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_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172148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7.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讲_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第十讲_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第十讲_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第十讲_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第十讲_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讲_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讲_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本章教学目的: 了解复合材料各种成型工艺 掌握常用成型方法(手糊法、层压法、喷射法等) 了解模具及辅助材料 了解复合材料固化成型过程 本章重点难点: 复合材料常用成型方法(需要的常用设备及主要工艺参数;复合材料固化成型过程),6.1 概述,一、主要工艺过程,第6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过程,要求,纤维均匀地按设计要求分布在制品各个部分; 树脂适量、均匀地分布在制品各个部位,并适当固化; 尽量减少气泡,降低空隙率,提高制品的致密性; 掌握所用树脂的工艺性能,制定合理的工艺规范。,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大致可以分为4个步骤,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2、的工艺特点 (1) 材料的形成与制品的成型是同时完成的 该特点可实现大型制品一次整体成型,简化制品结构,并且减少组分零件和联接零件的数量,因而减轻制片质量,降低工艺消耗和提高结构件使用性能 (2) 复合材料的成型比较方便 复合材料基体及增强材料的特点,可使得一些复合材料用廉价简易设备和模具,不用加热和加工工艺的方法,由原材料直接成型出大尺寸的制品。 一种复合材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成型,选择成型方法可根据制品结构的特点、用途、生产量、成本以及生产条件的综合资料考虑,选择最经济和最简便的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制件的设计过程,根据制品的要求选材(F、M),根据单向性能铺层设计,根据材料的工艺性选择成型方法

3、,工装模具设计,成型工艺实验,二、成型工艺种类,手糊成型 真空袋压法成型 压力袋成型 树脂注射和树脂传递成型 喷射成型 层压成型 模压成型 缠绕成型 热压罐成型,三、成型工艺的选择,产品外形构造和尺寸大小 材料性能和产品质量要求 生产批量大小及供应时间要求 企业可能提供的设备条件及资金 综合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盈利,6.2 各种成型工艺方法简介,一、定义,第6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手糊成型又称接触成型,采用手工方法将纤维增强材料和树脂胶液在模具上铺敷成型、室温(或加热)、无压(或低压)条件下固化,脱模成制品的工艺方法。,手糊成型工艺,工艺流程,1) 脱模剂、胶衣和纤维布,2) 倒树脂并赶

4、匀。,3) 重复纤维布和树脂过程。,4) 固化,手糊成型工艺示意图,特点,优点:,不受产品尺寸和形状限制,适宜尺寸大,批量 小,形状复杂产品的生产。 设备简单,投资少,设备折旧费低。 工艺简单。 容易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制品树脂含量较高,耐腐蚀性好。,缺点:,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 产品质量不易控制,性能稳定性不高。 产品力学性能较低。,二、原材料选择,1. 增强材料,无捻粗纱布(方格布):0.10.8mm 变形性好,易被树脂浸透,易排除气泡,增厚效率高。 加捻布(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单向布)0.050.6mm 表面平整、气密性好;价格贵、不易浸透树脂、增厚效果差 玻璃布带;

5、短切纤维;表面毡; 短切毡 树脂浸透性好,气泡容易排除,变形性好,施工方便,制品含胶量高6080%,防渗效果好。,2. 树脂,1)要求,粘度适宜,0.20.8Pa.S,对玻纤有良好浸润性; 在室温下凝胶、固化,并且无低分子物产生; 无毒或低毒; 价格便宜,来源广泛。,2)常用树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3)辅助材料,稀释剂 填料(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触变剂(适用垂直面施工,活性SiO2) 颜料(一般选用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影响固化),1. 原材料准备,三、手糊工艺过程,1)胶液配制,胶液工艺性:胶液粘度、凝胶时间 手糊工艺进行前,必须进行胶液凝胶时间试验。要使凝胶时间大于或等于所配胶液施工时间

6、,否则手糊不能顺利进行。,不饱和树脂配方(质量份) 树脂:100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引发剂); 萘酸钴苯乙烯溶液:14份(促进剂,加入量与环境温度有关),2)增强材料准备,玻纤布裁剪:,圆环形制品,玻布沿径向45剪裁,2)增强材料准备,玻纤布裁剪:,圆锥形制品,玻布裁成扇形,玻纤布裁剪,圆环形制品,圆锥形制品,玻布沿径向45剪裁,玻布裁成扇形,布的拼接,对接(表面质量要求高的产品),搭接,3)胶衣糊准备,可选用专用胶衣糊制作表面层,提高表面层质量(外观、性能),2. 糊制,1)表面层(胶衣层、富树脂层),厚度:0.250.5mm,或300500g/m2 涂刷(二遍,互相垂直):喷涂 表面毡

