革命”。自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兴起后,边际概念和边际分析法立刻广泛传播,并构成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均衡分析方法,(1)均衡 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由于各种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2)均衡分析 是指对均衡形成原因及其变动条件的分析。 可分成 局部均衡分析 和 一般均衡分析 两种。,4、静态、比较静态、动态分析法和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法:抽象掉时间因素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及其形成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法:是指对两个均衡

13、状态的比较分析。它并不论及怎样从原有的均衡状态过渡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变化过程。 动态分析法:是指在经济研究中纳入时间因素,分析从一个均衡状态进入另一个均衡状态的变化过程。 经济模型:这一分析经济现象的研究方法实际是定量分析的一种情况,它通过研究各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寻找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同时也要说明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5、进行经济思考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偏见:主观上的偏见会影响分析的客观性。 不能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初学者经常会犯的错误之一,会导致结论出现错误。 合成谬误:某一件事情对局部是好的,不一定对总体就是好的。 后此谬误:观察到事件X在事件Y之前发生的事实,不

14、一定能够证明事件X为事件Y的原因。,第五节 经济学的简要回顾,1、重商主义阶段 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 它兴盛于16-18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托马斯孟、法国柯尔贝尔。 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的利益的经济学说。它以粗浅的现实主义总结了商业资本的实践经验。其政策是主张国家干预,奖出限入。其研究仅限于流通领域。 真正的经济科学只有从流通领域进入到生产领域中时才会出现。,2、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阶段,古典经济学 (Classical economics) 时期: 17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英) 1776年发表国富论 大卫李嘉图(英)

15、 1817年发表税赋论 观点和主张:自由放任,靠“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政府是“守夜人”。 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经济学由此成为一门有独立体系的科学。,亚当斯密(ADAM SMITH) 古典经济学,“It is not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butcher, the brewer, or the baker that we expect our dinner, but from their own interest.” The Wealth of Nation,3 、新古典经济学 (Neoclassical economics),剑桥学派。 20世

16、纪初由英国马歇尔创建。Alfred Marshll ( 18421924)。 马歇尔的门生A.C.庇古、D.H.罗宾逊夫人(18901963)等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边际革命、边际三杰。1870年代,英国杰文斯、法国瓦尔拉斯、奥地利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年第一版。 马歇尔综合了边际三杰的成果,提出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广泛流行于西方。他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运用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 核心思想仍然是自由市场经济;强调贸易的作用;强调边际分析等。不像古典学派那样只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转向了消费和需求。,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新古典经济学,“The forces to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