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第02章 投 影 基 础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928835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第02章 投 影 基 础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小学教育]第02章 投 影 基 础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小学教育]第02章 投 影 基 础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小学教育]第02章 投 影 基 础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小学教育]第02章 投 影 基 础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第02章 投 影 基 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第02章 投 影 基 础(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投 影 基 础,在工程设计中常用各种投影方法绘制工程图样。点、直线和平面是组成物体的基本几何元素。研究和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性质和规律,是学习物体投影的基础。本章主要介绍正投影的基本知识、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1.1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中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就会在地面或墙面上投下影子。人们将这一现象进行科学地总结和抽象,提出了投影法的概念,并用它来绘制工程图样。,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设空间有一平面P和不在P面上的一点S,在S和P之间设置一点A,连接SA并延长交平面P于点a。我们称S为投射中心,SA为投射线,平面P为投影面,a为空间点

2、A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如图2-1所示。,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根据投影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投影。,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1.2 投影法的分类 图2-2 中心投影法根据投射线汇交还是平行,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类。,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1.2.1 中心投影法 如图2-2所示,投射线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中心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大小随着投影面、物体和投射中心三者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反映空间物体的真实大小。工程上常用这种方法绘制建筑物的透视

3、图,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但作图复杂,度量性较差,因此机械图样较少采用。,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1.2.2 平行投影法 设想将投射中心S移至无穷远处,则所有投射线都相互平行。这种投射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如图2-3所示。,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a) 斜投影法 (b) 正投影法 图2-3 平行投影法,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在平行投影法中,按投射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又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1) 斜投影法。如图2-3(a)所示,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的平行投影法。根据斜投影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斜投影。,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 正投影法。如图2-3(b)所示,投

4、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平行投影法。根据正投影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正投影。 由于正投影法能准确地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度量性好,作图简便,因此,绘制机械图样主要采用正投影法绘制。今后若不特别说明,投影均指正投影。,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1.3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2.1.3.1 真实性 当平面(或直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投影反映实形(或实长),如图2-4(a)所示。,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1.3.2 积聚性 当平面(或直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投影积聚为线段(或一点),如图2-4(b)所示。,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1.3.3 类似性 当平面(或直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其平

5、面的投影形状与原来形状类似,直线的投影线为直线,但小于实长,如图2-4(c)所示。,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a) 真实性 (b) 积聚性 (c) 类似性 图2-4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三视图是多面视图,是将物体向3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作正投影所得到的一组图形。下面将说明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2.2.1 视图的基本概念 正投影法绘制出的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通常一个视图一般不能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如图2-5所示。因此,为了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表达清楚,常采用从几个不同方向进行投射的多面正投影表示物体的形状。,2.2 三视图的

6、形成及其对应关系,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2.2.2 三视图的形成 2.2.2.1 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由3个互相垂直的平面V、H、W构成一个三面投影体系,如图2-6所示。其中,V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H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W面称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3个投影面之间的交线称为投影轴,分别用OX、OY、OZ表示,简称X轴、Y轴、Z轴。X轴代表左右长度方向,Y轴代表前后宽度方向,Z轴代表上下高度方向。3根投影轴的交点称为原点,用字母O表示。通常将三面投影体系简称为三面体系。,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2.2.2.2 三视

7、图的形成 1. 投影的形成 将物体置于三面体系中,按正投影法将物体分别向V、H、W投影面进行投射,即得到物体的3个投影,如图2-7(a)所示。将物体在V面的投影称为正面投影;在H面的投影称为水平投影;在W面的投影称为侧面投影。,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2. 投影面的展开 将物体从三面体系中移开,规定正立投影面V保持不动,水平投影面H绕OX轴向下旋转90,侧立投影面W绕OZ轴向右旋转90,如图2-7(b)所示,使V、H、W 3个投影面展开在同一平面内,如图2-7(c)所示。,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在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规定,被投影的物体位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把物体的正面投影

8、称为主视图,把水平投影称为俯视图,把侧面投影称为左视图。视图中物体的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绘制。,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由于视图所表示的物体的形状,与投影面的大小及各视图与投影轴的距离无关,因此在绘图时省略投影面边框及投影轴,如图2-7(d)所示。这样,三视图更为清晰。,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图2-7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2.2.3 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2.2.3.1 位置关系 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配置在它的正下方,左视图配置在它的正右方。,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2.2.3.2 投影关系 从图2-8

9、中可看出,物体有长、宽、高3个方向的尺寸。通常规定:物体左右之间的距离为长(X);前后之间的距离为宽(Y);上下之间的距离为高(Z)。,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图2-8 三视图的投影关系,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一个视图只能反映两个方向的尺寸。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度和高度。,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由此归纳总结出: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是画图和读图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投影规律。它不仅适用于整个物体,也适用于物体的局部。,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

