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第二定律2.7熵物理意义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1172082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63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力学第二定律2.7熵物理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热力学第二定律2.7熵物理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热力学第二定律2.7熵物理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热力学第二定律2.7熵物理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热力学第二定律2.7熵物理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力学第二定律2.7熵物理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力学第二定律2.7熵物理意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节(含十二节) 熵的物理意义和热力学进展,一、熵是系统紊乱度(无序度)的量度,无序,S低温 S高温,无序,物态与熵:,温度与熵:,演示,演示,一、熵是系统紊乱度(无序度)的量度,压力与熵: S高压 S低压,(高压:较小的空间 低压:较大的空间), S分离 S混合,无序,无序,排列与熵:,分子构成越复杂,S越大,二、熵与热力学几率,熵与紊乱度相关,紊乱度可用热力学几率表示,1、热力学几率,分布方式,40,31,22,13,04,合计,实现数,1,4,6,4,16,1,数学几率,1,热力学几率:实现某一状态时,可能有的微观状态数。 (实现数),二、熵与热力学几率,如:,最不均匀分布,最均匀分布

2、,N = 4,热力学几率,数学几率 P,1,1,N = 8,热力学几率,数学几率 P,宏观状态总是表现为几率最大的那些状态,即紊乱度最大的状态。,N=1mol,其它分布 P = 0,均匀分布区域P = 1,数学几率 P,二、熵与热力学几率,N4,N8,N32,N72,二、熵与热力学几率,2玻兹曼(Boltzmann)公式,设熵 S = f (),熵具加和性:S = S1 + S2 = f (1)+ f (2),总几率为各自几率之积: = 1 2,两者相联系的关系式为:,S = kB ln , Boltzmann 公式,( kB = 1.380610 23 JK-1 ),S:宏观量,:微观量,统

3、计热力学的基础公式 是联系经典热力学和统计热力学的桥梁,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热力学第二定律可归结为熵增原理: 一切自发过程都向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1热力学第二定律适用于有限的宏观系统,(1) 不能描述个别质点的行为。宏观系统是指含有大量质点构成的系统,这才能服从统计规律,(2) 不适用于整个无限的宇宙。,无限的宇宙不能被认为是隔离系统,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2热力学第二定律适用于隔离系统,开放系统中,存在稳定的有序态,如生物,从低级高级(更有序)的进化。 对于开放系统中有序结构的熵解释,形成非平衡态热力学。,四非平衡态热力学,1. 非平衡态,系统的定态(不随时间而变的恒定状

4、态)有两种:,隔离系统的定态:系统内部宏观上无能量流,无物质流,为热力学平衡态,开放系统的定态:系统内部宏观上有能量流或物质流,为热力学非平衡态,并由非平衡态维持其定态,如与两热源接触的金属棒,一定时间后,各点温度不变,并由热流维持其定态,生物体维持有序结构,需要有热流和物质流,四非平衡态热力学,生物体 S总熵 S内部S外部,2熵流、熵产生和耗散结构,熵产生S内部:体内的生化反应,血液循环,扩散 0,蛋白质,淀粉,脂肪,无序小分子,熵流S外部: 能交换:如散热,四非平衡态热力学,物交换:如摄入低熵物,排出高熵物,若S总熵 0 最终死亡,耗散结构:需消耗外界能量而维持的有序结构,如活的生物,四非平衡态热力学,3地球的总熵平衡,低熵物,高熵物,请转下一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