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孟庆云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35977 上传时间:2017-09-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运六气孟庆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运六气孟庆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运六气孟庆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运六气孟庆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运六气孟庆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运六气孟庆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运六气孟庆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是孟庆云老师在北京市首届西学中高级研究班讲授的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文章把五运六气从源流到发展,到推算应用到运用价值等从容不迫地,提纲挈领地说了一遍。开篇就会让你知道此次所讲绝非等闲之谈,读后不胜感慨,孟老真是博学之、审问之,有广度更有深度,可敬可敬!五运六气五运六气一直被称为医门之玄机,是医学中最神秘奥秘的内容。五十年代中医院校建校时并不讲这一内容,但这部分又非常重要。病机十九条就出自五运六气,故文革前的教材中书后面附有此内容,可以自学,但不讲。文革后对五运六气又开始了研究,并达到了一个高潮,但也并没有作为授课的正式内容。我们现在的教材将其列入了讲课内容。总体来说五运六气有三派:推算派、推理

2、派、江湖派。江湖派运算很熟练、算得速度也很快,但他们经常胡乱发挥,干扰了其本身的学术性。今天我所讲的内容了解就够了,不要求会算。一、五运六气的源流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五运六气是因天道以推人事,即查看了天就能知道人间的事情。虽然有很强的神秘性,但确实如此,查看一下天,再推算一下现在的时间,就可以推断今年的气候、可能出现的疾病,所出现疾病的概况,甚至可以了解一些将会出现的灾害的情况。因此,五运六气主要是古代的灾害学。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凡是涉及到农事的事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国对灾害是最为敏感的。灾害又分两种,与农业相关的灾害是自然灾害,而涉及到人的灾害就是疾病,这种灾害更受到重

3、视。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中医科学院张志斌教授著中国历代疫病年谱,考察了 1840 年之前地方志所记载的中国各地的灾害情况,发现截止到 1840 年有记载的流行疫病就有 998 次。这么多次大的灾害和疫病自然会积累一些经验。所以中国对五运六气的关注和研究不是偶然的。五运六气中要用到推算,而推算是以预测学为特征的,就是要推占。易经中说:“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即使现代科学如此发达也离不开占,如足球比赛挑边还是用抛币的方法,这就是占。中国关于占卜这方面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是有系统的。算卦也有好几种:(1)用蓍草,即用五十根棍,四营十八变而

4、推出一卦,每一卦都有解释,解释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卦辞,另一部分叫爻辞。周易共有 386 爻的卦辞和爻辞。这是最早的蓍占,也叫蓍。用蓍草算比较慢,得来回变换。当然在这种变换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东西,如数学等。(2)金钱卦:为了算卦时简单一点后人就改用金钱卦,即用三个铜钱扔 6 次,打出一卦,然后根据变爻,再对照周易的爻辞就知道所算的卦的解释了。(3)梅花占:宋代邵雍发明了梅花占,就是算卦的人随便说一个字,然后根据字的笔画来推出一卦。此外,还有很多种推占的方法。如鸟占、蛇占等;还有彖占,“彖” 是一种与刑法有关的神兽,公堂上如果遇到不好查清的案子,就把这个动物请出来,它用角顶那个人就是罪

5、犯。某些地方法院门口就立有这个动物的石雕。总之,占卜的方法非常多,各式各样,有些至今也还在应用。数学中的概率在赌博中常用,这其实也是一种占。有人用占卜预测股票,现在美国最流行的江恩预测据说其原理就是五运六气。中国人把江湖的东西发展了,并形成一个体系,这点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占卜。国外如吉普赛人看手相及水晶球之类,经研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规律,有很大的发挥的成分。唯有中国,看风水、相面、看手相、算卦都有理论体系,而且最基本的原理都是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国学术的一个独特之处。所以,中国的这些都被称为术数。总的来说,五运六气有三个来源:1、天文、气象、物候等方面的知识:中医一贯强调天人相应、天人合一。2、术

