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1《窦娥冤》ppt教学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251932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57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1《窦娥冤》ppt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1《窦娥冤》ppt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1《窦娥冤》ppt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1《窦娥冤》ppt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1《窦娥冤》ppt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1《窦娥冤》ppt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1《窦娥冤》ppt教学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学法提示 1.戏剧是语言的艺术。学习戏剧,首先要体会人物语言,从人物语言中了解情节,把握矛盾冲突,感知人物形象。对人物语言的体会,离不开反复诵读,有感情的分角色诵读是学习戏剧的好方法之一。 2.学习戏剧,要理解“潜台词”。所谓潜台词,就是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它可以是说话的目的,也可以是未尽之言等。通过揣摩潜台词,可以体会戏剧语言的丰富性。 3.学习戏剧,还要关注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对剧中人物言行、舞台气氛和道具使用情况的介绍性文字,抓住这些文字,可以更好地理解剧情。此外,阅读剧评、模拟演出也会加深对戏剧的理解。,1 窦娥冤,背景助

2、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的时代,元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法令昏暗,吏治混乱,恶人横行,冤狱遍野,窦娥冤正是这一社会现实的反映。,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全剧为四折一楔子。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又紧紧围绕元代的社会现实展开。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遭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将其父药死。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

3、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发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做了高官到楚州,窦娥鬼魂出现,于是他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八十多个剧种上演过此剧。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是整本戏剧的开端、发展和高潮部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1.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家。生卒年月不详。主要剧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

4、成就,其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但也有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3.元杂剧的特点:结构上一般“四折一楔子”。“折”相当于现在的“幕”,四折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另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内容上分“曲词、宾白、科介”。“曲词”,即主人公的唱词,分旦本、末本;“宾白”,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自白;“科范”,指唱、白以外做与打的做工表演。角色分“行当”。一般分末、旦、净、杂四类。,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1.注字音,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2.写汉字,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3.解词义 (1)恓惶:烦恼不安

5、的样子。 (2)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3)燕侣莺俦: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4)浪荡乾坤:本义指天下太平,文中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5)灭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来世的福分。 (6)举案齐眉:汉代梁鸿的妻子孟光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和眉毛一样高,以表示尊敬。后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7)顺水推船:又为“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8)杳无音信: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4.辨近义 (1)五味俱全 五味杂陈 辨析:两者都形容味道多,滋味全。“五味”是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泛指各种味道。“

6、五味俱全”,形容味道齐全,可以指食物花样多,品种全,也可以形容复杂的情绪和感受。“五味杂陈”,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形容感受复杂而说不清。 (2)一贫如洗 一寒如此 辨析:两者都用来形容极度贫穷。“一贫如洗”,形容穷得一无所有,就像被水冲洗过一样。“一寒如此”,竟然贫穷到这种地步。使用“一寒如此”时,前面要有对贫寒情况的描写或交代。 5.积名句 (1)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目标一了解戏剧内容,把握戏剧冲突 1.楔子一般在第一折之前,有时也在折与折之间。在第一折之前的相当于序

7、幕,这出戏的楔子写了什么内容?作用是什么? 提示:交代了与剧情相关的内容,如窦娥的身世,与蔡婆一家的关系,为后文故事的展开作铺垫。 2.在杂剧里,人物出场读几句诗、说几句话,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读几句诗叫定场诗,说几句话叫定场白。它们的作用是介绍剧情,安定观众情绪。,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3.第一折中【后庭花】和【青哥儿】两段内容有什么不同?,提示:【后庭花】是窦娥在不理解婆婆的情况下对婆婆的嘲讽,【青哥儿】是窦娥对婆婆无奈的规劝。 4.在第二折中,窦娥与张驴儿对簿公堂,楚州太守桃杌出场时有一段独白,这一段在剧中有何作用? 提示:从侧面揭露了当时官吏的腐败和吏治的黑暗;为窦

8、娥蒙冤添加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剧情得以自然发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5.从全文来看,第二折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提示:第二折是戏剧冲突的发展。张驴儿为达到霸占窦娥的目的,本想药死蔡婆,不料药死了父亲,使戏剧情节陡转;而昏官桃杌不察实情,将窦娥屈打成招,判为死罪,为第三折高潮的到来作铺垫。,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6.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提示:清白的窦娥被无赖张驴儿诬陷 当时恶人横行、以强欺弱的社会现实 窦娥本想依靠官府洗清自己的冤屈,却被判死罪 吏治黑暗,官吏昏聩、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窦娥

