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合肥滨湖新城整体规划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12616 上传时间:2017-05-1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6.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终:合肥滨湖新城整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最终:合肥滨湖新城整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最终:合肥滨湖新城整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最终:合肥滨湖新城整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最终:合肥滨湖新城整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终:合肥滨湖新城整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终:合肥滨湖新城整体规划(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滨湖新区 规划背景 项目概况 目标定位 理念原则 空间布局 道路交通 核心区 生态景观 基础设施 产业规划 滨湖世纪城 规 划 背 景 合肥优势分析 省会之城、中部之城、滨湖之城、科技之城、文化之城、绿色之城、轻工之城 合肥劣势分析 1、城市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在中部省会城市处于末位,影响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产业结构之间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不利于中心城市综合职能的完善与提高。 3、区域整合力度相对薄弱:在全省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省内城市呈现离心状态,省城中心城市地位受到挑战。 4、城市特色建设缺少亮点:缺少与省会城市地位符合,与城市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城市特色建设。 5、

2、构建和谐社会任务艰巨:城乡差别明显,投资环境、创业环境,人居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 因此,合肥的发展需要一个激变和创进。 规 划 背 景 合肥发展思路: 1、三个层次,五条轴线形成了合肥都市圈结构框架(合肥 巢湖 芜湖发展轴,合肥 南京发展轴,合肥 安庆发展轴,合肥 六安发展轴,合肥 淮南、蚌埠发展轴)。 2、通过合肥都市圈建设,构成合宁联动的发展趋势。 3、强化与巢湖市的联系,是合肥通江的关键性一步。 项 目 概 况 新城简介: 合肥市滨湖新区位于合肥市南部,南起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至城市二环路,西侧与合肥西南片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望,是合肥“ 141 ( 一个主城区,四个城市组团,一

3、个滨湖新区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主要区域之一。 2006年 11月 15日,滨湖新区建设正式启动 。 行政区划: 滨湖新区用地内现有肥西县、包河区、五个乡镇(烟墩乡、义城镇、骆岗镇、义兴镇、大圩乡),总用地面积为19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 112.6平方公里,本规划区的居住人口规模为90万人。 有利条件分析 第一、独特的区位优势。 滨湖新区襟三河而带一湖,区南紧邻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借此与沿江城市相联系,可以使合肥从相对封闭的空间走向更为开放的滨湖发展城市。 区西紧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利于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新区处于城市上风口,区域自然景观良好,空气清新,生态优良,水系众多,

4、适宜发展观光旅游、商务居住等。 第二、丰富的资源优势。 新区面积约占合肥城区的五分之二,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雄厚的自然资源。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情况下,无论是全市的东向发展战略,还是临江指向的城市布局,都有承接产业的空间优势。此外,广阔的水面资源和优美的生态资源,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便捷的交通优势。 南淝河、派河水道通江达海, 312国道、合安高速、市区一环、二环等高等级道路相互交织,包河大道、淝河路已经竣工通车,二环以南的道路主干网基本形成。 第四、一定的产业优势。新区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该区以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化载体,以机械加工和科研为主,具有高密度经济聚集示范性。 项 目 概

5、 况 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环境压力严峻。巢湖的污染严重,全湖属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主要环湖河流水质差,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石油类。 第二、基础设施薄弱。 区内集镇建筑层数低,容积率低,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条件差。区内道路有待进一步拓展。 例如,义城镇至今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工业和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缺乏,教育医疗等基础需要得不到保障。天然气、水、电、供暖等管道的铺建工作尚有待进行。 第三、资金投入不足。合肥经济发展总量偏低,在 27个省会城市中居 18位,明显偏后。滨湖新区的建设量大,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前期建设主要是公共设施,投资大收益小,难以吸

6、引社会资金参与。资金的筹集运作,将是贯穿整个滨湖新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四、国家政策环境的限制。目前,国家对大规模新城区建设有诸多限制,如何处理好国家政策与地区发展的关系,合理开发建设滨湖,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的软环境问题。 项 目 概 况 目 标 定 位 滨湖新区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联系上海,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因此,新区形象定位围绕核心功能区,采取集中展示,形成完整的视觉效果,来体观城市礼仪界面的属性。 新区建筑采取多样化设计,强调富有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品质,核心公共建筑群以高层为主,以利于勾勒出城市轮廓,某些区域可结合旅游项目开发采用

7、徽派的建筑型式。 滨湖新区以吸收新增人口,避免老城过度发展为主要目标。 功能定位 领航功能:省级行政办公 主导功能:旅游度假基地、会展中心 互补功能:文化体育、商贸办公 特性功能:科技研发、教育培训 支撑功能:生活居住、商业服务 目 标 定 位 理 念 原 则 规划理念: 高效紧缩、多元和谐、生态网络、时空交融 规划原则: 整体性、和谐性原则 多元化、复合化原则 生态性、可持续原则 历史性、文化性原则 弹性、可操作性原则 空 间 布 局 空间整合策略 落实城市发展框架,整合城市空间结构 遵循整体性原则,通过空间布局、路网结构、交通组织、生态廊道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城市结构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结

8、构构成策略 核心引领,纵轴推进,横向延展,点轴片块 空 间 布 局 新区分为四大功能片区,十大功能板块 北部片区:葛大店文教生活综合版块和现代物流综合服务板块 中部片区:合肥南部城区中心板块和科教研发板块;结合机场搬迁建设南部城区的商业中心,同时结合十五里河规划奥林匹克公园 南部片区:核心功能板块、省级旅游基地板块和高品质居住综合板块 东部片区:大圩旅游新市镇板块和现代观光农业板块 空 间 布 局 道 路 交 通 交通组织策略 公交优先,五横八纵,格网布局,水路通达。 形成八横五纵的 1级主干路网结构,一纵两横的城市快速路。 结合有机聚合的布局模式,规划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BRT及大站公交线为