6、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术数有一个评价,但我认为并不是很科学。它说术数就是阴阳五行、八卦发展起来的一套方术;这不全面,因为中国古代的运筹,就是算术、数学也是来自于术数;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也是术数的范畴。3、天干、地支等符号及运用理论:中国的符号学并不发达,但唯独周易的八卦系统有 64 卦符号、太极符号、河图洛书符号,此外,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都是符号系统的内容,如甲既代表春天、东方等。中国把符号系统和历法联系到一起就成为五运六气的基本周期符号,六十年为一周期。二、五运六气的产生我把五运六气的产生分成了几个时期:(一)

7、、滥觞期荀子曰:“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滥觞”,其原意是长江是岷山的发源地。五运六气滥觞期主要是在周代以前,那时还是医巫不分的时代。但当时的巫也掌握了一些天文历法知识。因为农业社会必须要有天文、历法的知识,好指导播种、收获等。虽然天文学离我们最远,却又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科学,这是因为它是人类生产、斗争的需要,无论是农业、畜牧业、以及地中海沿岸的航海业都需要观测天文。因此,远古时天文学是最早的带头科学。据传说大禹也是巫。古代国之大事有两个:第一是兵,就是打仗;第二是祭祀。十天干都与农业有关,最早的写法如下图:十二地支也与此相似,不过历代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又与属相联系到了一起。总的来说,

8、天干和地支都有时间和空间的因素。(二)、酝酿期这时期是在战国以前,此时,看病、农业、商业等都要进行推算。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几个人:计然、白圭等。计然是范蠡的老师,教授范蠡怎么推算,如果推算出当年天气会热就做扇子的生意;如果雨水多就做雨具生意等等,这样范蠡成了一名富商。此时产生了五行,并把五行的动态变化叫运。当时邹衍就已经提出了运的问题。左传中提出了六气这一名词。这时的六气与五运六气的六气还不尽相同,但已经把五行和六气发展到了一起。其实,仅用五行也能推理,单用六气也能推理。春秋战国时有很多根据各种推算方法推健康、气候的。内经中保留了两个系统:五运六气和九宫八风。九宫八风原意是寻找躲避虚邪贼风的

9、最佳位置,主要是用于算风水的。一推就是 45 天,八个 45 天就是一年。与五运六气的推算不一样,但五运六气也用九宫八风。也有人用九宫八风的理论来设计方剂。周礼中已经有查天知五运、六气这样的语言了,但没把五运和六气联系到一起。(三)、成形期五运六气成形是在秦汉时期。经学者们考证七篇大论的成书期是在东汉。王冰在集注素问时发现缺失了几篇,正好这七篇的内容相似就补充了进去。七篇为: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政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因为都有大字,故总称为七篇大论。也有人将其称为运气七篇。这七篇不光是医学人士、江湖术士研究,很多学者也都进行过研究。从其运用的语言风格

10、、叙述的事情都说明它成书于东汉。两汉时期最重视阴阳五行,如秦始皇就最重视五行家说的话,认为秦朝重黑色,把黄河更名为德水,朝廷中所有的预测也是五行家说了算。汉武帝也重视五行。(四)、隐传期这七篇在东汉已经成形,却到唐代王冰时才面世,是因为经过了隐传期。之所以有隐传期与中国社会有关。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解读的书有纬和懺。如易经有易纬,尚书有尚书纬等。横向发挥经书的一些书叫做纬,而懺语是指与政治相关的一些顺口溜。懺语是对统治者不利的,从东汉以后开始流行。刘秀建立政权时还利用了懺语,但隋炀帝禁绝懺语及纬的发行和流传。七篇大论在很多形式上与纬书相似,纬书多是三个字一句,正好这七篇的名称中有六篇都是三个字,此

11、外,这七篇是讲预测的,第一步都是预测气象的。这也与纬相似,故未在市面上流传,而是被秘密地作为个人家族的东西世代往下传。特别是在道家中流传。直到王冰时才得以面世。(五)经传期王冰在注素问时找到这七篇后,就放到素问中了,使得这七篇变成了经,其学术价值也就不同了。经书都有保留、传播的价值。很多东西虽然非常有价值,但就因为没有放在经书中,也就不被重视,以后就逐渐失传了。因此,经书有系统教育、保留传播的价值。这七篇大论在唐代成书后影响还没有太大,到宋代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徽宗在圣济总录中把五运六气的内容放在最前面,而且考试时也是理论考试的重点。故宋朝曾流传一句话:“不知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意?”此外,

