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明深刻道理的诗句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027196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阐明深刻道理的诗句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阐明深刻道理的诗句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阐明深刻道理的诗句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阐明深刻道理的诗句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阐明深刻道理的诗句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阐明深刻道理的诗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阐明深刻道理的诗句(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阐明深刻道理的诗句篇一:蕴含深刻哲理的古诗句汇总 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也最为人们所熟悉。 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通借jie)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 诸如左思的“世胄(zhou)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 白居易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

2、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放言);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等。 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 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也同样是异彩纷呈,对人们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 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3、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其实,哲理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久唱不衰,就在于后人在吟唱引用中赋予了更多更深的意蕴。 陶渊明有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时不我

4、待,要惜时勤读。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后两句哲理明显: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

5、lt;<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阐明深刻道理的诗句),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6、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

7、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篇二:蕴涵深刻哲理的诗句 蕴涵深刻哲理的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

8、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我的第一想法是:让孩子不留遗憾。 孩子们辛苦了六年,多少风风雨雨,多少努力和付出。现在到了最后收获的季节,该给孩子的小学生活画上句号了,这一个句号能否划得圆满,这几个月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老师,我希望我的学生,在长大以后,在回忆小学生活的时候,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没有遗憾的,是没有羞愧的。也希望他们每个人出现在别人的回忆里的时候,是个美

9、好的形象。我希望我的学生离开母校的时候,带着三样东西:“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习惯,优异的成绩。”我想在这方面,在座的各位家长和我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我的第二个想法是:为孩子进入中学奠定基础。 孩子带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人为善,宽容的心态,在进入中学后会更快地适应,也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孩子的学习习惯好,中学再多的课业,他也能应对自如;孩子有好的品质,那么在和中学同学相处时就和谐了,孩子有了好人缘,他的心情就快乐,心情好了,学习的劲头的也就更大了。另外,小学毕业的时候有个毕业考试,中学开学的时候,每个中学开学前都有一个入学的分班考试,如果孩子以一个较好的成绩走出小学

10、,步入初中,我想他一定会充满信心,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势必也会报着乐观的、向上的态度;有句话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另外也可以给中学的老师同学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所以,也可以这么说,小学毕业既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也是另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希望孩子们在这仅剩的两个多月里,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方面,品德方面等都能突飞猛进,各方面有大的飞跃,为孩子的中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们再次请求大家尽心尽力配合好学校的工作,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说具体点就是为了孩子顺利毕业,轻松迈进中学。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拥有“高尚的品德、良

11、好的习惯、满意的成绩”。 四、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我想给大家几点建议: 1、及时消除孩子的浮躁情绪 孩子们快毕业了,而在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出现的一种情绪,就是浮躁,心浮气躁,学习不踏实,做事不认真,原来规规矩矩的孩子有可能会给你点意外了,这个意外极有可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现在我们的新课基本结束,很快就要进入全面的复习了,要对以往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六年所学的知识,现在用有限的时间去复习巩固,学习任务必定要比原来大的多。学习任务的增加,孩子肯定会觉得比平时辛苦,肯定会有怨言。家长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讲道理,使他

12、们懂得,不努力、不吃苦就不会有大的收获,俗话说“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 。 2、加强对孩子课外时间的管理 特别要注意小孩有没有去网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如果运用不当,那带给孩子的害处是我们所不敢想象的了。所以注意不要让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六年级这个年龄段最危险,一旦孩子沉迷网络之中,那就不单单是成绩下降的问题,后果也许会不堪设想。家里有电脑也能上网的家长更要注意了,孩子不去网吧了,可是在家里没有节制的上网也是一样的,除了查资料,最好孩子上网时有家长陪同。因此作为家长,必须多留心,防患于未然,让一切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3、多鼓励 少点指责 假如孩子的

13、成绩不理想,假如您心里很生气,本来想说:你都学些啥呀,就考那么一点分数,以后尽量不这样说了,这样说的效果会适得其反。可以肯定孩子某些方面的进步,帮孩子找找失败的原因,给孩子信心,希望下次看到他理想的成绩。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孩子都想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他只是不能克服自己身上的某些不足。孩子的成功需要我们的帮助,所以请家长对孩子多些鼓励,少点指责,这样成有助于孩子走向成功。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家长的关心,更需要家长的鼓励和表扬。当然,平时你们也可以多跟我们联系,以及时的了解和沟通您的孩子的一些情况,以更好的达到教育的目的。总的来说,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我们的学生您的

14、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再次感谢你们对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让我们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携起手来,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我们一起努力吧篇三:哲理诗是诗中含有深刻的道理 哲理诗是诗中含有深刻的道理。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进一步了解作者王安石;背诵、默写全诗;利用想象和联想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了解哲理诗的特点。 重点:背诵、默写全诗;利用想象和联想阅读诗歌、理解诗歌。 难点: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导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

15、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其亦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浙江绍兴城外有一座塔山,此山又称宝林山。山上有一座应天塔。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得飞来山之名。越王勾践曾在山上筑游台以观天象。塔山始建于晋末,高30余米,分七层,塔山因此而得名。公元1050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触景有感,写下登飞来峰一诗。 融入文本二:朗读 (一)教师板书全诗。请同学们琢磨琢磨每句诗,想一想该怎么朗读,试着划分一下朗读的节奏。 (二)学生读写 齐读自由朗读试背在笔记本上默写 (确实默写不下来的同学,可以抄写) 融入文本三:全诗简析 (一)句: 导问: 1、按课本注释折算,“千寻”等于多少“尺”?这应当看着是什么手法的运用?作者的目的何在?【“千寻”,夸张手法,极言塔高。】 2、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