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精美课件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1379660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精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5A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精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5A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精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5A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精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5A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精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精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精美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就是要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的历史回顾,长征精神的意义,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目录,CONTENTS,1,长征的历史回顾,历史简介,红军长征路线图,公元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

2、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干山,行程达两万五干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极其伟大。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早已成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红军不怕长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翻雪山等一副副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为什么要长征,当时中央苏区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由李德仓促策划了突围转移方案,但被蒋识破红军战略企图。于潇水和湘江

3、战役中,红军损失近半。夺取遵义后,政治局对潇湘战役进行了反思,毛泽东重掌兵权。毛泽东决定西渡赤水,向敌人薄弱的贵西转移。,长征不是一开始的战略规划结果。北上抗日也是在川西时才提出的。是红军根据革命形势的选择结果。总之,长征开始是反围剿失利后的战略转移,在战略转移过程中,因敌我双方的战争形势,原来的战略不断改变发展,最后成为了长征。,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国民党军队围剿力度空前强大。,博古李德的不正确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的过程才是长征最后形成的原因,非战略规划。,反“围剿”胜利,数字长征(中央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

4、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时间阶段,1934.7-10,1934.10-1935.1,1935.1-6,1935.6-10,1935.10-1936.7,1936.7-12,长征准备阶段,

5、长征失利阶段,长征转折阶段,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大会师阶段,参加长征的各部队路径,中央红军,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昊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滇,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等地出发,向眠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红二、红六军团,于1935年11

6、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长征第一渡(于都),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各部队在从瑞金、于都集结出发地区集结毕。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整个渡河过程历时9天,分布在于都城东门等10个渡口。10个渡口,当年送走了8.6万红军将士。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长征从于都出发,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的时候,一路西

7、行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明白了红军是西进。他迅速调集兵力,准备利用湘江构筑第四道封锁线,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11月29日,敌人向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红军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经过7天7夜的残酷战斗,中央机关和红军大

8、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血战湘江,五万红军喋血湘江,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血战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长征血战湘江,湘江之战,惨烈空前,红军战士的遗体几乎阻断江流,血水染红了整个江面。那些有名和无名的红军烈士的英魂,用自己的血肉之身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二万五千里长征铺垫了前进的道路。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湘江之战,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

9、改变领导的倩绪,达到了顶点。,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油画,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干预下,独立自主的从组织上进行了改组,增选了毛

10、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从此,毛泽东同志便成为红军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这是我们党的英明选择,是党在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到: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

11、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共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渡河,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1935手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幸运地找到了两条敌人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船,他们乘坐这两条船

12、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己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巧渡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穿灯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

13、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巧渡金沙江,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战斗开始后,经20多分钟战斗,红军先头部队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

14、,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强渡大渡河,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

15、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爬雪山,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

16、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经过四天的艰难拔涉,在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红军爬雪山,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红4方面军的西进部队于1935年6月8日攻克懋功。接着,以一部前出至懋功东南的达维镇。6月12日,红1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同红4方面军一部胜利会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红1方面军主力到达懋功,21日晚,红1方面军和红4方面军的部队举行联欢会,庆祝会师。,懋功会师,懋功会师,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