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7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1.66KB
约25页
文档ID:7109877
2007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1/25

1 -2007 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宜宾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宜宾市人民政府市长吴光镭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2002 年以来,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下,在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下,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2006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428.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6%,五年年均增 长 12.7%;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 年的 25.32:42.94:31.74 调整为 19.56:51.17:29.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8.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03%,比 2001 年同口径增长 215.14%2006 年区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其中,区县级税收收入增长 30.01%,超全市增幅 5.83个百分点――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积极实施“工业强市” 战略,饮料食品、化工、化纤、能源、林竹纸业 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快速发展筠连矿区开发初见成效,鲁班山南、北矿建成投产。

向家坝水电站正式开工,国家电网公司金沙江特高压运行维护基地选址宜宾,阳春坝、白沙、福溪等工业 集中区建设全面推进2006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170.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1%,比 2001 年增长 158.3%;区县属工业实- 2 -现增加值 54.9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85%,比 2001 年增长 227.2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1.2%――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积极培育壮大粮油、畜禽、茶叶、蚕桑、水果、烤烟等优势产业,叙府茶业等 45 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 33.3 亿元2006 年,粮食总产量达 216.53 万吨,五年年均增长 0.8%;农 林牧渔业总产值 139.28 亿元,比上年增长 4.47%,比 2001 年增长 40.77%,其中畜牧业产值 72.03 亿元,占总产值的 51.72%;劳务输出 108.65 万人次,收入 59.17 亿元五年来,建设乡村公路 3322 公里, 农村电网户表改造覆盖率达 85%,整治了 343 座中小型水库,解决了 22.65 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天然林保护 650 万亩,退耕还林 111 万亩,新增耕地 3.46 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 58.55 万亩。

――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创建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兴文石海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夕佳山民居创建国家 4A 级景区获得成功,承办了第四届四川旅游 发展大会、四川国际旅游节 2006 年 实现旅游收入 36.29 亿元,比上年增长 43.16%,比 2001 年增长380.66%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房地 产等产业发展迅速,2006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9.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3%,比 2001 年增长101.84%2006 年末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 40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8%,比2001 年增长 100.74%;各项贷款余额 206.53 亿元,比上年增 长 15.59%,比2001 年增长 42.88%――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完成了五粮液股份公司和宜宾纸业股份公- 3 -司股权分置改革,推进了长江控股公司资产重组,化解了长江控股、宜宾纸业、天原集团等企业的金融债务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市减少乡镇 28 个,新增街道办事处 2 个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6 年民营经济增加值 194.8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5%,比 2001 年增长 12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45.5%。

积极扩大开放,海关、检验检疫机构挂牌运行,组建了城市商业银行,三峡总公司、沃尔玛、浪莎集团等进入宜宾五年来,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累计232.63 亿元2006 年实现进出口总额 4.3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1.7%,比2001 年增长 177.21%――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内昆铁路、金筠铁路、旅游公路环线、宜水高速、翠柏大道、中坝 大桥、戎州大 桥等项目竣工,宜宾长江大桥、江安长江大桥等项目加速推进,乐宜高速公路、天池金沙江特大桥等项目顺利开工,宜宾港规划、机 场迁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五年来,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623.89亿元,年均增长 24.59%――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完成了《宜宾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修编评审工作,南岸西区和中坝、白沙、旧州 组团开发 加快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 5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 3 平方公里,比 2001 年增加 15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五年年均增长 1.39%完成了城区主要街道改造、管 线下地,全面推进了城区绿化、美化工程长宁县 被评为全国卫生县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组建了宜宾学院和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五年新建中小学 129 所,消除 D 级危房 42.6 万平方米, 2006 年全市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1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52.06%。

推进科技创新,五年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 28 项川南人才市场挂牌运营,引进高层次人才 137 名有效防控了- 4 -重大疫情,农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达到 128 万人图书馆、体育中心基本建成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丝丽雅集团老厂迁出中心城区,黄桷桩电厂脱硫工程建成投入运行,2006 年中心城区 II 类空气质量达到 232 天2006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3.61‰扶贫、广播电视、精神文明、气象、地震、人防、统计、社科研究、档案、地方志、保密、妇女儿童、残疾人、民族宗教、爱国卫生、老龄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民生活有效改善2006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331 元,比上年增加263 元,比 2001 年增加 1145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320 元,比上年增加 694 元,比 2001 年增加 2548 元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24.15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38.83 平方米普及率达 34.88%五年来,养老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从 78 万人次增加到 115.42 万人次,基金征缴额从 3.5亿元增加到 13.32 亿元;新增城镇就业 17.61 万人。

2006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6%启动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五年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 710 件,政协委员提案 1116 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 853 项深入开展“四项清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开通了市民热线开展了普法教育,狠抓了安全稳定,“平安宜宾”创建活动全面推 进,国家安全和国防后 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荣获“ 全国双拥 模范城” 称号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 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市- 5 -各族人民、驻宜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所有关心支持宜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总结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做好政府工作,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必须尊重规律,着眼长远;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开拓创新,务实落实;必须亲民为民,和谐稳定。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低,结 构不合理,增 长方式粗放,工业化进程滞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任务艰巨二是县域经济薄弱,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脆弱, 农民增收难度大三是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交通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需要四是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商贸物流不发达五是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不稳定因素较多,社会治安压力较大六是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城市公用事 业等方面,离人民群众的要求 还有较大差距七是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个别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执行力不强 这些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二、未来五年目标任务未来五年是推进宜宾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速,一批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相继进入,宜宾必将迎来大开放的机遇二是西部大开发和金沙江滚动开发深入推进,向家坝水电站、筠连矿 区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宜宾必将迎来大开发的高潮三是宜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正加速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名优品牌正蓄势待发,区位和资源优势正逐步发挥,宜宾必将迎来大发展的局面。

同时,- 6 -也要正视面临的不利因素和存在问题:从国际国内看,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信贷和土地趋紧,市场准入门槛提高,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地区之间竞争激烈;从自身看,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瓶颈和资源环境约束明显,思想观念还不适应大开放、大发展的需要面对机遇和问题,我们要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美好新宜宾目标,把“发展、 亲民、干事”作为最强音,以工 业化、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加速构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打造综合承载力强的中心城市,扎实抓好教育、科技等基础性事业,推 动长远发展;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全方位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开放发展;抓好节能降耗,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持续发展;关注民生,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到 2011 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 2005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 13%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15.5??53.5??31,基本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7%以上,各 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0%,耕地保有量 33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40%为此,要重点抓好并实现“六个新”:――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构建沿江经济带和宜珙兴、宜高筠开发轴线,做强做大饮料食品、化工、纯棉维- 7 -卡纤维、林竹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建设综合能源基地、现代机械加工基地和新型建材基地,力争形成 2-3 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工业集中区,培育 3-5 户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特大型企业和 100 户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力争培育 30 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打造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精品旅游区,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扎实推进宜宾港、物流园区和口岸建设,培育壮大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3%以上,把宜宾建成川滇黔结合部的商贸物流和金融、科技、信息中心――城乡面貌呈现新景象加快城市集中成片开发和城市功能区建设,建成“ 适度超前、持续发展、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放射状、开放型、组团式 ”沿江大城市,基本建成川滇黔结 合部的交通枢纽、金沙江滚动开发的依托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城镇化率每年增加 1.5 个百分点以上,以城带乡,城乡统筹,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教育科技实现新提升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扎实抓好基础教育,扩大高中办。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