9、骨架,区内环线为纽带,普通公交为辅助的四级公交网络。 同时完善对外交通,提高空港,航道的通达能力。 道 路 交 通 公共交通规划: 1、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一横一纵两条轨道线 2、 BRT系统 3、大站公交线:补充 BRT系统网线不足的问题 4、区内环形交通线 5、公交枢纽与首末站:规划公交主枢纽 2个,辅助枢纽 8个,首末站若干 道 路 交 通 规划快速路:一横两纵 一级主干路:五横八纵 二级主干路:片区相互联系的主要道路 次干路:联系相邻片区 支路:满足片区内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和短距离交通 道 路 交 通 核心区 区域协调策略:城湖共生(核心区),合巢联动,滨湖通江,区域共荣 核心区 规划思路

10、: 建立四个活力区域、一个系统的环城生态公园、多样的滨水空间、一条标志性中轴、一个新的天际线、导向湖滨的联结交通系统、 TOD引导下的环湖发展中心、绿道建设与都市慢生活、 CBD立体城市开发、一个巢湖文化纽带。 核心区 核心区以滨湖核心为依托,规划设计范围约 21.75平方公里。 核心区 核心区 旅游服务:构筑环巢湖旅游与文化传播中心 森林公园:利用现有良好植被条件,建设森林公园 影视基地:影视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 总部基地:集企业总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板块 主题公园:集主题游乐、商住地产、城市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板块 CBD:提供商务办公、娱乐休闲、综合商住等多样功能,打造合肥经

11、济中枢 文化展示:以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规划博物馆为基础,建设文化展示区 核心区 空间格局:展现合肥起伏滨湖新天际。 水线、岸线、天际轮廓线所勾画的滨湖风景线,显示出新合肥大气、雄伟的整体形象与气质。 核心区 车行系统: 总体形成“ 4横 6纵 1环”的干道系统 核心区 沿湖特色功能区分别设置道路下穿和人行上跨段,实现内外无障碍联系。 建立开放空间慢行环、商业空间慢行环和文化娱乐慢行环三大区域绿道,串联各个功能节点,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充分结合滨水的绿化及开放空间,构建完善的慢行系统。同时在滨湖区域设置水上巴士站,形成紧凑、复合、低碳的慢行交通网络。 慢行系统 核心区 轨道交通: 环

12、湖轨道线为远景规划设想,促进环湖地区开发。 核心区 旅游规划 生态保障策略 强调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城市典范 生 态 景 观 生 态 景 观 生态规划: 将滨湖区内的水面、湿地、植被等斑块通过不同规模和结构的廊道相互串联、贯通,以绿干、绿枝、绿叶的层级结构构成一个可以循环流动的网络系统,为城市的持续生存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撑功能的资源和服务。 生 态 景 观 绿地系统规划:十大广场、十二大公园 充分利用基地内良好的自然资源,如水系、植被、圩区等要素,结合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形成城市公园、广场、道路绿化、滨湖绿化、生态廊道、现代农业观光园、湿地等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网格。 生 态 景 观

13、景观风貌规划:一心一带三点十片 一心 滨湖新区景观风貌核心区 一带 环巢湖景观风貌带 三点 三个特色景观风貌小镇 文城镇:滨湖旅游特色小镇 大圩乡:观光农业特色小镇 义兴镇:工业配套特色小镇 十片 十大景观风貌区 生 态 景 观 景观系统规划: 一个巢湖景观环 两个特色景观区(滨湖新区核心景观区和相爱观光农业景观带) 三条交通绿化廊道 四条生态滨水绿化带 五大主题公园(奥体公园、科技公园、游乐公园、海洋公园、丰收公园) “九横六纵”城市道路绿化体系 基 础 设 施 社区规划:以美菱大道形成主要的生活片轴 考虑低收入人群,规划设置旅游新市镇,提供低价住房的居住用地,满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求 基

14、础 设 施 公共设施规划: 沿美菱大道纵向展开,形成由南至北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带。每个片区板块沿横向形成一条片区及的公共服务设施带,公主“纵向推进,横向延展”的发展模式 基 础 设 施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排水工程 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 100%,污水处理率达到 90%以上 2、给水工程 城镇自来水普及率 100% 3、供电规划 规划一座 220KV变电站,六座 110KV变电站 4、通信工程 功能构成策略 优势产业集聚,服务功能集聚,多元功能复合;集聚长三角区域性功能,突出城市科技优势功能。 产 业 规 划 以建设滨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环

15、巢湖国家级旅游区为载体,形成长三角区域性特色功能的集聚,包括会展中心、省级旅游基地、会议中心、大型主题公园、区域型总部研发基地、徽商论坛等,并实现各功能的融合互动。 产 业 规 划 现代服务业 生产服务业:拓展创新金融保险业,吸引国内外银行和保险公司到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世界 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和省内大型企业的招商,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技术服务业:吸引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专业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 会展业:提升国际会展中心在展览、会议、宾馆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策划和支持举办一批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区域性、全国性乃国际性会展活动,扶持发展会展企业,培育知名会展品牌、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 旅游休闲业:大力开发滨湖生态度假、农家体验、林地休闲等旅游项目,重点打造义城滨湖景区、大圩休闲体验旅游区、沿南淝河都市水景带等。 房地产业:发挥地处城市“上风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