7、(材料),2)增强层,材料:玻璃布或短切毡,拼接,对接(注意对接缝错开),搭接,二次固化拼接(d7mm,固化发热量太大,制品易变形或分层),特殊处理,弯角或凹凸处:玻布剪开,压平,直角:先填触变树脂,然后糊制,凸字:先用树脂浇注,然后糊制,3. 固化(凝胶-定型-熟化),固化方式,常温固化:温度15 (2530);湿度80% (1530,824h),加热固化:烘箱、固化炉、模具加热、红外线加热 (6080,12h),固化度,丙酮萃取法,硬度法(巴氏硬度) 15,4. 脱模:气脱、顶脱、水脱,5. 后处理,修整:除去毛边、飞刺、修补表面及内部缺陷,钻孔,装配:机械连接、胶接,表面涂饰,1. 胶衣

8、起皱、龟裂、变色,四、手糊制品缺陷及原因,原因:,起皱,胶衣层太薄;固化剂不足;气温太低; 胶衣层厚度不均;胶衣层固化不足,龟裂,胶衣层太厚;固化时热量过大; 固化剂用量过多;,变色,固化剂用量过多;胶衣流挂; 颜色分离;胶衣层厚度不均,2. 制品收缩,原因:,拐角处圆弧半径过小; 脱模剂用量太多; 制品局部厚度过大; 胶衣层厚度不均,后固化加热不均,3. 制品翘曲和变形,原因:,固化剂用量过大 制品太薄; 制品厚度不均匀或不对称; 树脂集聚; 脱模太早,树脂固化度不够; 后处理过早或温度不均,符合制品尺寸、精度、外观要求 足够的刚度、强度、热稳定性 较小的热容量,有效利用热能;与制品热膨胀系

9、数匹配 质量轻,便于搬运,维护方便,一、模具基本要求,模具与辅助材料,木材;石膏;水泥;石蜡; 泡沫塑料(不脱模内芯); 可溶性盐(AlPO4(6070%)+NaCO3 (3040%) + NaBO2 (58%) ),80溶于水; 低熔点金属58%Bi+42%Sn,熔点135 ; 玻璃钢 金属:钢材、铸铝,不能用铜(铜盐可妨碍树脂固化),二、模具材料,单模,三、模具结构形式,阴模(制品外表面光洁),阳模(制品内表面光洁),对合模,制品双面光洁,拼装模(组合模),大型模具,由小块模具拼装而成,a.阴模示意图,b.阳模示意图,c.对模示意图,1. 脱模剂,四、辅助材料,油脂类:硅酯、黄油、凡士林、

10、石蜡,溶液类:聚乙烯醇(乙醇水溶液),薄膜类:PVC、PE、PA,脱模剂要求:,不腐蚀模具,不影响树脂固化,对树脂粘附力小; 成膜时间短,成膜均匀、光滑; 使用温度高于树脂固化温度; 操作简便,使用安全,价格便宜,2. 隔离材料(保护复合材料不受污染): PVC、PA薄膜,3. 透气材料、吸胶材料:玻璃布、吸胶纸、吸胶毡,4. 真空袋材料:气球步、橡胶袋、尼龙薄膜 5. 密封材料:胶条、胶带,图4-5 手糊玻璃钢制品举例,袋压成型,优点:仅用一个模具,就可得到形状复杂,尺寸较大,质量较好的制件,也能制造夹层结构件,1. 过程,一、真空袋成型,2. 特征,1)工艺简单,不需要专用设备; 2)压力

11、较小,最大为0.1MPa,只适用厚度1.5mm以下复合材料制品,制品:大尺寸产品的成型,如船体、浴缸及小型飞机部件,X-39机翼,低成本树脂(LTM)基体材料:指在130-150下固化,特别是能在0.1MPa即真空压力下固化。,二、压力袋成型,压力为0.250.5MPa,制品:薄蒙皮、蜂窝夹层结构件,三、真空袋-热压罐成型,1. 热压罐组成,罐体、真空泵、 压气机、储气罐、 控制柜,用于先进复合材料结构,2. 工艺过程,3. 真空封装材料铺叠顺序,构成隔离、透胶、吸胶、透气系统,真空封装材料的铺层顺序,加压作用:压实预浸料,制备结构均匀、致密复合材料 加压时机:粘流态与高弹态区间 加压太早:树

