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928252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9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哲学]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哲学]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哲学]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哲学]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The socialist society and its development,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system,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from Utopian to Scientific,(一)空想社会主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一)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经历的阶段: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

2、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局限及意义: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是不科学的思想体系;但“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科学社会主义,建立者:马克思 恩格斯 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历史意义: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

3、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从此,这一伟大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拓展阅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国胜利论 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胜利论,二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的原因: 1 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2 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3 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方式:暴力和和平,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

4、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 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Soviet Russias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is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Lenin and Stalin,(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曾说过:“为了拯救国家,拯救军队,拯救中农政权,当时必须那样做” 列宁全集第4

5、1卷,(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 (1)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2)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3)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年3月,俄共召开十大,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这一决定,表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苏联模式的建立(形成): 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3、对苏联模式的评价:,1、苏联模式的建

6、立(形成):,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 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 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与这种发展战略相适应, 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

7、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3、对苏联模式的评价:,(1)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 (2)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

8、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From One Country to Multi-country,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

9、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挫折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21世纪,社会主义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四、 无产阶级专政和 社会主义民主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and socialist democracy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拓展阅读,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民主,(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

10、政治保证。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近不得新型国家政权;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是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行到无产阶级为最终目标的;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形式。,在社会主义建立以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因 (1)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2)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改造旧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事先向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3)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

11、民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4)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 (5)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总之,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真正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谢谢观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胜利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发展规律的新理论。简称“一国胜利论”。在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根据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认为社会主

12、义革命能够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返回,一国胜利论,即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列宁在1915年所写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他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选集第2卷第709页)1916年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又作了进一步阐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之间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跃进式的迅速发展,赶上或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引起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战争使帝国主义阵

13、线分裂,力量削弱,从而造成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在这薄弱环节上,如果有的国家无产阶级力量较强,觉悟程度较高,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国内阶级矛盾又极为尖锐,那么无产阶级就可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动革命,并取得胜利。列宁的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理论准备。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后中国等一系列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一国胜利论的正确性。,返回,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胜利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发展规律的新理论。简称“一国胜利论”。在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根据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

14、胜利。1915年,列宁撰写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对首次提出了这一思想。他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选集第2卷第709页)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对这一思想又作了深入论证。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空前加剧,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一些原来不够发达的国家能够迅速赶上和超过比较发达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使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这就必然会加剧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而导致世

15、界大战。战争使帝国主义彼此削弱。在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上造成了薄弱环节。如果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能够正确认识这些条群众领导广大革命群众进行坚决的革命斗争,就能冲破这个薄弱环节,使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成为可能。 (1/2),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的学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能够首先在一国夺取政权;另一方面,已经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依靠已经取得的政治权利和生产资料,在同农民结成巩固联盟的基础上,在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大力支持下,有可能利用帝国主义的矛盾,在一国首先建成社会主义。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胜利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作出的社会主义革

16、命将在一切文明国家同时发生的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它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直至全世界胜利的光辉前景。正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2/2),返回,新经济政策,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策 。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922年 ,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在流通方面,1921年5月 ,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