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问题探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336417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8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问题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语文教学问题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语文教学问题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语文教学问题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语文教学问题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问题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问题探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问题探讨,华中师范大学 雷 实 ,一、为什么改革-重温课程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初

2、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关于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民主法制意识;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优秀文化。 社会责任感;服务精神;实践能力。 健壮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有科学素养“的规定:“是指了解和深谙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物和文化事物,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有科学素还包括一些特定门类的能力。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 对日常所接触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发现、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科学兴趣和探索科学的

3、冲动) 有能力描述、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读懂通俗报刊刊载的科学文章,能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根据的问题所作的社交谈话。 能识别国家和地方有关科学的决策,并且能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以科学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 能根据信息来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科学价值判断) 有能力提出和评价有论据的论点,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从这些论点得出的结论。,识字写字目标的调整,1.识字量略有增加,小学阶段由2500字左右增至3000字左右。 2.不在要求“四会”同步,起始阶段多识字,少写字,学好字。 3.高年级学写规范的行揩字,使之“有一定的书写书

4、速度”。 4.降低汉语拼音要求,拼读音节,不要求直呼和阅读写作。,需研究的问题,1、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配合识字,13-14课的学习,有的配以儿歌,大多质量不高。 2、韵语集中识字还未成为系统,是否可以考虑整合出新的“三百千”?四至六本,单独成册,而又可以互为补充的经典识字模块? 3、识字、写字评价研究。化难为易,提高兴趣。写字习惯和基本水平(等级水平)年级验收。 “一笔字、一口话、一篇作文、读熟三百篇文章。”对老师、学生的基本要求。,阅读教学的目标调整,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新阐述: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

5、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值得重视的几点变化: 1.主体构建:学生和作品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2.对话理论: 3.批判性阅读能力 4.感悟、品味、体验、熏陶等艺术素质要求,体现了对主体个性化认知特点的尊重,本身就是教学艺术化的追求。 5.扩大阅读量,读好书,读经典。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质量。,写作教学的目标调整,写作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实际上是就写作的根本目的提出要求,强调

6、写作的交际功能和实用功能。要求教师从现代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学生自我表达需要来安排写作教学 。 写作“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促使他们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独立的、有创意的思考和表达方式。教学评价要努力保障学生真情实感的顺畅表达,扩大写作范围,记叙、说明、议论均有要求。(以往,要求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结果往往是“记叙文唯一”,记叙文又往往是“写一件好事”,写作面窄,结果必然是套话多)鼓励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提出了写作的数量要求。 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和语言规范,注重交流修改。九年学完,一定要达到文从字顺。,口语交际目标要求,体现了现代社

7、会对听与说的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应让每个学生做到听话能理解、会思考,说话流畅自信。 关注交流的文明得体,培养“吸纳、分析、欣赏、质疑”的交流态度和能力。 对说话的内容、观点、条理、表情、语气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语文教学要提供具有挑战性、学生感兴趣的听说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目标要求,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沟通,语文书本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类似“研究性学习、问题学习”的要求,只是力求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但是,实施起来,很容易错位,好象是社会课、品德课、艺术课、科学

8、课。抓住根本,但不要狭隘。还可以比较美国标准里“研究”部分的目标要求。,一二年级: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五六年级: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9、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二、关于新教材,新语文教材的编写实质上是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教材应该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选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文化选择。 新教材在体现新时代文化、发展新时代文化上有了很大进步。 新教材的发展任重道远。,评价举例: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化,1992-1997年:课文总数357篇 外国文化44篇,占15%,其中,苏俄16 篇 (揭露沙俄黑暗4篇,颂扬列宁5篇、抒发革命精神2篇、 作家1篇,日常生活3篇、动物1篇); 法国5篇 (艺术家、文学家、爱国主义、人际冷漠); 英国4 篇 (科学家的故事与精神、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的悲惨遭遇); 意大利4

10、篇 (画家、科学家、友谊、景物);德国3篇(动物、音乐家、马恩友谊);丹麦3篇(安徒生童话);奥地利2篇(人与动物、作家随笔);美国3篇(科学家、生活哲理、讽刺假民主 );波兰1 篇(旧社会贫苦音乐天才悲惨遭遇);古希腊1 篇(寓言);古罗马1 篇(奴隶起义);日本1篇(藤野 先生)。 苏俄37.2%,美国6.8%,倾向1:关注民族传统、革命传统,加大古诗词文言文的学习分量,立足新时代,继承民族传统、革命传统 小学古诗词增多,如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旌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古代典故、小说节选用原文,如鹬蚌相争两小儿辩日舍生

