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课件-第3章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908063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基础课件-第3章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电路基础课件-第3章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电路基础课件-第3章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电路基础课件-第3章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电路基础课件-第3章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路基础课件-第3章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基础课件-第3章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和基本定理,3.1 支路电流法 3.2 网孔电流法 3.3 节点电位法 3.4 叠加定理 3.5 代文宁定理 3.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小结,3.1 支路电流法,1. 支路电流法 (1) 节点方程 根据KCL, 可对四个节点列出四个KCL方程:,节点a: 节点b: 节点c: 节点d:,(31),图 3.1 复杂电路举例,(2) 独立节点方程的概念 (3) KVL方程,网孔: 网孔: 网孔 :,综上所述, 对以支路电流为待求量的任何线性电路, 运用KCL和KVL总能列写出足够的独立方程, 从而可求出各支路电流。 2. 支路电流法的一般步骤 (1) 在给定电路图中设

2、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 选择()个独立节点, 写出()个KCL方程。 (3) 选网孔为独立回路, 并设定其绕行方向, 列写出各网孔的 KVL方程。 (4) 联立求解上述独立方程, 得出各支路电流。,例 3.1 求图3.2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 解(1) 假定各支路电流方向如图3.2中所示。 (2) 由于该电路只有两个节点, 故只能列一个KCL独立方程, 选节点b为参考点, 则 节点a: I1+I2 I3= (3) 按顺时针方向列出两个网孔的KVL独立方程 2I14I2=1510 4I2+12I3=10 (4) 联立求解上面三个方程, 得 I1=1.5, I2=0.5, I3=1 其

3、中I2为负值, 说明假定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5) 为验证所求正确与否, 可选取一个未曾用过的回路列方程, 把求得的电流值代入方程中, 若方程两边相等, 说明所求值正确。 取最大回路, 则有 ,2I1+123=15 将I1和I3数值代入, 得 左边=1.5+12=+12=15=右边 说明求出的值正确无误。,图 3.3 例3.2图,图 3.2 例3.1图,例 3.2 电路如图.所示, 试用支路电流法列写出求解各支路电流所需的联立方程组。解设各支路电流和网孔绕向如图3.3所示, 则独立节点方程只有一个,即,III= 网孔方程有两个, 即 网孔: RI+RIUS= 网孔: RI2+(R+R4)IU

4、=0 建立辅助方程, 将控制量用支路电流表示, 即 U=RI 将以上四个方程联立即为所求。 ,作业: P85页 3.1 3.2,. 网孔电流法,1. 网孔电流法 由人们主观设想的在网孔中流动的电流称为网孔电流。 如图.6()所示电路中的I、 I、 I, 它们的参考方向是任意假定的。 直接以设想的网孔电流为变量, 对各网孔列写方程而对电路进行求解的方法称为网孔电流法。 ,图 3.6 网孔电流法,对照图3.6(a)和图3.6(b)中各网孔电流与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 所有支路电流都可以由网孔电流来表示, 即 ,由此可见, 只要能求出各网孔电流, 就可进一步求出各支路电流。,(34),(

5、33),2. 几点说明 (1) 设想的网孔电流只是一种计算手段。 (2) 设想的网孔电流并不违背定律 。 (3) 各网孔电流之间相互独立 。 3. 孔电流法的规范说明网,这样式(3 3)可写成 4. 网孔电流法的一般步骤 (1) 确定网孔及设定各网孔电流的参考方向。 (2) 建立网孔方程组。 (3) 求解方程组, 即可得出各网孔电流值。 (4) 设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根据所求出的网孔电流即可 求出各支路电流。 例 3.3 试求图3.7(a)电路中的电流I 。,(35),图 3.7 例3.3图,解 () 将原电路变换成图3.7(b)电路, 则可减少一个网孔。 设定各网孔电流方向如图3.7(

6、b)中所示, 则有,() 将上述数值代入规范方程, 则有,() 联立求解, 可得,3.3 节 点 电 位 法,1. 节点电位法,节点1 节点2 节点3,为使方程中含有变量、和, 则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将式(3 8)代入式(3 7), 并经整理后, 得,(37),(38),式(3 9)中各方程称为节点电位方程, 从这个方程组解出节点电位值后, 代入式(3 8), 就可求出各支路电流。 2. 说明 (1) 节点电位方程实质上还是KCL方程 。节点电位法只是求解支路电流的一种过渡手段, 适用于节点少而网孔多的电路。 (2) 各独立节点电位之间相互独立。可作为电路分析的变量。 3. 节点电位法规范方程

7、,(39),4. 节点电位法的一般步骤 (1) 选取参考节点。 (2) 建立节点电位方程组 。 (3) 求解方程组, 即可得出各节点电位值。 (4) 设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例 3.8 求图3.18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解 (1) 取节点4为参考点。 (2) 建立方程组,这样式(3 9)可写成,(310),图 3.18 例3.8图,故得节点方程为,结果与例3.3用网孔电流法所求完全相同, 故也不必校核了。 例 3.9 列出图3.19所示电路的节点电位方程并求解。,(3) 联立求解, 得,(4),图 3.19 例3.9图,解 因与2 A电流源串联的1电阻不会影响其它支路电流, 故在列写节点

