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甲状腺疾病CT表现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1380461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版】甲状腺疾病CT表现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5A版】甲状腺疾病CT表现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5A版】甲状腺疾病CT表现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5A版】甲状腺疾病CT表现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5A版】甲状腺疾病CT表现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版】甲状腺疾病CT表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版】甲状腺疾病CT表现(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状腺疾病CT表现,周宏伟,解剖,甲状腺分成左右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甲状腺侧叶自甲状软骨中部向下延至第6气管环平面,峡部覆盖于第24气管环。甲状旁腺有两对,位于甲状腺的后内缘与食管的交角内,包含于甲状腺鞘囊中。上对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上中13交界处,下对位于侧叶后侧面的下端。,CT扫描,甲状腺和甲状旁腺CT扫描通常采取横断面,以层厚5mm作连续扫描,其范围视甲状腺大小而定。常规应用造影剂作增强扫描。且因甲状腺的血流丰富,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后强化显著。正常甲状旁腺腺体较小(38mm大小)不论是平扫或增强CT扫描均不易显影。,正常甲状腺CT表现,正常甲状腺含碘量高,血供丰富,CT平扫及增强扫

2、描其密度明显高于颈部其他软组织,与周围组织结构间隙在CT图像上显示非常清楚,故可以显示甲状腺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及气管受压情况,已在临床诊断甲状腺肿瘤中得到广泛应用。CT值范围达79 Hu126 Hu,平均(10111.5)Hu。,正常甲状腺CT表现,概述,甲状腺疾病是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内分泌疾病,人群中约4-7%人可触及到甲状腺结节,而在B超检查中偶然发现的结节约1967%。 当甲状腺发生肿瘤或其他病变时,CT平扫表现为局部或整个甲状腺低密度,增强扫描后病变显示更清楚,这就是CT检查显示甲状腺病变的病理基础。CT扫描对发现甲状腺肿瘤内低密度区的敏感度为100%,概述,甲状腺

3、疾病主要常见的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简称甲低或甲减、甲状腺瘤、甲状腺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症等。,概述,A、甲状腺癌 B、甲状腺肿 C、甲状腺腺瘤 D、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炎是以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病,甲状腺炎分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称桥本病.亚急无痛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 后三种甲状腺炎归类为自生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炎,按发病多少依次分为:桥本氏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感染性甲状腺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炎,最常见的是慢性淋巴细胞性及亚急性甲状腺炎 CT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

4、性增大,密度均匀,轮廓不光滑,有轻度强化。,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于1912年由日本人桥本策首先报告并描述,因而得名,又称桥本氏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为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甲状腺病的7.3%-20.5%。桥本氏病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也是儿童散发性甲状腺肿的常见原因,男女比例约为1:6-10。,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CT表现为甲状腺侧叶及峡部弥漫增大,边缘规则锐利呈矩形,密度较均匀,低于正常甲状腺。增强扫描腺体内有条索状或斑片状强化灶,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的CT表现有一定

5、特征性,甲状腺体积多肿大,病变处甲状腺边缘模糊,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界限不清。呈弥漫片状或结节状低密度病变,是由于腺体滤泡细胞破坏及肉芽肿形成所致。低密度区CT值一般在45HU左右,密度低于骨骼肌,腺体边缘轮廓清晰。增强扫描呈轻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节无占位效应,邻近气管、食管等结构一般无受压。(2009年 舒荣宝 CT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亚急性甲状腺炎28082,单纯性甲状腺肿,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增多,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滤泡内胶质堆积而使甲状腺肿大。一般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6、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可呈地方性分布。,单纯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除甲状腺肿大外,往往无其他症状。甲状腺常呈轻度或中度弥漫性肿大,质地较软,无压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甲状腺可逐渐增大,甚至引起压迫症状。 病理变化1.增生期:又称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2.胶质贮存期:又称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3.结节期:又称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根据有无甲亢症状分为毒性和非毒性二型,结节由增生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及不同数量的贮留胶质构成,可伴有出血。弥漫性甲状腺肿包括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和突眼性甲状腺肿二种,有人将毒性甲状腺肿称之为Graves病。两者都以女性多发,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节性

