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史绪论(j最新)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400141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4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台史绪论(j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闽台史绪论(j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闽台史绪论(j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闽台史绪论(j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闽台史绪论(j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闽台史绪论(j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台史绪论(j最新)(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闽台地缘关系与历史渊源,一、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台湾,简称“台”,位于中国大陆架东南部,北临东海,东向太平洋,东北与琉球群岛为邻,南与菲律宾群岛相望,西南以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福建省相望。全省陆地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群岛等大小1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本岛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7%以上,是中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离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 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建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 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

2、。据地质学家研究,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闽台两地亲近的神话传说,地形传说 台湾:玉山 屏山 福建:屏山(半屏山) 武夷山 阿里山 (望女石) (思母树),地质年代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第三纪 新生代 第四纪 古新世 始新世 更新世 第三纪 渐新世 第四纪 中新世 全新世 上新世,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台湾,简称“台”,位于中国大陆架东南部,北临东海,东向太平洋,东北与琉球群岛为邻,南与菲律宾群岛相望,西南以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福建省相望。全省陆地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群岛等大小1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本岛面积3.5万

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7%以上,是中国第一大岛。 早在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台湾就从海底隆起而成为一个海岛。后几经变迁,有时和大陆相连,有时又似乎成了海岛。,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中生代时期的燕山运动(中国古地理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使福建台地活化,发生剧烈的断裂活动,在今长乐南澳断裂以东发生沉降,台湾海峡成为地槽浅海。 在新生代的第三纪末,地球上发生了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台湾褶皱隆起,带动台湾海峡和福建海岸迅速升起。此时福建与台湾连在一起。 在新生代的第三纪的中新世末,台湾海峡发生断陷,海水侵入,于是福建与台湾分离。 在新生代的第四纪,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台湾海

4、峡时成为陆地(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前初期、中更新世末和晚更新后期,全球气候曾出现四次冰期,),时而被海水淹没,致使台湾与福建四次相连,四次分离。,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大约在距今1500012000年(全新世),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水面因大陆冰川溶化而上升,海浸达到了最高峰,原先露出海面的大陆和沿海地区几乎全被海水所浸没,台湾成为一个四面环水的海岛,直至今天。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5、,“东山陆桥”是福建与台湾史前文化关系的一个有力的历史见证。这条浅滩带西起东山岛东南,向东延伸至海峡中部的台湾浅滩,再向东北伸展,经澎湖列岛而至台湾的台南。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 1981年4月,中国地理学家林观德在美国召开的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将这一浅滩命名为“东山陆桥”。,一、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东山陆桥”的特殊地位 第一,它是远古时代(第四纪)华南地区动物由福建迁徒台湾的必经之路。 东山岛收集的各种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动物群的面貌与淮河流域的动物群非常相似,与台湾澎湖海沟打捞上来的动物化石完全一样,同属于一个动物群。其中9件鹿角

6、化石上的明显人工刻痕,与台湾的这种刻痕动物化石相类似,显示古人类打猎时利用鹿角作工具,也证明了当时已经有古人类在台湾海峡生活。 东山打捞上来的古菱齿象、犀、斑鹿、熊、马、四不象鹿等动物化石,台湾也有这些动物化石。日本博士高桥启一也说:“我也去过台湾,对台湾化石进行研究,对照东山岛的动物化石,两地的化石相似,证明闽台关系密切。” 。,一、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东山陆桥”的特殊地位 第二,它是闽台之间早期人类迁移和文化传播的桥梁。 关于古动物、古人类在台湾海峡“东山陆桥”活动的时间,大致为1.1万年至4.2万年前。,二、闽台人缘上的密切关系,考古发现: 1、旧石器时代的台南县左镇人化石和台东县长

7、滨文化遗址 ( “清流人”、“东山人” ) “海峡人”(1万3 万后前生活在大陆与台湾之间谷地的晚期智人。 2、新石器时代的台北大坌坑文化、台北圆山文化和高雄凤鼻头文化 (壳丘头文化 、昙石山文化遗址 ) 3、青铜时代 史前文化是相同的,属同一类型、同一时期的文化,三、台湾先住民的来源 1、高山族的名称 台湾地区的高山族,包括高山9族、平埔10族,人口有40多万,约占台湾总人口的2%。平埔人分布于西部平原或丘陵地带,开发相对较早,风俗习惯和语言都与汉族融合,与汉族已经很难区分。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是指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仍保留着原住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的那一部分,他们大多分布于

