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党海霞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093612 上传时间:2017-09-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党海霞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然辨证法党海霞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然辨证法党海霞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然辨证法党海霞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然辨证法党海霞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党海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党海霞(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答: (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定名为“自然辩证法 ”是恩格斯作出的。(二)对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的阐述1、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2、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

2、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技术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3、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学说,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包括天然自然和社会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武器。 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反思性的特点。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

3、义理论水平 ;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1. 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 “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是发现规律性的天然自然。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是“认识之物” 。其宏观形成过程大致如下:1)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的形成是对宇宙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宇宙起源于 200 亿

4、年前一个极高温极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2)恒星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恒星演化“人化自然”是对恒星演化规律的认识,其过程主要是氢核聚变为氦核及各种重元素的原子核聚变过程。在恒星演化状态下存在质能守恒定律。3)地球演化与“人化自然”的形成。地球演化“人化自然”是对地球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地球诞生于 46 亿年前,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地圈、大气圈和水圈等。在物理变化中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在化学变化中有质量守恒。4)生物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生物演化“人化自然”是对生物演化规律的认识,在生物演化状态下形成了生态系统。在生物演化状态下存在熵增熵减守恒定律。 2.天然自然向人工自然

5、的转化. “人工自然”是“人造自然” ,是人类采取技术和工程手段改造、创建、加工过的自然界,是人类利用自然之材发明制造的人工物。1)生物人工自然的形成.在初级阶段,生物人工自然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天然生物的分散向集成转变,少量的几种动物和植物被训化和大量繁殖。在高级阶段,生物人工自然表现为非自然选择的生物品种大量出现,生物可以通过基因被设计和培育,生物能源出现等。2)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时,石器得到利用,从铜和天然陨铁开始,开始了各种金属的“纯化”过程,同时地质圈的深度蕴藏物,如矿石、石油或天然气等也越来越多的引到地表。同时各种地表和地上资源得到了很大控制和利用。3)恒星人工自然

6、的形成.恒星人工自然的形成主要是在地表状态下模拟产生了核裂变和核聚变。另一种方式是在近地空间(包括月球、火星)创造出形成适宜人生存的环境等.4)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是在地球局部产生宇宙人工物,如各种基本粒子,目前还进行“黑洞” 、 “反物质”等方面探索。4.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 “社会自然”是技术发明(或工程建造)的人工物与社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个别的、偶然的、不自觉的人工物,通过产业、产业实践转变成为普遍的、必然的和自觉的人工物即社会的人工自然。社会自然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化而拓展,其主要形态有农业社会自然、工业社会自然、生态社会自然等。社会自然的形成

7、过程标志对自然界利用的新的深度和广度,社会自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农业社会自然、工业社会自然(蒸汽动力的产业化, 核能的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和信息社会自然。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唯物论即唯物主义,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它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即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

8、。 它的方法是辩证的,即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它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的相互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 。 它的基本原理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及其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物质的运动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内部的

9、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自然界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改变,还有质的改变;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永恒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史和人类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应该将两者统一起来,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揭示的自然界还包括了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意义 (1)它是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产生经历了从古代朴素的辩证

10、法到近代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再复归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是对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前期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扬弃,它既克服了古代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模糊性等局限,又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观点,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继承、发扬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2) 它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新成就为依据,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在更加牢固的科学基础上,从而更客观、更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它的这些特点使它能比古代自然观和近代前期的自然观更好地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成为推动自然

11、科学发展的有力的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也必然随着自然科学、人类思维及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现代系统自然观与生态自然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新的表现形式。4、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

12、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 ;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 。3)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4)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5)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6)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辨证统一。学习系统论自然观的意义: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空间时间与物质运动、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的辨证联系;量子力学标志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揭示了连续性与间断性、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辨证统一,突现了量子现象的整体性,打破了机械决定论的观念;分子生物

13、学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在生物大分子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界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高度一致性。这些例子都表明学习系统论自然观有如下意义:A、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系统论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非平衡自组织理论不仅指出自然界的演化是自组织的、自己运动的,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3)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阐明了时空与物质的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4)混沌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关于系统演化的分

14、岔与混沌方式,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和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辨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循环观。B、提供了系统思维模式(1)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来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2)系统具有非加和关系,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利用非加和关系实现系统的新功能;(3)把系统看作动态的开放系统,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4)对具体系统的研究侧重无序、不稳定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非线性等方面,与传统的将系统简化为稳定、有序、均匀、平衡、线性作用的思维方式

15、不同。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1、生态自然观的产生:人化自然方面:生物圈是宇宙在几十亿年的历史中进化出来的有机系统,它把地球外的物质环境、地球上的无机物和生物种群协调为一个自我调节的和谐整体。每一种生命物种的适应和进化都对其他生命形式的适应和进化以及完善生物圈系统功能做出了贡献。没有任何一个物种能够单独生存和发展,它们只能在共同维持系统存在、促进生物圈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生存和进化。随着经济增长、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人类的各种活动给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过去,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生态系统被改变、被损

16、害。现在,人类活动已开始影响到整个地球生物圈,出现了一系列的全球性生态问题。 人工自然方面:由于人类活动使环境产生了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稳定的现象。一方面,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引起大范围的生态退化,另一方面,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这些生命维持系统发生了严重的污染。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20 世纪所发生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的繁荣,而且也造成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直接危害。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之上。无限度的向自然索取,严重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