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竞赛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1171676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感竞赛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院感竞赛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院感竞赛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院感竞赛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院感竞赛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院感竞赛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感竞赛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S/T 5082016 医院感染竞赛试题第一节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与消毒管理规范1.环境表面 :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 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2.高频接触表面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 算机等。3 .污点清洁与消毒 :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4.人员卫生处理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5.低度风险区域 基本没有患者或

2、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6.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 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7.高度风险区域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 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8.清洁与消毒原则(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2 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3 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或消毒剂,4.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3、5.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 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6. 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7.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 薄膜、铝箱等)实行一用一更换。8.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9 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10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11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 以清水

4、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12.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9.强化清洁与消毒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1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2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3-内酰胺酶 (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10.强化清洁与消毒的注意事项(1.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具体参照 执行。 2.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3对感染朊病毒、气性坏疽、不明原

5、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参照消毒技术规范 执行。4.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10.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目测法的标准 整洁卫生、无污 垢、无污迹、无 异味等。第二节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病区: 由一个护士站统一管理的多个病室(房)组成的住院临床医疗区域,与住院部公用区域或公用通道 由门分隔。一般包括病室(房)、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医务人员值班室、治疗室、污物间等。2.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结合本病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特点, 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6、并组织实施。2 根据本病区主要医院感染特点,如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主要病原体、主要侵袭性操作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并组织落实。3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应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做好相应记录。4 结合本病区多重耐药菌感染及细菌耐药情况,落实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规定。5 负责对本病区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6 接受医院对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 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3.对病区所有人员的要求(

7、1 应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2 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应遵循WS/T313的要求;隔离工作 应遵循WS/T311的要求;消毒灭菌工作应遵循WS/T 367的要求。3 应遵循医院及本病区医院感染相关制度。4 应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按照医院的要求进行报告。5 应了解本病区、本专业相关医院感染特点,包括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6 在从事无菌技术诊疗操作如注射、治疗、换药等时,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7 应遵循国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8 保洁员等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清洁、消毒等知识和技能。)4.抽出

8、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 超过24h。无菌棉球、纱布的灭菌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 应超过4h。碘伏、复合碘消毒剂、季铵盐类、氯己定类、碘酊、醇类皮肤消毒剂应注明开瓶日期或失效日期, 开瓶后的有效期应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无明确规定使用期限的应根据使用频次、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确 定使用期限,确保微生物污染指标低于100CFU/mL。连续使用最长不应超过7d;对于性能不稳定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配制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第三节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1. 经空气传播疾病 :由悬浮于空气

9、中、能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1m),并长时间保持感染性的飞沫核传播的一类疾病。2.呼吸道卫生: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嗔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 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l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 3.传染病诊治应遵循的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 落实门诊、急诊就诊患者的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4.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识别的要求 (1应制定明确的经空气传播疾病预检分诊制度与流程并落实。2 预检分诊应重点询问患者有无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流行病学史等情况,必要时应对疑似患者测 量体温。对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发放

10、医用外科口罩,并指导患者正确佩戴,指导患者适时正确实施 手卫生。3工作人员应正确引导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到指定的感染疾病科门诊就诊。)5.如何安置感染性疾病患者(1临时安置地应确保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或安装了带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有 手卫生设施,并符合要求。2 集中安置地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之间应设置缓冲间,缓 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无逆流,不交叉。病室内应设置卫生间。3 疑似或确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并限制探视人数和 时间。4 疑似患者应单人间安置,确诊的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同一病室,床间距不小于1.2 m。 5患者在病情容许时

11、宜戴医用外科口罩,其活动宜限制在隔离病室内。)第四节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1.感染性织物 ;医院内被隔离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后,或者被患者血液、体 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和排泄物等污染,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2.对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的要求(1应按本标准对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应减少抖动。2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3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4.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5.医院洗衣房应分别配置运送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的专用运输工具,

12、不应交叉使用。)第五节 供应室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标准1.植入物 :放置于外科操作形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d或者以上的可植人性医疗器械。外来医疗器械;由器械供应商租借给医院可重复使用,主要用于与植人物相关手术的器械。酶清洗剂:含酶的清洗剂,有较强的去污能力,能快速分解蛋白质等多种有机污染物。清洗 :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冲洗 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

13、残留物的过程。 终末漂洗: 用经纯化的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管腔器械 ;含有管腔,其直径2mm,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的距离 其内直径的1 500倍的器械。2.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灭菌,再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a) 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和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 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c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 的规定。3.灭菌器械的包装材料如为普通棉布时应做到的要求:四边外不应有缝线,不应缝补

14、;初次使用前应高温洗涤,脱脂去浆。4.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5.无菌物品存放要求如下:a) 无菌物品存放区环境的温度、湿度达到相关的规定时,使用普通棉布材料包装的无菌物 品有效期宜为14d。b) 未达到环境标准时,使用普通棉布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不应超过7d。c)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30d;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 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80d;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80d。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80d。6.可追溯:对影响灭菌过程

15、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第六节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1.1. 1.& L6 G0 X+9 I# K r* V0 m) - U& q$ z9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2.多重耐药菌引起的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主要内容: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物品如听诊器等要专人专用,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第七节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1自然通风: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压,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2.空气净化 :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3.空气净化方法包括:1通风;(包括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3 空气洁净技术; 4. 紫外线消毒 5.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6.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7化学消毒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