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药剂学14经皮吸收制剂-教程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1356997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药剂学14经皮吸收制剂-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精品:药剂学14经皮吸收制剂-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精品:药剂学14经皮吸收制剂-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精品:药剂学14经皮吸收制剂-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精品:药剂学14经皮吸收制剂-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药剂学14经皮吸收制剂-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药剂学14经皮吸收制剂-教程(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经皮吸收制剂,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 第三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第十七章 经皮吸收制剂 第一节 概述,一、经皮吸收制剂 1. 定义:经皮给药系统或称经皮治疗系统(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TTS): 是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经皮吸收制剂既可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2. TDDS优点 1)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

2、灭活,提高了疗效; 2)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3)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 4)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患者可自主给药; 3. TDDS的局限性:大多数药物的皮肤透过率很低,二、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 一)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 1. 角质层: 2. 生长表皮: 3. 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 4. 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等,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转移至体循环 药物在角质层转移角质层扩散由角质层向下层组织转移在生长表皮和真皮中扩散被真皮上部

3、毛细血管吸收向体循环转移 此为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收 对于离子型药物及水溶性大分子,由于在角质层透过速率很慢,附属器官是其主要吸收途径 经皮离子导入过程中,皮肤附属器官是离子型药物透过皮肤吸收的主要途径,二)药物通过皮肤的途径,药物从介质中释放,表面皮脂层,通过表皮,通过附属器,角质层,毛囊、皮脂腺,汗腺,细胞内,细胞间,活性表皮,真 皮,毛细血管吸收,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三、经皮吸收制剂的类型,膜控释型,药物储库:药物分散在聚异丁烯等压敏胶中 控释膜:EVA等,粘胶分散型,骨架扩散型,药库: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在疏水或亲水性的聚合物骨架

4、中,微储库型,一、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二)剂型因素与药物的性质,第二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第二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第二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一、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1. 皮肤的水合作用:水合程度高,药物渗透性增加 2. 角质层的厚度:与用药部位、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有关 3. 皮肤条件:角质层受损、某些皮肤病、皮肤温度等 4. 皮肤的结合与代谢:,第二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新一代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中、长效缓释贴剂。 化学式: C3H5N3O9 分子量: 227.09 自燃温度:50 - 60C 时分解,盐酸可乐定适用于治疗高血压。 分 子 式

5、:9H103N4.HCL 分 子 量:281.57 成年患者首次使用一片(2.5cm2), 然后根据血压下降幅度调整幅度每次贴用面积(减少或增加),如已增至三片(7.5 cm2)仍无效果,且不良反应明显,应考虑停药。 贴用三天后换用新贴片。,二)剂型因素与药物的性质 药物剂量:剂量小、作用强; 分子大小:以低分子量为宜; 熔点:一般情况下,低熔点药物很容易透过皮肤; 脂溶性:用于经皮吸收的药物在水中及在油中的溶解度最好比较接近,而且无论在水相或是在油相均有较大的溶解度; pH与pKa:离子型药物一般不易透过角质层,而非解离型药物具有相对较高的渗透性; TDDS中的药物浓度:,二、 促进药物经皮

6、吸收的方法,一)使用经皮吸收促进剂 渗透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是指能加速药物渗透穿过皮肤的物质。 应具备条件: 1.对皮肤及机体无药理作用、无毒、无刺激及无过敏反应; 2. 应用后立即起作用,去除后皮肤能恢复正常的屏障功能; 3. 不引起体内营养物质和水分通过皮肤损失; 4. 不与药物及其它附加剂产生物理化学作用; 5. 无色、无臭;,常用促渗剂分类: 有机溶剂类:乙醇、丙二醇、醋酸乙酯、DMSO、DCMS; 有机酸、脂肪醇:油酸、亚油酸、月桂醇 氮酮类及其同系物: 表面活性剂:阴、阳、非、卵磷脂 角质保湿及软化剂:尿素、水杨酸、吡咯酮类 贴烯类:薄荷醇、樟脑、

