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社会 辨是非》学案2(鲁教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047006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社会 辨是非》学案2(鲁教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看社会 辨是非》学案2(鲁教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看社会 辨是非》学案2(鲁教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看社会 辨是非》学案2(鲁教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看社会 辨是非》学案2(鲁教版七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看社会 辨是非》学案2(鲁教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社会 辨是非》学案2(鲁教版七年级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看社会 辩是非学案第一框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教师寄语:走进去,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2、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并用是非善恶标准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3、知识: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学习重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学习难点: 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只有让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才能用是非善恶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活动探究(试一试,

2、你一定能行!)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80P81的相关内容,了解生活中存在是非善恶。 活动1、试一试:仔细分析P80的四个镜头,试一试你能区别开哪些属于真、善、美现象?哪些属于假、恶、丑现象吗?(填在课本上) 活动2、说一说:结合身边的事例,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存在哪些是非善恶现象,想一想,哪种现象多一些? 活动3、读一读:阅读P81的“相关链接”,领悟真、善、美的关系。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P8284,掌握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活动1、观察P81的两幅照片并阅读P82的两个典型事例,感受如何? (1)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现象,符合人们对_的追求,具有较强的_,它们能够起到净化

3、人们心灵的作用,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能够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_,从而有利于_。 活动2、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颂扬真、善、美的名言警句?(填在课本上) 活动3、分析P83漫画中的行为,想一想这些行为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1)社会上存在的假恶丑现象,危害_、败坏_。 (2)会对生活中的人们产生不利的影响,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_, 违法犯罪。 活动4、想一想: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什么影响?(在课本上标出来)二、合作探究 共解疑惑(众人拾柴火焰高)就上面的问题小组内交流探讨,共同解决疑惑,对仍然不明确的问题

4、提交全班讨论三、师生合作 深化知识 (以学促行 学以致用)仔细观察P83漫画,思考并分析漫画中的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四、回扣目标,总结收获(涓涓细流 终成江河)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我能做到。五、诊断评价,拓展应用(小试牛刀,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一)网络填空1.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社会生活中既有 、 、 ,也生 有 、 、 。活中 (1)真善美的影响:符合人们对 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有 和 。促使人们加强 ,是 自觉抵制 现象,从而有利与 形成。非 2.是非善恶对个人 (2)假恶丑的影响:危害 ,败坏 ;会对生善 和社会的影响 活中的人们产生 ,会使一些人 发生恶 扭曲,甚至走

5、上 的歧途。(二)选择题1、星期天,仇天军和同个同学坐公交车去书店,这时上来一个抱孩子的妇女,车上没有空位,仇天军马上站起来准备让座。可他看了看那几个同学,他们有说有笑,旁若无人,他又重新坐到了座位上。对此事的正确认识是:A、仇天军让座是为了出风头 B、仇天军如果让座,同学们会和他疏远C、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仇天军应该让座D、那么多人不让座,也不差他一个2、爸爸妈妈在饭店为小华过生日,点了许多小华爱吃的菜。临走,小华要求打包带走,爸妈笑着同意了。小华的行为:太小气,让人看不起现在生活好了,根本没必要体现了勤俭节约的美德有利于高尚品德的形成A、 B、 C、 D、3、赵新刚听说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同龄

6、人无钱上学,于是就和父母商量,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一部分去资助一个同龄人,让他和自己一样有上学的机会。他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为此,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赵新刚的作法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美德赵新刚的作法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没有必要这么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赵新刚是想出名,是一种虚荣的表现A、 B、 C、 D、4、下列行为属于真善美的是 ( )在2008年的大雪灾中,贵州志愿者们发起了“绿丝带”抗灾互助行动,随时帮助雪中受困的人 某网吧的老板让中学生小王免费玩了几天惊险刺激的大型网络游戏 出租车司机将乘客落在车内的包归还失主 看到校园内的果皮纸屑随时捡起A、 B、