9、怕连累婆婆,又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窦娥的孝顺、善良,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目标二探究手法,体会用意 1.窦娥面对不白之冤,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提示:天地,在古人的意识里,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指斥天地鬼神。这是窦娥反抗意识的体现。 2.第三折中【快活三】【鲍老儿】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有什么作用? 提示:两支曲子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3.文中写窦娥

10、的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提示: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千真万确,又能增强悲剧气氛;符合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们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 4.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颠倒。这三桩誓愿,有实现时间长短的区别,程度也不相同,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1.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确如全名所说,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大悲剧。作者用哪些艺术手法使本剧产生了如此的效果?谈谈你的理解。,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2.作者写窦娥

11、指斥天地鬼神“错勘贤愚”“不分好歹”,却又写窦娥的三桩誓愿得到实现,这是不是矛盾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的理解,加以探究。 提示:不矛盾。“天地”是人间统治阶级的象征。对天地鬼神的抨击实际上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反映了她的反抗精神;三桩誓愿实际上表达了惩治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的希望。两者是不矛盾的。 矛盾。正是这种矛盾,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而又无能为力进行社会变革的无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像窦娥一样的底层百姓除了向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一方面借窦娥之口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

12、雪窦娥的冤案。,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大胆的夸张 窦娥冤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学以致用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并不等于有失真实或不要事实,

13、而是通过夸张把事物的本质更好地体现出来。夸张既用在日常会话中,也用在文学作品中。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请采用夸张的手法,以“脸”为话题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写作示例:他们的脸使我感到惊异。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严肃的脸,有如昆仑之耸峙;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郁怒的脸,有如雷电之将作。青年的清秀的颜色隐退了,换上了北地壮士的苍劲。他们的眼睛将要冒出焚烧一切的火焰,抿紧的嘴唇里藏着咬得死敌人的牙齿佩弦的诗道:“笑将不复在我们唇上!”用来歌咏这许多张脸正合适。他们不复笑,永远

14、不复笑!他们有的是严肃与郁怒,永远是严肃的郁怒的脸。(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关汉卿,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 瑶台望月 你从关公故里昂首走来, 你从窦娥之冤流泪走来, 你是梨花园中的“曲圣”, 你是文明古国的“莎翁”, 你更是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 你的脉管里涌动着关老爷的基因,你的魂魄里珍藏着中条山的刚毅。 你博学多才,风流倜傥,本应求取功名,造福苍生。但那是一个穷兵黩武的时代,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统治者,歧视汉人,仇视文化,废黜科举,撤走了社会底层优秀文人步向理想的天梯,读书人沦落到“八娼九儒十丐”的悲惨地步。,美文品读,素材开发,但你并未彻底绝望,你悬壶济世,走街串巷,目睹

15、了那一场场官府草菅人命的悲剧。你反复地扪心自问:“难道我当真只能救得人家的伤风咳嗽吗?” 大凡历史上的文学艺术家有两种:一种是因为逢迎时势而得名,一种是因为直面现实一身傲骨而留声。你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你“一管笔在手,敢搦孙吴兵斗”,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窦娥冤:“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美文品读,素材开发,真庆幸,你有一位红颜知己:朱帘秀!一个是砚田笔耕、佳作频出的戏曲巨匠;

16、一个是技压群芳、独步当时的表演明星。情投意合,志趣相同。“只要你敢写,我就敢演!”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当窦娥冤公演时,窦娥的冤魂唱道:“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这激励着台下的观众,也激怒了阿合马这样的贪官酷吏。阿合马下令:“不改不能演,演,要你们的脑袋!”威胁利诱,软硬兼施,你与朱帘秀互相鼓舞,“不要脑袋就都不要吧!”窦娥冤一字未改,仍旧上演,阿合马恼羞成怒,立即禁演,你与朱帘秀双双锒铛入狱一道亮丽的血色,映照天地,存留人间。 将碧血,写忠烈,作厉鬼,除逆贼。这血儿啊,化作黄河扬子浪千叠,长与英雄共魂魄!强似写佳人绣户描花叶,学士锦袍趋殿阙,浪子朱窗弄风月;虽留得绮词丽语满江湖,怎及得傲干奇枝斗霜雪?,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庆幸历史创造了关汉卿,更感谢田汉先生于缠绵爱海中,掬出这捧血色艳美的人间恋情,铸造出粉蝶如铁的双飞蝶。长歌当哭,柔情如练。铜豌豆,一身正气数风流,风流更是伟丈夫! (摘自散文网,有删改) 品读提示文章以激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