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713965 上传时间:2017-05-11 格式:PDF 页数:122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6 年 小学四年级数学 下册全册 表格式 导学案 设计意图 :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题 小数的意义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计数器 学生提供 1、从生活中搜集的小数 2、计数器 学习 目标 1、体会生活中存在的小数 2、体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3、知道小数部分的读写,会写读写小数 重点 难点 通过实际的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一、自学 P2,想一想每个情境中的小数表示的意义各是什么 二、把自己搜集来的信息(生活中的小数)展示到各自的小黑板上

2、 三、自学完成 P3; P4“填一填” 四、借助计数器,完成认一认,试一试 一、引入课题 二、巡视 三、教师参与学习,必要时给予补充和解释 合作探究 一、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一、二) 1、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每个小数各表示的意义 二、小组展示成果 2、向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小数表示的意义 3、交流 P2 、 P4 发现小数和分数互换的方法 4、集体展示、学习顺序表 P5 认一 认,试一试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我发现数位顺序表的个位右面还有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它们与个位之间用( .) 隔开, ( .) 读作“点” 四、教师出示计数器上的数提问“这里的每个” 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五、引导学

3、生,理解数位顺序表。 自我挑战 P6 练一练 1 、 2 、 3 六、引导展示结果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 ),并学会了( )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 预留 作业 一、 填空 1、 一张纸 平均分成 10 分,要表示这 样的 3 分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是( ) 2、 0.7 里有( )个 0.1 0.25 里面有( )个 0.1 和( )个 0.01 3.5.15 中的左边的 5 在( )位上,表示( )个 1,1 在( )位上,表示( )个 ( ) 右边的 5 在( )在( )位上,表示( ) 二、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5= 0.12= 0.333=

4、 三、选做 小学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意图 :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题 测量活动 课型 新 授课 年 级 四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米尺和直尺及测量的物品 学生提供 米尺和直尺及测量的物品 学习 目标 1、 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应用 2、 通过探索“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一、 小组内合作学习 P7 1、测量:课 桌,门,小黑板的长、宽、高 完成:填一填 一、 复习 引入 、揭示课题

5、 二 、参与指导 合作探究 一、 交流、展示自学情况 1、 课桌长( 6)分米 =( )厘米, 45 厘米 =( )分米 2、 小黑板长: 120 厘米 =( )米 =( )分米 宽: 70 厘米 =( )分米 一、知识拓展 1、“填一填”自由选择物体测量、并交流测量结果(用“米”表示) 说说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理解 引导学生展示 自我挑战 P8 “试一试” 引导 展示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一些物体的长度不仅仅可以用( )来表示,还可用( )来表示而且学会了 复合(大)单位 与 小单位之间的互化 预留 作业 一、 做一做 4 分米 =( )米 52 厘米 =( )米 8 厘米 =(

6、)分米 =( )米 620 克 =( )千克 59 克 =( )千克 5 元 6 角 8 分 =( )元 1 米 6 分米 =( )米 二、选做 测量你的身高( )米 你的体重( )千克 小学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意图 :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题 比大小 课型 新授课 年 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学生提供 学习 目标 根据整数的比较方法,学会小数大小的比较 在此基础上学会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重点 难点 大小的比较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一、 自学并完成 P9 内容“谁的得分高” 想一想:你的比较方法是什么 一、引入课题

7、合作探究 一、 小组内交流、互相学习 一、 1、交流比较的结果和方法 二、小组展示成果 归纳: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分层练习,完善 知识 练一练: 1、比大小 0.839( ) 0.9 7.217( ) 7.22 2、从小到大排列顺序 ( 1) 0.720 , 0.702 , 0.712 ( ) ( ) ( ) ( 2) 8.09 , 8.91, 9.08 ( ) ( ) ( ) 二、适时导学 建立(比较方 法) 自我挑战 下面是两个超市的宣传单 奶奶要到超市里买个水壶和一个布娃娃请同学们帮奶奶想一想到哪个超市购买好呢? 乐乐超市 水壶 8.37 元 布娃娃 9.75 元 佳佳超市 水壶 8

