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生应急现状及发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1171661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6.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卫生应急现状及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我国卫生应急现状及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我国卫生应急现状及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我国卫生应急现状及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我国卫生应急现状及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卫生应急现状及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卫生应急现状及发展(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卫生应急的现状与发展,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近年来突发事件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情况,“十二五”期间, 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15.2亿人次受灾,7725人死亡或失踪,4510.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9168.2亿元。,2,3,近年来突发事件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情况,主要内容,一、基本概念和职责(干什么的?) 二、卫生应急工作进展(已经干了什么?) 三、新时代卫生应急工作思路(还将干什么?),4,一、卫生应急工作职责,5,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

2、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6,2007年8月发布,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7,8,卫生应急,卫生应急工作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2003年5月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10,突发急性传染病,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具有损及人群健康可能性的事件,特别是可在国际社会传播或构成严重和直接危害的事件,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职

3、责,指导、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处理救援、总结评估等工作; 开展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13,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工作职责,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健康危害,实施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疾病防控、健康宣教、心理援助和物资保障等措施; 坚持平急并重原则,开展的相关日常准备和能力建设。,二、卫生应急工作进展,14,在一次次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卫生应急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快速发展起来。在此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不可替代的经验和模式,逐渐形成了具有行业特点的卫生应急体系,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和工作水平显著提升。,15,卫生应急发展历程,15,16,卫生应

4、急发展的里程碑,(2003年),(2008年),(2014-2015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17,案例1 改变中国的SARS,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暴露出中国政府危机应对机制的种种缺陷,也凸显了中国卫生防疫基础的薄弱。,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感染8098例,死亡774例,病死率9.56%。 我国内地感染5327例,死亡349例,病死率6.55%。 国家统计局计算,造成我国933亿元人民币损失,占2003年GDP 0.8%;世界银行估算,造成我国274亿美元损失,占2003年GDP 2%,18,SARS的启示,催生科学发展观 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防治“非典”

5、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从2004年起,国务院把加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作出了部署 卫生应急工作步入法制轨道 2003年5月,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标志着卫生应急工作步入法制轨道,19,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主要做法:,建立卫生应急法制体系 初步构建起覆盖法律法规、行业规章、规范标准和管理操作四个层面,囊括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和紧急医学救援的法规规范体系 形成卫生应急管理体制 初步建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

6、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 全面优化卫生应急机制 探索建立联防联控、区域联动等卫生应急工作机制,不断强化部门间、军地间、区域间、国际间的协作。 逐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基本形成“覆盖全面、相互衔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不断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 建成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由5天缩短为4小时;建立起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和实验室网络,具备72小时内检测300余种病原体的能力,20,案例2 H7N9疫情防控(新发生疫情),2013年3月,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首次发生H7N9疫情,此后每年冬春季节出现季节性流行。 201

7、3年3月至2017年10月,中国内地27个省份报告病例1533例,其中死亡607人,病死率为39.6%。 2016年冬至2017年春,H7N9疫情来势凶猛,病例数上升快,疫情范围广。,21,H7N9疫情防控,1.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 2.全力做好病例救治 3.关闭活禽市场,规范活禽调运 4.加强疫情监测 5.加强疫情形势研判,6.加强相关疫情防控措施落实 7.做好信息发布和风险沟通 8.加强科研攻关和国际合作,22,H7N9疫情防控成效,感谢中国收集和传递宝贵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以及与世界卫生组织卓有成效的紧密合作。中国官方快速地追踪、监测和检测了数千接触者,包括数百名医务

8、工作者。-陈冯富珍第66届世卫大会 今年8月,李克强、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给予充分肯定,23,24,案例3 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疫情,2015年5月,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在韩国暴发,我国于2015年5月27日报告1例来自韩国的输入性病例。 (MERS是一种烈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病死率达36%,韩国发现186人感染,其中38人死亡,近1.7万人隔离,并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和国际影响),成功处置首起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疫情,2015年5月27日22时许,获悉1名韩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入境广东省,我委立即通报广东。广东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仅用2个多小时即追踪到位,并第一时间积极协调省内医疗力

9、量和资源,全力救治病例。 该病例在境内的所有75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追踪到位,并实施为期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未发生疫情扩散。 高效率监测预警,全力追踪排查43例入境密切接触者,有效防范境外疫情的再次输入。,25,加强协调,发挥联防联控工作作用 加强督导,巩固强化国内疫情防控措施 把握源头防控、口岸监测等重点环节 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围 未雨绸缪,做好朝觐活动防控准备工作 科技攻关,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严防MERS疫情再次输入,北京、广东、山东、辽宁、吉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黑龙江等省市累计排查43例入境密切接触者,及时采取了医学隔离观察等措施,26,得到了包括世卫在内的国际社

