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24)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1380061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24)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24)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24)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24)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24)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单元复习课件(24)(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山地的形成 考点突破 考点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基础梳理 概念: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陆 地的骨架 类型: 、 、 等,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山地,褶皱山,断块山,火山,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 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 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形态: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新老关系:中心岩层较 , 两翼岩层较 形成地形:背斜山和背斜谷 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中心岩层较 , 两翼岩层较 形成地形:向斜谷和向斜山 定义: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 和 的统称 分布: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尔卑 斯喜马拉雅山系等,褶 皱 山、 断 块 山 与 火 山,褶 皱 山,褶

2、 曲,背斜,向斜,褶皱山,挤压,老,新,新,老,谷地,山岭,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和 , 超过岩石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 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水平位移: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 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或 ,如 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等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或 ,如华 山、泰山和庐山等 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谷地,统称 为断块山,断 块 山,形成地貌,垂直位移,压力,张力,谷地,低地,山岭,高地,褶 皱 山、 断 块 山 与 火 山,形成: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 有时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 成宽广的

3、高原,如东非高原 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往往形成 ,如长白山的主峰 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 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中间低凹 的封闭洼地,有时会形成湖 泊,如长白山天池 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 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地形:上部坡度较 ,下部坡度较,火 山,形成的地形,火山锥,组成,火山口,形成的 地形,熔岩,火山,大,缓,褶 皱 山、 断 块 山 与 火 山,深化探究 1.常见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2.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 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4、,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 (2)利用背斜找油、气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 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 搬运走了,因此岩层中如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 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钻探或打井应在向 斜构造处。,(4)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 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 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因此选址 应避开断层。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 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 在向斜部位开

5、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 水道。,强化专练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处中属于背斜的是_,属于向 斜的是_,属于断层的是_。 (2)比较完成下表,(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处,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 _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处,原因是_ 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 影响。解题时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连续岩层上凸 为背斜,连续岩层下凹为向斜;断层处有断裂面,岩层 断裂面相错运动。第二,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外 力影响下,亦可能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第三,背斜是 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答案 (1)D C B (

6、2) (3)D C (4)D 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将可能使 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建地下隧道难度较小,工 程造价较低,而且符合力学原理,更为安全,考点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基础梳理 山地对交通运输 的选择、交通运输 线路的 和 影响较大 山地地区修建交通干线,成本 ,一般 优先建 ,其次是 选线原则: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 的 技术要求:道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 曲,,山地对 交通运 输的影 响,方式,分布,延伸方向,高,公路,铁路,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学法指导 图示法解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交通运输,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才是铁路,山势相对

7、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往往需要迂回前进,方式,线路分布,线路方向,特别提示 山区公路的选线原则及技术要求,当前几乎所有的交通线路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以联系居民点和城市并促进其发展为主要目的,但自然条件仍是选线的基础因素。在某局部地区,线路的走向可能主要受自然要素的影响。不同级别的公路在选线时的主导区位也不相同:公路的等级越高,直达运输就是其主要职能,应尽量缩短线路的长度;桥隧工程量大,成本就高;低等级公路的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其长度就长。,强化专练 2.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据 图回答(1)(2)题。,(1)河流上段(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

8、(2)为了改善该区域各居民点间的交通运输条 件,该区最适宜的交通方式是 ( ) A.铁路 B.公路 C.水运 D.管道,解析 该题组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流水侵蚀地貌的判定及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第(1)题,河流上游位于山区,下蚀作用显著,形成“V”形谷。第(2)题,山区公路建设投入较铁路少,效益明显。 答案 (1)D (2)B,考向调研,考向一 地质构造及其地理意义 【例1】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 问题。 (1)图中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 是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 现象,其原因是_。根据地 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 _。处的地形属_山地

9、。,(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 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 上相似的是(双选) ( ) A.渭河平原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 此在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 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 解析 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中 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为背斜,反之则为向斜,在形 成初期侵蚀不明显,往往表现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而形成年代久远的,由于差异侵蚀的缘故则往 往表现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图中处两侧岩 层相对上升,中间岩层相

10、对下降,形成地堑,向斜是 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答案 (1)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被侵蚀 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 块状 (2)绘图略 (3)AC (4)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 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反思归纳 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预测1】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 “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完成(1)(2) 题。 (1)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中的哪一种地 质构造 ( ) A. B. C. D.,(2)在图中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 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 A. B. C. D. 解析 第(1)题,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 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

11、图中处是上升岩块。背 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是背 斜构造。 答案 (1)C (2)A,考向二 地质构造与地层演化 【例2】(2008上海地理)读“某地地质剖面 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 分别是 、 、 。图中,陡崖 出现在 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 。 (2)在图中数码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 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有可能 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早期人类 遗迹应该到数码 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 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 性。,解析 (1)甲处岩层上拱,中间岩层老,

12、两翼岩层新,属于背斜。其顶部由于受张力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乙处岩层下凹,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属于向斜。丙处岩层不连续,属于断层,在地貌上为陡崖。(2)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早期;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人类出现在新生代。(3)生物灭绝而不可复生,说明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答案 (1)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 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 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 (2) (3)不可逆,借题发挥 根据地层分布特点判断地壳变动过程的方法 (1)根据地层性质 根据地层,尤其是沉积岩层组成物质的颗粒大 小、组成成分和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 境特征。例如,

13、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 海洋环境。 (2)根据地层厚度 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 降快、时间长,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反 之,相反。,(3)根据地层相互关系 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岩层强烈褶皱所致。地层出现缺失的可能原因: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地壳隆起,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

14、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降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蚀。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石形成时代。,【预测2】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 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形态 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 (1)(2)题。,(1)甲图中河流 ( ) A.位于南半球,其流向为自北向南 B.位于北半球,其流向为自南向北 C.位于南半球,其流向为自南向北 D.位于北半球,其流向为自北向南,(

15、2)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湖泊水 B.泉水涌出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C.河谷处的地质构造是向斜 D.湖泊为咸水湖,解析 第(1)题,根据甲图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该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排除D项;从乙图河流剖面看,河流东岸冲刷严重,西岸有沉积物,根据地转偏向力可以判断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排除A、C项,故答案为B。第(2)题,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河流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那么泉水涌出量最大的季节应在冬季,故答案为B。 答案 (1)B (2)B,对点训练 题组一:地质构造的判断 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式地区地质、地貌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2.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 确的是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