10、关系,2.2.3.3 方位关系 所谓方位关系,指的是以绘图者(或看图者)面对正面(及主视图的投射方向)来观察物体为准,看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位在三视图中的对应关系。如图2-9所示。,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图2-9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和左、右;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左、右和前、后;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和前、后。 这样,俯左视图中,靠近主视图的一侧均反映物体的后面,远离主视图的一侧均反映物体的前面。弄清楚三视图的6个方位关系,对画图、读图时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十分重要的。,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

11、2.2.4 画物体三视图的步骤 根据物体的模型或轴测图画三视图时,首先应分析其结构形状,摆正物体(尽量使其主要表面与投影面平行),选择反映物体形状特征最明显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再确定绘图比例与图纸幅面。下面举例说明物体三视图的画法。,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例2.1】画出图2-10(a)所示的弯板的三视图。 分析 弯板的左端底板中部开了一个方槽,右侧竖板被切去一角。,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图2-10 物体三视图的画法,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作图 (1) 画弯板的原始形体三视图(如图2-10(b)所示)。先画反映形状特征的主视图,然后根据投影规律画出其

12、俯、左视图。 (2) 画底板方槽的三面投影(如图2-10(c)所示)。由于构成方槽的3个平面的水平投影都积聚成直线,反映了方槽的形状特征,所以应先画出其水平投影。,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3) 画竖板切角的投影(如图2-10(d)所示)。由于被切角后形成的平面垂直于侧面,所以应先画出其侧面投影,根据侧面投影画水平投影时,要注意量取尺寸的起点和方向。 (4) 底稿图画完后,要检查修正错误,按规定线型描深(如图2-10(e)所示)。 画物体三视图时,应该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一起画,按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同时完成。,2.3 点 的 投 影,点是组成线、面和体的最基本的几何要素。因此,为

13、了正确地画出物体的三视图,首先必须掌握点的投影规律。,2.3 点 的 投 影,2.3.1 点的三面投影 如图2-11所示,是空间点A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得到投影的方法。由点A分别向V、H、W面作正投影,依次得到点A的正面投影a,水平投影a,侧面投影a。为了统一起见,规定空间点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等;水平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如a、b、c等;正面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加撇表示,如a、b、c;侧面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加两撇表示,如a、b、c。,2.3 点 的 投 影,(a) (b) (c) 图2-11 点的三面投影,2.3 点 的 投 影,为使3个投影面展到同一平面上,现保持V面不动,使H面

14、绕OX轴向下旋转到与V面重合,使W面绕OZ轴向右旋转到与V面重合,这样得到点的三面投影图,如图2-11(b)所示。在实际画图时,不画出投影面的边框,图2-11(c)所示。应注意的是:投影面展开后,同一条OY轴旋转后出现了两个位置。,2.3 点 的 投 影,图2-11所示的点A的三面投影图中,有如下投影规律: (1) 点的正面投影与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aaOX; (2) 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即aaOZ; (3) 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即aax=aaz。,2.3 点 的 投 影,以上3点可以归纳为:“两垂直、一相等”。 根据上述投

15、影规律,若已知点的任两投影,就可作出其第三投影。 【例2.2】已知点A的两面投影,求作第三面投影。 作图方法如图2-12所示。,2.3 点 的 投 影,(a) (b) 图2-12 已知点的两面投影求第三面投影,2.3 点 的 投 影,2.3.2 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之间的关系 点的空间位置也可以用其直角坐标来表示,如图2-11所示。如果将三投影面体系看作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其投影面、投影轴、原点分别可看作坐标面、坐标轴及坐标原点。这样,空间点到投影面的距离可以用坐标表示,点A的坐标值唯一确定相应的投影。点A的坐标(x,y,z)与点A的投影(a,a,a)之间有如下的关系:,2.3 点 的 投 影,(

16、1) 点A到W面的距离等于点A的x坐标:Aa=aaz=aay=Oax=X; (2) 点A到V面的距离等于点A的y坐标:Aa=aax=aaz=Oay=Y; (3) 点A到H面的距离等于点A的z坐标:Aa=aax=aay=Oaz=Z。,2.3 点 的 投 影,因为每个投影面都可看作坐标面,而每个坐标面都是由两个坐标轴决定的,所以空间点在任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只能反映其两个坐标,即: V面投影反映点的X、Z坐标; H面投影反映点的X、Y坐标; W面投影反映点的Y、Z坐标。,2.3 点 的 投 影,【例2.3】已知空间点B(20,15,10),试作点B的三面投影。(如图2-13所示) 分析 可按照点的投影与坐标的关系来作。 作图: (1) 画坐标轴,并由原点O在OX轴的左方取x=20得点ax(如图2-13(a)所示);,2.3 点 的 投 影,(a) (b) (c) 图2-13 已知点的坐标作投影图,2.3 点 的 投 影,(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