12、脂流失过多 加压太迟:树脂已进入高弹态,树脂结构不致密,3. 真空封装材料铺叠顺序,流动模型:树脂流动特性 热化学模型:树脂体系吸热、放热过程 空隙模型:成型缺陷 内应力模型:收缩应力、热应力,3. 真空封装材料铺叠顺序,专家系统:控制热压罐成型工艺过程,固化模型,4. 工艺参数,固化温度、时间:取决于树脂体系和制件厚度; 升温速率 固化压力:排除过剩树脂,使制件密实; 加压时机 真空度:排除夹杂空气和挥发物,1. 定义,模压成型,将复合材料片材或模塑料放入金属对模中,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材料充满模腔,固化成型,脱模制得产品的方法。,2. 特点,生产效率较高,制品尺寸准确,表面光洁,产品无需二

13、次加工,易于机械化、自动化; 模具设计制造复杂,压机及模具投资高,产品尺寸受设备限制,只适于大批量中小型制品。,3. 工艺流程,1)模压料估算,r:制品密度 V:体积 a:物料损失系数(3%5%),2)确定工艺参数,A. 温度,装模温度:取决于模压料品种,制品结构和生产效 率(快速成型80以上,一般室温90 ) 升温速度:10 /h 30 /h,最高模压温度,固化温度(温度过低,固化不完全;过高,局部固化,中间固化不良),保温时间,固化反应时间不稳定,导热时间,B. 压力,作用:克服模压料之间以及与模腔间的摩擦,物料充 满模腔;压紧制品,保证形状和尺寸 加压时机:树脂激烈反应放出大量气体之前

14、a. 凭经验(树脂拉丝);b. 树脂凝胶温度;c. 气体释放量 放气充模(加压、卸压、反复几次),3)预热和预成型,预热作用:改善工艺性能,提高模压料温度,缩短固化时间,降低成型压力; 预热方法:加热板、红外线、电烘箱、高频、远红外 60100,30min C. 预成型(室温下预先压制):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及制品性能,一、 工艺流程,层压成型,1)胶布裁剪(下料),连续切割,手工裁剪,d9mm厚板,胶布纬向比横板窄510%,2)配叠(排版或配布),每块板料两面各放23张面层胶布 胶布挥发分7%,否则干燥处理 d9mm 厚板,中间可夹配表角料、碎布,但不超过总量10%,确定配料量,按质量

15、法下料,按层数下料:预先确定1mm板材所需胶布张数,据此估算,F-面积;H-厚度; r:密度;a-物料损失系数,H5mm,r=0.020.03; H9mm,r=0.030.08,3)组合,叠合体=铁板+衬纸+单面钢板+板料+双面钢板+板料+双面钢板+板料+单面钢板+衬纸+铁板 一个叠合体510块板,一次可压制710个叠合体 组合原则:厚板放二侧,薄板料放中间;薄板料放二侧,后板料放中间;H20mm,单独压制 衬垫材料(衬纸、石棉布):传热、传压均匀;多次使用后变脆,应更换,4)热压,预热预压:树脂熔化,除去挥发份;树脂浸渍玻璃布, 逐步固化至凝胶态 (板坯流胶,但不能拉丝时,预压结束) 热压:

16、施加最高压力并保温27min/mm,5)冷却脱模: 通冷却水并保持,t50,除去压力,取出板材,6)后处理: 后固化,烘箱,120130,120150min,二、 工艺参数,1)成型压力:压力大小、加压次数、加压时机 压力大小因素:胶布特性,板料厚度,升温速度,2)成型温度,预热阶段(最高温度为凝胶温度) 中间保温阶段(初步固化),板料浸润、密度 升温阶段(最高温度为固化温度) 加压保温阶段(充分固化) 冷却阶段(t50),3)成型时间(预压、热压、冷却时间之和) 因素:树脂固化速度,层压板厚度,压制温度,1. 过程,短纤维沉积预成型法,将短纤维预先制成与制品形状相似的疏松毡状毛坯,然后再浸渍胶液,经压紧固化而得到复合材料制品,2. 方法,纤维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