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开头的诗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028258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子开头的诗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陈子开头的诗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陈子开头的诗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陈子开头的诗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陈子开头的诗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子开头的诗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子开头的诗词(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陈子开头的诗词篇一: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总 课时 教学目的 1、 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五首诗歌 2、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3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 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学习陶渊明 饮酒 1.作者简介,了解诗人的生平及生活态度 2. 整体感

2、知: 反复朗读诗歌,明确:“ 庐 喧 篱” 的读音 体会诗人的感情,小组比赛朗读。 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3. 赏析诗歌:想象情景,体会意境与感情 探究一:梳理结构 第一层(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第二层(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探究二:体会意境 (1)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 “心远地自偏”。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拥有平和的生活。正所谓心静,境自静。 (2)想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 明确:在院中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

3、在专心致志悠闲自得地采菊花,偶一抬头,悠远的南山无意出现在眼前,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这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形象。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俗、热爱自然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和平静穆,恬淡自然的意境。) 探究三:品味语言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明确: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好像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其中含有人与物融为一体的感觉,用“见”追求的是一种无意为之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不能体现诗人悠闲自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形象。 探究四:明艺术特色 叙事、说理、抒情、写景交

4、融一体。三、学习王湾 次北固山下 1.学生看文中注释,解释题目。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2.介绍作者: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3.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教师总结,指导朗读要求: 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感情充沛 (4)齐读。 4.细读揣摩: 请用散文笔法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教师归纳: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

5、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便,一叶白帆好象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5.思考讨论: (1) 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请你从诗人的角度,以“我看到了”描述一下。 (2)领会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理由。 (学生可以主动的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点引导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

6、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工整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

7、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四、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 二 课 时 登幽州台歌 一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由燕昭王千金市骨在幽州台招纳贤才的故事,引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二、 走近作家作品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梓洲射洪(今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诗人在军中因提出不同的作战策略受到降职处分。一次,他登上幽州台,放眼河山,忽发无穷感慨,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 三、朗读诗歌 1.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自由朗读 3.背诵 朗读要点: 在句式方

8、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品味赏析 1 .这首诗歌的内容应该怎么去理解和翻译?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明确: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

9、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 2. 诗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明确: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燕昭王一类的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未来的燕昭王一类的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3 . 诗的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明确: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

10、,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4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怀。 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5.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

11、,潸然泪下 6 .写作特色 很少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 气势磅礴,胸怀宏伟,慷慨悲凉。 五、背诵诗歌。 雁门太守行 一、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1)创设情境,引入雁门太守行 (2)解题。 “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简介作者:师生交流资料(检查预习,了解作者风格)。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

12、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来自:WwW.CssY 书业 网:陈子开头的诗词)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有李长吉歌诗昌谷集传世。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学生诵读,理解背诵这首诗。 全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日落边关将士守城的情景;后四句写援军的活动。 三、细读品味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句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一词形容敌军的来势汹汹。次句写

13、城内的守军,“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战斗的紧张激烈。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的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地位,为下面驰军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前四句写边关将士顽强守城的情景。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驰援部队悄然行军,登临易水,与敌军作战的场面。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豪情。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同时也反映出年轻的作者立志报效国家的决心。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 明确:首句成

14、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五、教师小结 1这首诗熔铸词采,驰骋想象。 2富有浓艳色彩的词语的运用。 3这首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靠近北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篇二:关于诗词 关于学习诗词的一些感受 明

15、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学诗的作用修身成人。 孔子十分看重学诗对提高人的修养、丰富情感、认识社会、增长知识的作用。所以,他要求学生学诗(这里主要指学习诗经)。 一,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说:修身当学诗,立身当学礼,养成品性当学乐。) 二,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用来激发情感,可以用来认识社会,可以用来广交朋友、互相感化提高,加强联系,共享知识。可以用来讽刺社会,表达自己的感怀。近一点儿说,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一点儿说,可以用来奉献国家;多多的认识并记住些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的名字(认识事物,开开眼界)。 如今,我们应该感受到了诗歌的重大作用:提高修养要学诗,丰富情感要学诗,表达情感要学诗,认识和适应社会要学诗,孝顺父母报效祖国要学诗,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要学诗? 孔子还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