7、C、 D、5、2007年6月11日,年仅20岁的辽宁省大洼县农民工刘明,在暴风雨中遭遇车祸,多处骨折。同行者为救他的性命,12次向路人下跪求救,却屡遭冷遇。最终,刘明命丧狂风暴雨中。对材料中见死不救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这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的冷漠情绪 见死不救的行为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这种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见死不救是一种假恶丑的行为A、 B、 C、 D、(三)阅读分析题情景一:一小贩在向过路行人兜售活黄色淫秽书刊和光碟。情景二:一青年向河里倾倒垃圾。河岸上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禁止倾倒垃圾”。情景三:在公共汽车上,一名中学生主动给一位孕妇让座。情景四:在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某

8、校学生主动给灾区群众捐款捐物。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中的人物的行为。教后反思:参考答案:一、1.真、善、美,假、恶、丑。2.(1)真、善、美,感染力、影响力。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良诱惑,良好社会风尚。(2)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不利的影响,价值观,违法犯罪。二、1.C 2.B 3.A 4.C 5.C三、情景一销售黄色淫秽出版物的行为属于假恶丑行为,会破坏社会风气,毒害人们的心灵,诱发违法犯罪等。情景二中的行为属于假恶丑行为,会破坏环境,污染水源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情景三中的行为属于真善美行为,有利于感染人们的心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情景四中的行为属于真善美行为,有利于帮助灾区人们重建家园,有

9、利于形成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等。第二框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教师寄语:“学会爱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有负面效应。”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明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坚持正义,学做正直的人。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并用是非善恶标准做出各种正确的选择。3、知识目标:(1)明确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 2)了解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并用正确的是非善恶标准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重点和难点 重点:要明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难点: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导学过程一、 情

10、景创设,诱趣入境1、现场采访:有人说,人生就是一道道选择题,比如:当我们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是选择见义勇为,还是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悄悄的溜走?当我们的老师、同学、朋友的困难时,我们是热情相助,还是置之不理?(按钮选择,两个按钮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绿色按钮人民的好卫士:红色按钮警钟长鸣:2、举例:你能举出一些在是非善恶面前两种不同态度的人的小故事吗?(如任长霞、王选、徐洪刚、原北京市市长陈希同等或自己熟悉的人的故事。)二、师生互动,感悟真理1、名言感悟“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有负面效应。”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11、、七嘴八舌: 说说身边的人,行为怎么样?三、合作探究,激情明理探究一:明辨是非善恶有什么重要意义?感悟交流:根据提供的案例,说一说:从案例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某单位出纳员向往大款生活,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140余万,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某同学因家庭管束不严,结交不良社会青年,在学校顶撞老师,欺凌同学,在社会上与别人抽烟酗酒,最后因参与聚众斗殴之人重伤而被送入少年犯管教所。(引导归纳: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我们做出选择。如果不明辨是非,就可能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将为此付出代价。)2.阅读课本“马克思拒绝与普鲁士反动当局合作”、“王选义务从事侵华日军细菌战

12、受害者调查和对日民间索赔工作”的两个材料。说一说:你从他们身上能得到哪些有益启示?(引导归纳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的人生目标,同社会丑恶现象斗争,使自己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畅所欲言: 搜集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明辨是非善恶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组间访谈:1.从上述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中,你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是什么?生活中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一标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以这一标准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引导归纳: 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就是道德和法律的规定。有的人不辨是非,是因为不懂法律和道德,以至于自己的行为失控。所以我们要勤于学习,参加

13、社会实践,加强道德、文化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这样才能明确是非标准,做出正确的选择。) 2. 生活场景展示,学生讨论:场景中,不同的人有的行为符合道德法律的标准,有的正相反。违背道德法律的行为,是否就是仅仅因为这些人不明确是非善恶标准? 公路上发生一起汽车和摩托车相撞事故,肇事司机开车逃跑。面对如此情景,有的人积极参与营救,有的人拨打电话报警,有的人匆匆离去,有的人袖手旁观看热闹。 李同学和王同学骑车回家时不小心将一个盲人大伯撞伤,李同学坚持要将大伯送到医院,王同学却认为反正大伯没有生命危险,应赶快离开现场。 (引导归纳:生活中有人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不是因为这些人不明确其标准,没有辨别能力。对是非善恶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既要求我们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