12、宋朝时朝廷每年发布皇历,其中都注明当年是什么年,会可能出现什么疾病,应注意什么方面等等。同时还有司岁备药,这也很有道理。如当年如果是太阳寒水的季节,那么寒性药,如大黄、黄芩等长得就非常好,质量也就好,可以重点储存,这也是道地药材的一个特性。当年如果是热年,那么附子、半夏等热性药就长得好,应该多备。因此,五运六气在宋代发展非常快,而且医生已经将其联系到辨证论治中治疗疾病,相关的书籍也非常多,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金元四家都是发挥了五运六气而自成一家的,特别是刘河间,他突出了六气中的火。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中有九条都是火和热,他依照这个理论建立了诸火说;李东垣重视脾;朱丹溪是滋阴说,这些都与

13、五运六气有关。可以这样说,没有五运六气就没有金元四家。经过经传期后五运六气得到了很高的应用和发展,以至于明代的朱权(朱元璋的七子)在乾坤生意中说:“治时病不知五运六气,如涉海问津。”无忌先生在保幼新编中说:“医师不明运气,面墙而立。 ”李挻在医学入门中说:“医之道,运气而已。”由此可看出很多人非常重视五运六气。但也有一大派的人反对,理由是这七篇并不是最初素问的内容,而是后添加进去的。理由是这七篇体例与其他篇不同,特别长,字数占了素问的三分之一。这七篇所推算的东西的准确度也受到质疑,很多人推得不准,故对其存在的必要性就也有了疑问。此外,还有些人认为看病与天时无关等等。反对的人也都说出了很多很有分

14、量的话。可见,历代以来对五运六气一直在争论之中。但在争论的过程中,它的理论与中医理论也在不断地结合、应用、发展,并作为了一门学问来传承。后汉的一些书中已经记载了一些五运六气专业人员的名字。如西汉时主五运一派的人有司马迁、董仲舒、大小夏侯等;还有主六气一派的,如王朔等。此时五运和六气为两个独立的学派。到东汉时就有人把五运和六气合在一起了,后汉书称之为“内学”,也叫“ 推步 ”。后汉书记载了两种推步,一种为天文推步,应该就是七篇大论的内容;还有一种是用河图洛书来推步的,叫“河洛推步”。宋代以后才将其统称为五运六气。直到今天,都始终没有找到五运六气来源的作者。我考察的结果认为与汉代的大儒郑玄有关,也

15、就是古文经学的大师,他和他的徒弟是七篇大论最可能的作者,但就缺一个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找到了一百多条。郑玄著有天文七政篇,而这部书丢失了,有可能就是“七篇大论 ”,因史书中记载“郑玄通内学” 。此外,周礼和所有易经的纬书都是郑玄注的,其中所用的词汇都与七篇大论的一样;还有一些其他的证据,但遗憾的是怎么也没有找到一条直接的证据。三、五运六气的格局(一)观天象、定历法古代没有时钟,得自己掌握历法。天元纪大论中讲到了圭表。故宫的每一个宫殿前都有一个晷表盘,颐和园中也有,就是根据日影来判定时间。五运六气的第一步就是测时,然后再编订相应的历法。中国是一个历法大国,在民国以前一共有102 种历法,因为每建立

16、一个新的朝代都定立自己新的历法,并不沿用上一个朝代的历法。五运六气与汉代的历法原理有很大的关系。汉武帝定立了好几种历法,司马迁参与了每种历法的制定。定了历法后安排每一年的月份。五运六气可以说是一种独立的历法。(二)、确定值年的天干和地支根据所定的历法推算当年的天干和地支。(三)、推算方法根据值年的干支先推五运,包括大运、主运、客运。五运中最有用的就是大运,又叫中运、年运。根据大运就可以推算出当年的特征。假如今年是辛,按照五运的推算为水年,水年又分阴干和阳干,阴干不足就是指缺水,即水运不足。推完五运可以再推六气。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也分主气和客气。主气是常规的,每年不变,两个月算一客气;客气是每年变化的,并有司天和在泉之分。根据客气的变化再分析主、客气的关系,这叫“客主加临”。由此可以推算出两个月内气候的变化。最后要计算五运和六气的关系,叫“五六相合”,这是最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