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上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027609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上(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个人情感与命运裹挟在历史潮流中,关注人的思想,要结合时代特征,更全面地认识人类历史发展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 1 课,第 2 课,第 3、4 课,知识体系构建,春秋战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汉,宋明朝,明清之际,百家争鸣儒学产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挑战儒学正统的思想出现,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2、王夫之,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趣味百家,1、三段材料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2、材料一孔子认为治国最关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3、材料三反映了孟子的什么观点? 4、荀子的话被后世的哪位君主引以为鉴,开创了什么盛世?,民本思想,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民贵君轻,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材料二

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材料1,材料2,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材料3,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老子 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三章) 失道而

4、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第三十八章)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第二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五十八章),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背景:“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过程,孔子创立 儒学,政治思想:“仁”、 “为政以德”(民本)、“性相近”(道德观、伦理观)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整理古籍:诗书礼易

5、乐春秋,孟子、荀子总结改造,“仁政” “民贵君轻”(民本) “性本善”(伦理),“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君舟民水”(民本) “性恶论”(伦理),主要内容:,“仁”;,孟子,荀子,民本思想,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1 “百家争鸣”的含义:,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练习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百多个思想流派

6、 B.各派为了自己的观点不顾事实竭力诋毁对手 C.对后来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D.各学派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1 “百家争鸣”的含义: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P4,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形成的原因: 经济: 时期, 崩溃; 政治: 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 ”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 ”发展到“ ”,私学的兴起。,春秋战国,井田制,周王室,士,学在官府,学在民间,社会变革有哪些表现,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出现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

7、会形成,社会的大变革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3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1 “百家争鸣”的含义: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P4,主要流派:儒、道、法、墨、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则称“九流”)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汉书艺文志,4“百家争鸣” 的历史影响:P4,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其源头指: A.原始社会 B.夏商时期 C.百家争鸣 D.学术下移,2.推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8、频繁的兼并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学术下移 B.诸侯重用“士” C.周王室衰微 D.井田制崩溃,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 . B.各国相继变法 C.战争繁频 .D.社会处于经济、政治大变革时期,孔子三千弟子手執竹簡漫漫歌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庙,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孔林

9、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 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境。,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有人建议将9月28日定为中国的圣诞节,圣诞节,耶 稣,孔 子,世界看孔子:,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世界看孔子:,2005年9月28日上午,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2556名儒家思想推崇者冒着绵绵秋雨在全球联合祭孔主会场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万仞宫墙前,隆重举行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揭开了全球首次联合祭孔

10、活动的序幕。,2006 全 球 联 合 祭 孔 活 动 图 片 展,有 何 感 想?,古代!当今!,中国!世界!,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思想:,万世师表,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zu y )人 今山东曲阜,孔子:春秋末期,代表没落 贵族的利益 思想核心: “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礼”(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政治思想: ,包含了 思想; 教育思想: ;实践: 文化贡献: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奴隶主,仁,为政以德,民本,首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留给我们什么?,问题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

11、德”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客观上: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1孔子的思想: “至圣” 2孟子的思想: “亚圣”,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施政主张:“仁政” 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伦理观:“性本善”,易混点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1孔子的思想: 2孟子的思想: 3荀子的思想:,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王道以德服人 霸道以力服

12、人,王道(以德服人)和霸道(以力服人)是两种不同的统一天下的指导思想。孟子主张王道,谴责霸道;荀子却兼谈王、霸。荀子书中,反复地将王道霸道作了对比分析。他推崇王道理想,坚持王道胜过霸道,荀子的名言,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注:伪,人为之意),政治:“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民本: “君舟民水” 伦理观: “性恶论” 朴素的唯物主义:制天命而用之,孟子和荀子的贡献:儒家体系的形成,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的思想: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吸收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部分),2.形成过程,应运而生,孔

13、子(至圣),“仁”(核心)“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蔚然大宗,孟子(亚圣),“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荀子,“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 “性恶论”,儒学的兴起(春秋战国),1.背景:,“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3.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 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 认为2l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 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 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 “非攻”、“尚贤” B.“制天命而用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法为本” 4.“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在于 A. 满

14、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练习,5.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 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 确;政府最终还是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能体 现上述观点的孟子思想是 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民为贵,君为轻 C. 制天命而用之 D. 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社会不公,古代中国文化,练习,1 老子的思想: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道 ”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哲学思想: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运动,事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三、道家和法家,塞翁失马; 福祸相依,鸡犬

15、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包含着世界万物的道理),看图说话,请你给下面两幅漫画取一个题目,并就此说说漫画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以柔克刚,福兮祸之所倚, 祸兮福之所伏。,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1老子的思想: 2庄子的思想: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三、道家和法家,你能讲讲“庄周梦蝶”的故事吗?这则故事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庄周梦蝶,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1老子的思想: 2庄子的思想: 3韩非子的思想:,守株待兔的故事说明什么,韩非子的思想,以法治国 国君主要树立绝对权威,实行君主专制 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1老子的思想: 2庄子的思想: 3韩非子的思想: 4墨家学派(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三、道家和法家,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继承老子的学说,世界万物是相对的,主张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四大家代表的阶级属性,法家:新兴的地主阶级 墨家:小手工业者 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