10、会和国内各方的高度评价。,27,卫生计生部门年均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近1000起,“十二五”以来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及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4,新疆输入性脊髓灰质炎疫情,2011,H7N9疫情,2013,2015,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疫情,2016,寨卡和黄热病输入疫情,2017,H7N9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经验总结,发挥制度优势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指挥,这是防控成败的最关键因素 强化机制保障 强化跨部门联防联控,调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形成合力,这是有效应对疫情的组织保障 坚持科学防控 要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充分发挥专家、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医务

11、人员的作用;要强化健康教育和舆论引导,调动起各方参与积极性,营造出全社会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做到信息公开 坚持公开、透明,及时公布疫情和回应社会关切,消除社会恐慌,营造良好环境,28,三个关键环节 把握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个关键环节 四条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预警、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防治策略 五早工作措施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29,29,探索形成“五早”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中国模式,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30,汶川特大地震,死亡近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强度和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案例4 汶川地震医学救援,31,汶川地震的启示,汶川地震在带给民族苦难的同时,也

12、促进了紧急医学救援管理和专业的发展,是紧急医学救援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汶川医学救援中,我们总结出 “前后方、军警地指挥一体化”等经验启示,为今后几年紧急医学能力的快速提升奠定了基础,也发现了现场医学救援队伍及综合保障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32,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的主要做法,平战结合,增强现场处置能力 建设4类37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立了2万支、20多万人的地方卫生应急队伍,初步实现队伍机动化、装备携行化、医院车载化、自我保障化,成为现场处置的拳头力量 规范建设,筑牢工作网底 建立了卫生应急能力评估体系,明确工作规范,推动资源下沉,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特别是县级人民医院第一现场处置作用

13、 统筹发展,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启动核辐射损伤、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等建设,与工业信息部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卫生应急基础条件、保障水平和科技含量明显提升,33,34,案例5 芦山地震紧急医学救援,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造成196人死亡,21人失踪,1.3万余人受伤,震后1小时快速反应 国家卫生计生委派出5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赶赴灾区 震后12小时及时转运 重灾区80%以上危重伤员转运至后方医院 震后24小时重点覆盖 医疗救援队覆盖芦山、宝兴两个重灾县的11个乡镇 震后56小时医疗全覆盖 实现医疗救援全覆盖 震后3天防疫全覆盖 实现卫生防疫全覆盖,3

14、5,主要措施,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强化救治,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救治任务 8月13日早晨,我委调派首批36名专家赴天津指导和协助开展伤员救治 累计从全国46所医院选派20余批次,近20个学科,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112名国家级医学专家 天津市9千余名医护人员昼夜奋战,12小时内完成住院伤员手术414台次 集中到15所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甲专科医院,给予最好的治疗,案例6 天津港“812”特大事故紧急医学救援,医疗卫生机构接诊3000多人,收治入院800余人,36,37,同步跟进,铸就卫生防疫坚固屏障 在100公里范围的12个点位,连续10天对360份食品样品进行氰

15、化物污染监测 做好心理干预与康复救治对接 完成1095人次心理干预专业培训,有效心理干预2396人次,干预重点人员504人次,家庭医生累计入户随访232人,2012,2014,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卫生计生部门每年均参与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数百起,云南彝良地震,2011,四川芦山地震、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2013,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2015,江苏昆山爆炸事故、昆明3.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云南鲁甸地震,“东方之星”沉船事故 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故,38,2016,江苏盐城龙卷风冰雹灾害 部分省份洪涝灾害,38,紧急医学救援经验总结,坚持生命至上理念 安排最好医院、最好医生,给予最好的治疗,最大

16、限度最大限度减少死亡和伤残 坚持底线思维 着眼最严峻最复杂局面,瞄准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需求,聚焦极端条件下抢险救援和生命救护 坚持平急结合 坚持全方位、全过程的卫生应急管理,加强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强化日常管理、培训演练、运维保障和常态使用,采取符合国情和发展阶段、适宜的技术,39,把握“两点一线”(现场、转运、医院) 把握现场检伤分类救治、伤员快速安全转运和医院批量收治是紧急医学救援的3个关键环节 第一时间应对 基层第一时间应对对事件处置至关重要,充分发挥县级人民医院第一救治现场作用 发挥专家组作用 专家组每与当地形成了共同查房、共同讨论病例和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合作机制,有效提升了重症伤员的生存率 坚持“六同步”处置 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疾病防控、心理援助、健康宣教、物资保障同部署、同安排 落实“四集中”救治 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伤员、集中救治急危重症伤员,40,探索形成“六同步”“四集中”的 紧急医学救援中国模式,卫生应急走向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