7、柠檬酸等,二)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 1. 物理学方法: 2. 化学方法: 3. 生物学途径:,第二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四、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内容 一)经皮吸收制剂的处方研究步骤 处方前工作 处方设计与实验室评价 临床评价与生产,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内容,可行性分析分析方法的确定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处方组成动力学研究 临床动力学研究制备工艺及其完善,经皮给药的药物选择,选择经皮给药的最主要因素是临床的合理性。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通过胃肠道黏膜与肝脏的首过效应、生物半衰期短和需要长期给药为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假如从临床考虑某个药物制成经皮给药系统,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药物剂量小,体外经皮吸收的研

8、究,体外经皮渗透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药物在皮肤内渗透过程,研究影响经皮渗透的因素和筛选经皮系统的处方等。角质层是大部分药物经皮渗透的主要屏障,而角质曾是由死亡的角化细胞组成,因此离体经皮渗透的研究结果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经皮吸收,药物透过速率的计算 角质层中药物的透过速率(吸收速度)J(dQ/dt) J=dQ/dt=ACsPsc=ACsKD/h 式中,Cs基质中药物的浓度;Psc角质层中药物的透过系数;A透过有效面积;K角质层与基质间的分配系数;D角质层中药物的扩散系数;h角质层厚度。,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透皮扩散池有供给室和接受室组成,两个室之间可夹持皮肤样品、TDDS或者其他膜材料。扩散池装入

9、药物及其载体,接受池填装接受介质。(图见教材P435),体外经皮渗透研究,设计扩散池应考虑的因素: 所有材料不应吸附试验的药物,一般为玻璃、有机玻璃可能对某些药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使用清洁方便,便于安装 供应室和接受室内都有很好的搅拌和控温装置. 挥发性的药物与介质在供应室内不会挥发 接受室有适当的容积,能在实验过程中维持漏槽条件,接受介质与皮肤的接触界面不残存气泡和不形成屏障,易观察与采样 皮肤夹在供应室与接受室之间,皮肤的屏障层不会受损害,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皮肤的选择 最好是人的皮肤,而且是临床上给药系统应用部位的皮肤 但人的皮肤难以得到,一般选择鼠、狗、猪、猴、蛇(蛇蜕)等的皮肤 动物

10、的皮肤渗透性与人的不一样,一般兔、鼠的渗透性大于人皮肤,而乳猪、猴的皮肤与人的渗透性相近,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皮肤的处理 在体内试验时,药物扩散通过表皮后既被真皮上部的毛细血管吸收,皮肤在离体条件下毛细血管失去作用,真皮成为扩散屏障。为此在体外渗透实验时要使用去真皮的皮肤 表皮与真皮的分离方法有:热分离、化学分离和酶分离法,体外经皮渗透的研究,接受液的选择 接受液应该具备接受通过皮肤的药物的能力,在体内药物渗透通过皮肤能很快被微循环移去,形成漏槽条件。体外实验时,接受液也应该提供漏槽条件。故接受液应有适宜的PH(7.27.3)和一定的渗透压。常用的接受液有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和等渗磷酸盐缓冲液等

11、 对于一些脂溶性的药物,需要在接受液中加入一些非生理性成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如20%40%聚乙二醇400生理盐水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时间在一天以上,接受液需要加入防腐剂,第三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一、膜材的加工和改性 一)膜材的加工方法 挤出法 压延法 二)膜材的改性 溶蚀法 拉伸法,二、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复合膜型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流程,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充填封闭型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流程,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聚合物骨架型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流程,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胶黏剂骨架型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流程,骨架材料 聚合物骨架材料 微孔骨架材料 控释

12、膜材料 压敏胶 背衬材料、防黏材料与药库材料,三、经皮给药系统的高分子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聚氯乙稀(PVC) 聚丙烯(PP) 聚乙烯(PE) 聚对苯二甲酸亿二醇酯(PET),聚异丁烯类压敏胶 丙烯酸类压敏胶 硅橡胶压敏胶,四、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控制 一)经皮吸收制剂释放度测定法 二)其他一些质量控制 三)经皮吸收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测定,答: 压敏胶是指那些在轻微压力下即可实现黏贴同时又容易剥离的一类胶黏材料,起着保证释药面与皮肤紧密接触以及药库、控释等作用。 常涂布于背衬材料、控释膜、药物贮库层上,用于制剂内部各层或与皮肤的黏贴。,【课堂活动】 透皮吸收制剂制备中,压敏胶层可涂布在哪几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