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案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047148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教案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短文两篇》教案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短文两篇》教案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短文两篇》教案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短文两篇》教案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教案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教案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七、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l 教学目标、背诵并默写课文。、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l 教材分析重点:教学目标1、2难点:教学目标3l 课前准备、 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l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山峡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

2、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二、整体感知1、 反复朗读课文2、 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

3、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3、 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三、合作探究1、 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2、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班级交流【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

4、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

5、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四、背诵默写自背、互背、最后当堂默写五、佳句运用本文和山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之时,素湍绿

6、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六、作业布置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什么不同?【附相关资料】【注解】 交辉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与()参与,这里

7、指欣赏。【译文】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 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l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l 预习要求:a) 解决生字词注音;b) 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

8、译课文;c) 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d) 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l 教学课时:一课时。l 教学流程一、导入: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二、投影:作者生平。、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三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遂(su) 寝(qn) 藻(zo) 荇(xng)三、解决重点词语(投影)欣然:高兴地 念:思考、想到 相与:一起遂原来于是盖 遂与外人间隔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只,只是但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四、翻译课文(学生提

9、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l 板书设计描绘 庭中月色追求 美好事物热爱生活、旷达处世人生观贬官谪居l 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

10、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l 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长相思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西江月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李白l 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l 作业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