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046260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皇帝的新装》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皇帝的新装》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皇帝的新装》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皇帝的新装》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皇帝的新装》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皇帝的新装》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皇帝的新装》教案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炫耀、称职、滑稽、头衔、呈报、陛下、精致、勋章、赏赐、御聘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等词语的读音及词义。2.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能力目标1.作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写作思路。2.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3.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像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德育目标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教学重点1.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像思维训练。教学难点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2、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2.讨论法。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3.探究拓展法。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改编剧本、童话主题的多元阐解。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脉络,分析皇帝这一人物形象。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服饰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文化的厚重积淀,尤其在当今它已衍化为一种个性审美追求的展示。穿衣的目的除去御寒保暖,还在于蔽体遮羞。世界上是否会有看不见的衣服?一个

3、天才的想像。如果有这样的衣服可以穿在身上,那么赤裸的身体倒成了能够看得见的,可见,回答只能是没有。然而,有人却用“看不见的衣服”骗倒了皇帝,骗倒了大臣,骗倒了满京城的人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板书文题),将给我们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设计(二):用讲童话故事的方法导入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哪位同学能流畅生动地讲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给大家听呢?(待12名同学讲完后)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醉心的。今天,我们一起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板书文题)。二、背景材料:安徒生和童话投影:1.安徒生(18051875),1

4、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安徒生童话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他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乃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2.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

5、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三、听朗读录音,勾画出下列字词,掌握其形、音、义多媒体显示:1.注音:炫耀() 称职() 滑稽() 赏赐() 爵()士御聘()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勋()章2.释义: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精致:精巧细致。呈报:报告(上级)。炫耀:夸

6、耀。四、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脉络1.请同学们默读猜想故事情节。这篇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天才的想像能力,极尽夸张之能事。同学们边读边想,每到一个新情节的开头,自己停下来去设想故事的发展情形,然后把自己所想像的情节同课文作比较,体会安徒生丰富、精妙的想像力。例如:读到“为了穿得漂亮”,可以想像这个皇帝图漂亮到了什么程度。读到“来了两个骗子”,可以想像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读到“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可以想像这个老大臣看到骗局会有怎样的表现。读到“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可以想像这个皇帝看到骗局又会有什么表现。读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可以想像宫内宫外看着光身子的皇帝将

7、会怎么样,结局会怎么样。2.“皇帝的新装”在情节结构上起到了线索作用,而贯穿这个离奇而生动故事始终的主线则是“新装”的奇怪特性,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主线进行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依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用简练语句勾勒故事发展的梗概。学生概括,教师归纳:皇帝对新装的痴迷(引子)骗子投饵诱皇帝上钩(开端)两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装(发展)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高潮)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员丑态毕露(结局)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两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伪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3.有关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如果用一个字来勾连、概括的话,你会选用哪一

8、个字呢?就学生丰富多彩的选字,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检验法、比较法进行筛选。最后达成共识,选定“骗”字最为切合,那么情节围绕“骗”而展开,即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4.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 (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 (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4)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 (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

9、到宫中 (想像他会怎么做)(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5.按照情节发展的线索用连贯的语句复述课文,注意突出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五、研习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分析皇帝这一人物形象1.朗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分析用笔的精妙。就学生举出的语句,教师设疑以诱导,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如:(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

10、的内容。(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4)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皇帝已

11、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1)这段话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突出强调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靡。(2)联系课文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自信,所以他心里感到“不大自然”。这段精彩的、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写,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3)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

12、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4)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恰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2.就童话中的皇帝形象,依据个人感知,在“一个 皇帝”句式中选用切合的形容词给皇帝以准确的标示、定位,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回答,如骄奢淫逸、昏庸虚荣、愚蠢无能、自欺欺人等。小组讨论辨析,选定“自欺欺人”。童话以骗开始,又以骗结束,以至演出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看似荒诞无稽,而骗

13、局却成功施展,一方面在于两个骗子毒辣地利用了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可以检验是否称职或愚蠢的奇怪特性,更主要的在于从皇帝到大臣,到满京城的人自欺欺人的心理本质。六、课堂小结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享誉世界的童话佳作。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本质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装的“美”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尽致。读过之后的笑声,恰是对以皇帝为首的一伙丑类的讽刺。七、课堂练习投影显示:完成下列题目:1.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 和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作者是 (国家)作家 (姓名),他的童话作品还有 、 、 等。2.下列句子不是心理描写的一项是( )A.“

14、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B.“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C.“我什么也没有看见!”D.“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3.童话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夸张来叙写故事,表现主题。指出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A.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B.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C.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D.(他们说)“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4.皇帝之所以不穿衣服在街上游行,因为他相信骗子的话(多项选择) (

15、 )A.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B.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C.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D.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参考答案:1.想像夸张丹麦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2.D3.B4.ABCD八、布置作业作家对故事结局的描写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间。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请展开想像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就课文的内容,如主题解读、特色写法等展开深入研讨,并以分角色朗读加深体悟。教学步骤一、检查作业小组成员相互传看,每组推举12篇有创新的优秀习作在班上交流,学生评议。二、问题研讨1.教师范读全文。2.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2)写大臣、官员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