7、甲状腺肿,CT上显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尚可见散在性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结节,其边缘清楚或模糊,不均匀性强化,结节性囊变区无强化。,单纯性甲状腺肿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变早期多表现为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组织反复增生和复旧,伴纤维间隔及结节形成,转变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周围包膜不完整,腺泡内积聚大量胶质;后期部分腺泡发生坏死,囊样变性,纤维化或钙化。,单纯性甲状腺肿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单纯甲状腺肿的后期表现,一般以甲状腺增大而无全身症状为特征性表现。病人年龄较大,女性较多见。,女性,60岁, 5天前发现甲状软骨上肿块明显增大。病理:结节性甲状腺肿部分囊变,甲状腺腺瘤,为常

8、见良性上皮性肿瘤,来自滤泡上皮,一般为单发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常有完整、均匀的纤维性包膜,表面光滑、质韧,多为实性,结节内的滤泡大小及形态较为一致,无玻璃样变性,无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囊变,出血,坏死,可有点状钙化。,甲状腺腺瘤,可分为滤泡性腺瘤、乳头状腺瘤和不典型腺瘤。以滤泡性腺瘤多见,且为实性。常为甲状腺内单个边界清楚的结节有完整的包膜,大小从不足110cm大小。甲状腺腺瘤常发生在40岁以下以2040岁最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5或16,沿海地区发病率高于内地。,甲状腺腺瘤,CT平扫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多数内部密度均匀,具有完整包膜;增强扫描可见瘤组织周边显示完整的强化环,囊变区

9、不强化,实性肿瘤可出现岛状强化结节,也可以出现钙化。,男,45岁,颈部包块40年,近一年增大。 术后病理:右侧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是发生在甲状腺组织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为乳头状腺癌。肿瘤质坚韧而硬,少数有囊变,多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分界不清,甲状腺癌钙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常为单发,活动度差,晚期可有邻近脏器受侵犯。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好发在颈静脉链周围、气管食管沟及纵隔。,甲状腺癌,病理上分为四种亚型,即乳头状、滤泡状、,髓样和未分化型,以前二者多见。,甲状腺癌,CT表现边缘大多规则,无明显外侵征象,且有明显强化,略低于或与正常甲状腺密度一致,淋巴结内颗粒状钙化、囊性

10、淋巴结及内壁有明显强化和乳头状结节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特性。,甲状腺癌,甲状腺癌多单发,女性占60%,平扫表现为甲状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合并不规则坏死,向周围浸润生长;增强扫描无强化环,伴钙化者占50%。甲状腺肿瘤中见细颗粒钙化应首先考虑甲状腺癌可能,尤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可靠诊断征象之一。(WEBER等研究认为 ),甲状腺乳头状癌点状钙化边缘不清,小结:包膜,恶性结节均无包膜显示,在良性结节中发生率为22.4%,表现为增强扫描时病灶周围的环状低密度影,称“晕环征” 。 甲状腺结节包膜病理基础为结节周围受压而致密的正常甲状腺组织,有正常血供。包膜出现是良性病变的特异性征象。但是,值得

11、注意的是恶性肿瘤的假包膜形成。,小结:病灶数量,甲状腺多发结节多提示良性病变,多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但是病灶单发对于良恶性病变鉴别意义不大。,小结:钙化,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均可见钙化,钙化多表现为线状、蛋壳样、弧线状、结节状、微小或细颗粒状,而微小钙化常出现在乳头状癌。微小钙化是甲状腺癌的特异性征象。,小结:边缘,恶性结节边缘不清,主要表现为:(1)由于肿瘤浸润生长,与周围正常腺体组织分界不清;(2)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边缘不清是恶性结节特异性征象,但其发生率不高。,小结:临床表现,肿块形状:外形如果似蝴蝶,多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及部分甲状腺机能亢进;如果甲状

12、腺某个部位出现圆形肿块,多见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癌。 肿块大小:肿块是弥漫性肿大或多发性结节肿大,多为地方性甲状腺肿。但是囊肿的直径如超过2厘米,应疑似为甲状腺癌。 肿块光滑度和软硬度:用拇指和食指仔细触摸肿块表面,如果表面光滑多为地方性甲状腺肿;表面不光滑,则有甲状腺炎的可能。如果是单个结节肿大并且表面不光滑、呈实体感者,应怀疑癌肿。 肿块生长速度:地方性甲状腺肿增长缓慢,病程长达数年之久;良性肿瘤及囊肿的病程可能是数月至数年;而甲状腺癌的肿块增长较快,十几天内肿胀明显。,甲状腺常见病CT分类诊断步骤,22491点状钙化、边缘不清,28112,28118,8958,8958,1980,28107,28114,6595,28111,24430,6157,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