11、取义等;猴王出世武松打虎用奇谋孔明借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等。,倾向2:文化视野较为开阔,新选入的文言文、古诗词关注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关注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诗经的选入篇目关雎兼葭无衣,梦溪笔谈中的以虫治虫等;同时也反映了对健全民主法制的追求,如包拯董宣执法原君等。 关注艺术与科学、艺术与艺术之间的沟通。如犟龟与丁肇中的科学演讲;空城计与京剧唱词,木兰辞与纪念邮票等。 外国文化、科普作品增多。,倾向3: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倾向4:关注语言文字水平的提高。 倾向5:插图、装帧力求生动活泼。 多家教材竞争,学校教师通过比较,提高了水平,提高了判断能力,有利校本课程发展。编写者自我

12、变革要求强烈。 老子曰:“大器晚成。”最美好的器物是经过长时间努力而完成的。,三、提高教学效率,时刻关注根本目标。 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基本程式、应用范围和利弊。 单位时间里干最应该干的事情。 多读书,读经典,多动笔,写雅文,提高文化水平。,龙启瑞:家塾课程 道光二十七年(1847),(此专责成为蒙师者可十五六岁童子以下而设) 大约以看读写作四字为提纲;读熟书(经类及古文词类纂)以肥其义理之根,看生书(历史类)以扩其通变之趣,写字以观其用心之静躁,作文以验其养气之浅深:四者具而学生基业始立,鲜慝志亦鲜遁情矣(初上学者,先作读写两字功课为要)。,早起,少长以序,入塾拜先师神座,毕,谒拜师长,请安毕

13、(应对进退礼节,以管子弟子职、朱子小学为主),理昨日生书、带温书一卷,背。上生书,师长先依经讲解逐字实义,毕,再讲实字虚用、虚字实用、本义有引申、异义有通假之法(以说文解字尔雅广雅广韵玉萹为主)。其每一字得声则有古音(古谓周秦先汉)、今韵(今谓魏晋以下)、方言之互殊,双声叠韵翻切之相贯,然后析其章段,离其句读,条其意指。讲毕,令学生复述一遍(看其有见解否),乃就位念一百遍:初缓读,后稍急读,字句要有抑扬顿挫之节奏,四声要有高下低昂之准的(不熟再加一百遍)。,午饭讫,循阶走三百步,拉弓习礼射毕,写字一两张(以初唐人碑版为主,讲起笔、讲间架),温书一本,背(有误字尖出命改正)。 仍读主书,将晚属对

14、。(自两字至五七字,以为作四六文张本。) 灯下念唐贤五律诗(取于试帖相近)、或古诗源;上生诗时,为之逐句讲解(有正对,有借对,有反对,或明使用故事,或暗用故事)。,间日出试题,试做五言绝句一首(以次增至四韵六韵)。 功课做完,跪叩先师神座前,揖师长毕,命之退,乃退。 逢三八日作文,初一、十五日作史论及诗赋。 草订一簿,每日自记行事、读书,及有所疑、有所悟(为作论及制义张本),次早呈阅。 学生有不率教、不及格者,依科惩责,决不宽宥。 (经籍举要,光绪癸巳年1893重刊本,第31-32页).-转引自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第8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讲述法 长处:直接、简练,适

15、合大班额教学,能内化则是有意义的学习;好的讲解本身就是让学生“增见识、长智慧、学语言”;高级的讲解“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短处:不利维持长期注意,不利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罗嗦、含糊、人所尽知的讲述浪费学生时间,而且败坏语言学习的兴趣。,改进:提高讲述水平:清晰、简练、生动(修辞、描述、悬念)、新知;配合问答、讨论、自学、作业等,力求动静有致,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换。 1、 “讲述法”是教师用得最多的方法,提高讲述水平,提高口头表达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 2、要有些新内容给学生,不能只是照本宣科。 3、要在提问与讨论上多作研究。,“教师的语言修养

16、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言的雅洁、生动、形象,描绘的本领、得体的幽默、深刻与形象等。 倾注感情,民主合作、亲切和蔼,鼓励鼓励再鼓励。 配合好体态语言,多微笑,适当走动。 重在思想交流,共同探讨,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问答式(启发式) 1、提问作用:促进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师生交流关注动态生成;评价(诊断)教学效果,作出反馈;推动学生实现教学目标,使其获得成功。 2、好的提问特征:表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语言简练亲切;要言不烦;激发学习欲望;难易适度;绝对不要多,不要提弱智问题。,问题性质(水平) 1.复述性提问:是什么?怎么样?发生在哪一天?只要按课文回答即可。 2. 演绎性提问:教师已经抽象出某种概念,学生按课本找出具体表现。 3. 要求形象说明的提问:描述一下 4. 要求解释的提问:是什么意思?必须是有解释价值的。 5.要求推断的提问: 6.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