8、.98 元 布娃娃 8.98 元 引导纠错和补充 自我总结 1、 小组对话 2、展示说:为什么? 今天我学会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看( )部分,整数部分( )的,小数就( ); 整数部分相同的,看( )部分()分位上的数( )的,小数就( ) 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时,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预留 作业 做、 1、比大小 5.45 5.63 4.03 4.009 49/100 0.49 2、下面数中的内可以填几? 0. 7 0.6 1. .2 . 1. 选做:根据要求写出三个数 ( 1) 在 0.6 和 1.0 之间:( )、( ) ( ) ( 2) 在 0.25 和 0.5 之间:( )、(

9、 )( ) ( 3) 在 0和 0.1 之间:( )、( )、( ) 小学四年级学生导学案 设计意图 :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题 歌手大赛 课型 新授课 年 级 四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学生提供 学习 目标 1、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2、 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实际问 题 重点 难点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1、 自学完成“歌手大赛” 思考:该比赛的总分 =( ) +( ) 高分 -低分 =( )的分 想一想:各部分计算的方法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如何? 2、完成试一试 引入课题

10、 合作探究 一、 组内交流互学 二、 小组间展示 三、 知识拓展 1、 计算下列各题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 3.82+6.93+2.07 9.58-2.46-3.12 5.25+0.14+1.75 2、展示交流 混合运算,学会小数的简便和混合运算方法 二、参与指导 解释疑难问题,引导小结 自我挑战 一简算 2.3+2.37+2.7 9.6-3.09-2.91 二、光明小学三年级四个班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款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钱数 82.6 63.25 52.4 71.75 1、四个班一共捐了多少钱? 2、比一班多捐多少钱? 3、班比二班少捐多少钱?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11、我学了( )了以后我会在 ( )加努力 预留 作业 P19 练一练 必做: 1 , 2, 3 选做: 4, 5 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框架 设计意图 :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题 购物小票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14 页 15 页 学生提供 购物小票 学习 目标 1、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 l- N# f 8 8 M) i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 我们的合作意识。 4、 通过情境体验生活

12、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计算,能解决实际问题。 - F C1 K, V. R/ b. f 3 m. W 教学难点 : 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一、学生预习和自学的部分 、 二、 揭示课题,认定目 标(用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 (预设时间 5-10 分钟) 活动一:购物小票 % o7 p,) 拿出购物小票,计算共花了多少元? : h & X! J5 j O X m 4.2 12.3 5.8 2.7+3.6+1.5 那我们怎样知道收银员阿姨找回给我们的钱究竟对

13、了没有呢? 独立列出小数混合运算的算式,并和同桌说一说运算顺序。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各自的算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合作探究 、 一、 交流自学情况(体现对学和群学 ) 、 二、 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建模(展示部分) (一、二 部分预设时间为 10-20 分钟) 、 三、 分层练习,完善认知(看情况定,需要展示的要展示) 、 四、 知识拓展 (把学的知识应用与生活) (三、四部分时间一般为 10-20分钟) : 1、 分小组探讨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4.36+2.64 10.2-8.75 15.4+2.9 6 19-8.47 2、总结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 。 3、 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

14、P15 页第 1 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 课后延伸 , 拓展运用 1、出示讲故事比赛的情境: 小明:普通话得分: 8.50 分、内容得分: 0.88分 小 丽:普通话得分: 8.85 分、内容得分: 0.45分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列式计算。 同时冲进决赛的还有 10号选手: “ 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 同数位对齐 ” 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 计算结果末尾有 0,是否可以把 0 去掉?为什么?(生讨论) 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 0 或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芳同学,她的内容得分是 0.63 分,她的普通话得多少分才能赶上或超过小明? 自我挑战 题量时间一般是 5分钟左右,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