8、方程时均不予考虑, 选择参考点如图中所示, 则 2= 建立节点方程组 节点1: 212=2 节点3:2+23= 联立求解, 得 1=2.5 , =0.5 例3.10 试用节点电压法, 求图3.20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图 3.20 例3.10图,解 该电路只有两个节点, 用节点电位法最为简便, 只须列一个独立节点方程, 即,这个方程的普遍形式为,式(3 12)称为弥尔曼定理, 它实际上是节点电位法的一种特殊情况。 在式(312)中, 电压源的各项实际上是代数和。 凡参考正极连接在独立节点上的, 该项取“+”, 反之取“”。 将相关数值代入, 解之, 可得,例 311电路如图3.21所示, 试

9、求节点电位1。 解 选定参考点如图中所示, 注意和串联后的总电导应为。 G11=+=S G22=+0.8=2.8 G12=21= IS11= IS22=16 将上述数据代入规范方程可得 12= 1+2.82=16 辅助方程为 =0.82,图 3.21 例3.11图,整理上述方程后, 可得 1+1.42= 1+1.42= 联立求解, 可得 1=V 例3.12 用节点电位法分析图3.22所示电路。 解 设参考点如图3.22中所示, 由于受控电压源是理想CCVS, 因此在列节点方程时, 应先设定出其中的电流0, 然后列写节 点方程及相关的辅助方程。,图 3.22 例3.12图,将上述数据代入规范方程

10、, 可得,辅助方程为,经整理, 可得,联立求解, 得,作业:P(8687)页 3.13 3.14 3.16 3.17,3.4 叠加定理,1. 叠加定理及其证明 2. 应用叠加定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用叠加定理时, 应保持电路结构及元件参数不变。 (2) 在叠加时, 必须注意各个响应分量是代数和 。 (3) 用叠加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的电路时, 不能把受控源和独立源 同样对待。 (4) 叠加定理只适用于求解线性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而不能用 来计算电路的功率 3.齐次定理。 即在线性电路中当全部激励(独立电压源或独立电流源)同时 增大(或缩小)K倍(K为任意常 数)时, 其响应也相应增大(

11、或缩小)K倍。 显然, 当线性电路中只有一个激励时, 根据齐次定理, 响应与激励 成正比。 齐次定理对于应用较广泛的梯形电路的分析计算特别有效。 ,例 3.13 用叠加定理求图3.28(a)所示电路中的I1和U 。 解 因图中独立源数目较多, 每一独立源单独作用一次, 需要做 4次计算, 比较麻烦。 故可采用独立源“分组”作用的办法求解。 (1) 两个电压源同时作用时, 可将两电流源开路, 如图3.28(b)所示。 依图3.28(b),有,图 3.28 例3.13图,(2) 两个电流源同时作用时, 可将两电压源短路。 如图3.28(c)所示。 由于2 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3A电流源开路, 使

12、得中间回路断开, 故I1仅由3A电流源决定。 依图3.28(c), 有,所以,例 3.14 用叠加定理求图3.29(a)所示电路中的U和I 。 解 (1) 12 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3.29(b)所示,根据 KVL, 有,所以,(2) 3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3.29(c)所示, 并可等效为图3.29(d),于是,有,图 3.29 例3.14图,例 3.15 求图3.30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 解 本例题为一梯形电路, 利用齐次定理求解比较方便 。,即,所以,图 3.30 例3.15图,设,则,今已知U=129V,即电源电压增大了129/32.25倍, 即K=129/32.25

13、=,因此, 各支路电流也相应增大倍。 所以,本例计算是先从梯形电路距离电源最远的一端算起, 倒退到电源处。 通常把这种方法称为“倒退法”。 可以先对某个响应设一便于计算的值, 如本例设I5=1 A。 依此计算出的结果,再按齐次定理予以修正。 这对于计算梯形电路元件数目较多的情况尤显方便。,例3.16 数字计算机控制工业生产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模变换梯形DAC解码网络如图3.31(a)所示。 其中20、 21、 22分别与输入的二进制数的第一、 二、 三位相对应。 当二进制数某位为“”时, 对应的开关就接在电压US上; 当二进制数某位为“”时, 对应的开关就接地。 图中开关位置表明输入为“110”。

14、 从输出电压UO的数值就可得知输入二进制的对应代码。 试说明其工作原理。 解 其工作原理可用叠加定理来说明。 (1)先设只有开关22接US, 其它开关都接地, 其电路如图3.31(b)所示, 并可简化为图3.31(c)。 显然可得,(2) 当只有开关21接US,其它开关都接地时,其电路如图3.31(d)所示, 并可化简为图3.31(e), 显然可得,其中 为图3.31 (e)中b点与地之间的电压。,图 3.31 例3.16图,(3) 当只有开关20接US, 其它开关都接地时, 其电路如图3.31(f)所示, 并可简化为图3.31(g), 可得,其中 为图 3.31 (g)中a与地之间的电压,

15、为图3.31 (g)中b点与地之间的电压。 ,(4) 因此, 当三个开关全接US, 即输入的二进制代码为“111”时, 可得,若US=12V, 则此时,这就是对应于二进制代码“111”的输入电压数值(模拟量), 若输入的二进制代码为“110”时, 则,这就是对应于二进制代码“110”的输出电压数值(模拟量)。 同理, 依次对应于二进制代码101、 100、 011、 010、 001、 000的输入电压数值(模拟量) 为“5”、 “4”、 “3”、 “”、 “”、 “0”。 例 3.17 图.32电路中的线性无独立源网络, 其内部结构不知 道。 已知在US和IS共同作用时, 实验数据为 (1) U=1V, IS=1A, U=。 (2) US=10V, IS=, UO=1V。 试求US=, IS=10 时的U值。 解 本例是应用叠加定理研究一个线性网络激励与响应关系的实 验方法。由于S和IS为两个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