8、中部山区和东部纵谷平原。,2、高山族的名称 高山族因居地和语言的不同,内部有不同的称呼。主要是“泰雅”、“赛夏”、“布农”、“排湾”、“阿美”、“雅美”等,高山族这个名称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祖国大陆对台湾少数民族的泛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名为高山族。 历史上,特别是在明清以前,高山族没有专门的族称,一般在“土人”、“夷人”、“番”前冠以地名来称呼。明末清初始称其为“番族”,清统一台湾后,称山地土著居民为“高山番”(也叫“生番”、“野番”;称平地土著民为“平埔番”(也叫“熟番”。),2、高山族的来源,北来说:社会学 南来说:民族学 西来说: 考古学、传说、文献学、社会学,西来说:大陆的百越

9、族 1)考古论证: 近年来台湾所发现的许多旧、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大量遗物,充分说明了早在远古时代台湾就算大陆有文化上的联系。 2)闽台人祖神话传说 台湾:黄色卵 绿色卵 男子洛莫兹 女子基宁 图腾崇拜:蛇 福建:许慎说文解字“闽,东南越,蛇种。” “蛇郎君”传说,“蛇郎君”传说 连横在雅堂文集中曾记述:“某处有蛇,久而成怪化为美男子,往来村中,村中称之为蛇郎君。闻某翁有三女,均未字,遣媒议婚,愿以千金为聘,否则将灭其家。翁因贪利而又畏暴,命长女,女不从,次女亦不从,小女才十七,见父急,慨然请行。既嫁,蛇郎君爱之,居以巨室,衣以文绣,食以珍馐,金玉奇宝,姿其所好。”,“蛇郎君”传说 东南地区有云

10、:古有一农夫,耕种为业,生有数女,惟最小者貌美而贤惠,又甚孝父,故为父母所爱。一日农夫出耕,路遇恶蛇,将其缠绕,谓农夫须择一又嫁彼,不然即置之死地,幸少女继至,慨言愿嫁蛇救父。蛇闻言遂释农夫,呼风唤雨挟少女而去。俄顷至一宫阙,蛇摇身变为王子,即与少女成婚。,2、高山族的来源,西来说:大陆的百越族 3)文献记载: 翦伯赞在台湾番族考一文中指出“台湾的番族是百越族的支裔,这种番族之占领台湾,不在宋元之际,而是在遥远的太古时代。” 百越族在历史时期又要为许多支,有东瓯、南越、闽越,其中闽越族主要居住在今天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一带。 福建的最古名称叫做“闽”。 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闽在海中”。,周礼

11、、夏官司马(周官)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 闽越人山处水行,善于舟楫 越绝书载:“越人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锐兵任死越之常性也。”,春秋:吴越之争。 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俘 战国:楚越之争。公元前334年 越人流散江南各地,有的甚至渡海避居台湾、澎湖。 连横台湾通史:“或曰楚灭越,越之子孙迁于闽,流落海上,或居于澎湖。”,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楚威王兴兵伐之。大败越”,“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

12、。 越王勾践的后裔无诸率领大批流散的宗族入闽,进入福建的越王后裔与当地闽族人互相融合,形成新的闽越族。无诸称王,建立政权,是为闽越王。,2、高山族的来源,秦朝:闽中郡 史记-东越列传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列入中华民族统一版图,接受中央王朝统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欲隔绝越人与海外的关系,乃移越人于内地,迁罪人实海边之地。说明秦以前越人的海上活动十分频繁,而东渡台湾、澎湖也是可信的。,2、高山族的来源,汉代:闽越国的建立 异姓王拥兵自重,专制一方,成为中央集权的严重障碍。 “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

13、”,对闽越国采取“分而治之”来削弱其力量。 立闽越族的另一首领南武侯织为南海王,辖今之福建西南、广东东北、江西南部地区。以闽君摇为东海王,世俗号为东瓯王。东海王的辖地在今之福建东北、浙江南部地区。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平闽越国,采取迁其民、墟其地的政策。“徙其人于江淮间,尽虚其地”部分人东渡台湾避难。,2、高山族的来源,4)习俗相近 断发文身:“被,翦也,文身,刻画其体内,点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伤也” “发在周围者悉除之,中留园顶,剪而下垂,状若头陀。”“妇人以墨黥手为虫蛇之文”“至娶妻后,即于肩背胸堂手臂两腋,以针刺花,用墨烟文之”“女将嫁时,两颐用针刺如网巾纹,名刺嘴箍,不刺,则男不娶。” 图腾崇拜:(蛇、龟) 饭稻羹鱼:北方以麦、黍为主的旱地作物,闽台以水田为主的稻作文化,同时也兼及湖海河渠的捕捞和养殖 干栏式建筑:,1、高山族的名称和来源,习俗相近 其它如高山族善于驶舟以及凿齿、猎头、悬葬、女劳男逸等风俗习惯也都和古代越人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